第五百六十章 换招牌
我们想拉着爸爸妈妈一起拍一张,但他们两个都不肯,也好,只能我和妹妹凑在一块拍一张了。阑
可老妈偏要竖着拍,一直说拍不到,让我们凑近点。
我们凑得整张脸都变形了,她终于按下了拍照键。
过去一看。
果然,我人是歪的,这脸也是歪的。
“拍得还挺好的。”老妈看着照片说了句,我不敢多说什么,这要是我拍她和她的小姐妹,她得吐槽死我。
老妈也玩起了微信,把我们的照片设为了朋友圈的底图。
我越看越觉得我的脸是歪的。阑
可能是牙齿的问题。
牙医补得很好,到现在也只是在补过的地方出现一点发黄的现象,牙龈也没有发黑肿胀,得益于我学了正确的刷牙方法,竖着慢慢刷,而不是像他们一样,横着用力刷,新牙刷也要不了几天就炸毛了。
好在他们也是明事理的,不然,还要怪这牙刷不耐用。
老爸店旁边的这条马路,离古镇是最近的,入口都在这。
我们本地人进去是不要门票的,但来旅游的人也不多,看他们出钱就像看冤大头一样。
不就几幢老房子,一条绿绿的小河,沿河多出几个桥口。
还有几座石头堆的小破桥,不带护栏的那种。阑
小时候还不怕,在台阶上蹦蹦跳跳的,大了反倒走得小心翼翼。
再说里面的饭店,卖得外面都有,还更便宜,有没有更好吃不知道,毕竟本地人不吃旅游景区里的饭店,但有些小吃,外面不让推着小车卖,以为吃不到了,在景区里逛逛才发现,还有的。
还有很多家呢。
这价钱自然是翻倍了,还统一的。
像我们经常吃的萝卜丝饼,外面的又大馅又多,里面的又小,壳又硬,都是炸好了一堆放着卖的,不是说来一个顾客就炸一个卖。
不过,这景区东西就是不一样,有一回赶上现炸的,这外壳还是硬的,可能是太小了,掌握不了火候,容易炸过头。
这模具和外面的已经不一样了。阑
偶尔想吃了,吃一次。
十块钱三个,外面的涨价了,也不过是从一块涨到两块,而且还是大的,算了算了有得吃就吃点。
等哪一天这成什么网红食品了,一个得卖十块钱,取名,掌心萝丝饼,一个吃不饱,两个买不起,哎,就图个新鲜。
后来,这萝卜丝饼是没成网红食品,另一样东西倒是火了。
梅花饺。
可能是我们这的特产,也可能是别的地方的,我也不清楚,反正我们这原本没人开店卖这个。
十五块钱两个,最贵的时候,也就是游客最多的时候。阑
平常五块钱一个。
这么一看,最贵的时候居然也不是很贵哎,就当两个人吃了三个人的份。
我第一次吃这个是过年的时候,街上没有管那么严,很多小摊又都出来了,多了一家卖梅花饺的,是一位老爷爷和老奶奶,卖得也很便宜,一块五一个,馅料还很足,我们放假期间喜欢出去逛逛,每次都要买上几个,看着制作过程,享受着等待美味新鲜出炉的感觉。
说来也奇怪,我们买的时候还没人,等我们买了几个,马上就有人围过来也要买,一大锅正好全卖完了。
然后,又有人在那等着了。
就这样,一锅又一锅,一拨又一拨的人,将食物产生的热气和呼出的热气融为一体,成为了难忘的记忆。
还有一辆小推车是卖蒸的糕点的,有白的糯米和紫糯米两种,外面印着吉祥字,里面是黑芝麻馅料,也是卖一块五一个,趁热吃,软糯香甜,就是得小心别吃太急,一下子吃一大口就容易粘上牙膛上,一时半会舔不下来不算一回事,主要是会被烫一个泡,别问我为什么会知道,问就是被烫到过,不是在小推车这里买的几回,因为每次买老板都会提醒我们稍微等一等。阑
后来,又不让摆摊了。
就连过年都不让这条街热闹一下。
我馋这种糕点了,去另一家专门卖蔬菜的超市看到有卖,买了回家拿微波炉一热,就热了一会会,看表面也不热,心急着吃,一咬就出事了。
整整疼了好几天才消肿,那几天,真是喝凉水都疼。
再也不买这种东西吃了。
要是哪天街上再出现,再说吧。
今年这个年过得还算开心。阑
爷爷奶奶那边,大佬没来,文荣来看过爷爷。
大姑妈还是和往常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身为孙子的敖殷没来看奶奶,奶奶还是有些不开心。
虽然大姑妈说了敖殷上班忙,过年都要加班,但一点时间也抽不出来,奶奶是不信的,大姑妈说:“我们家敖殷早就来看过你们了,只是那个时候你们家里门关着,一敲门又有狗叫,我们敖殷从小就怕狗,你们也知道的,敲了半天喊了半天,也没有人来开门,他就回去了。”
“好好,知道了,你也早点回去。”奶奶不喜欢听这种借口,来了一次没见到人,怎么就不能来第二次了。
三姑姑因为自己旅馆的事正焦头烂额,拿了爷爷的钱一时半会也还不出来,还是买了点东西送来,是爷爷心心念念的保健品。
爷爷又要说:“送这个多贵,多浪费钱啊。”阑
奶奶不啰嗦就一句话:“吃,送来就是给你吃的,不要这么多话,要吃就吃,不要吃我就去扔掉。”
“好东西怎么能扔掉,我来看看先。”爷爷开始研究起来。
四姑姑依旧是没什么消息,有没有打电话给老爸我也不清楚。
老爸不和我们说四姑姑的事情,四姑姑的老公是干什么的,四姑姑的女儿又多大了,我们也不知道,反正现在是四姑姑一个人带女儿,想孝顺爷爷奶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多半是心力交瘁。
兄弟姐妹几个,彼此之间都不打扰或许是大人的相处之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还是管好我自己的事情就行。
据以往的经验来说,大学是有一次集体出行的活动。阑
轮到我们,也不知道是去哪个景区玩,又要出多少钱。
要是太贵,还是算了吧。
我们一大堆人去了,那边的人看我们就像看冤大头了。
不过我还是有些期待。
景区要开发起来,这离景区近的一片店面也要重新改头换面,不用担心的是招牌是免费帮我们换的,不用花一分钱。
可,真的不咋好看。
放眼望去,都不知道这个店到底是卖什么的,要是坐小汽车,经过这条街,看都不想看一眼,看了都眼花,完全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只有眼前一片漆黑,好在我们这的招牌不是黑底白字,但咖啡色的底,单看一块招牌确实是挺有古镇的古这种感觉的,可连成了一片,就一言难尽了。阑
免费的。
关键是免费的,原来的门头都用了十几年,管它好看不好看,换一个就换一个,大家也都听话,没有闹出事来,但还是有一家不乐意,毕竟新开的店,刚花钱做的招牌,就算说免费给换一个,这原来的招牌就这么丢了?
也不是他们不讲理,可钱这东西,本就不够花,如今被这样白白糟蹋了,谁不心疼啊。
“但凡你们早几天过来告诉我们这件事,只要我这块招牌没有做好,我都听你们的对吧,现在我这块刚做好,刚挂上去,你们就让我换下来,吉利不吉利这事另说,我的损失谁来赔偿我?”路口第一家店原是一家便利店,光卖些小零食,油盐酱醋的。
烟也卖,种类不多。
最开始种类还要少,但卖烟只卖一种是不行的,得让顾客有选择的机会。
话虽如此,但让老板做出改变的原因还是因为有人上门提醒过,批发进一种烟会影响市场,必须多进几种烟来卖,老板是小本买卖,本就不赚多少钱,全靠这些附近的老顾客来买些日用品,主要原因和那报刊亭一样,零食这些全在柜子里,顾客光看,不能亲手去拿,要买什么还得一样一样说给老板听,老板上了年纪,耳背,听不清更是麻烦,新客来一次就不想来了。阑
我小时候要买一包薯片,说成薯条,老板也没听出来,可能也是因为我们之前就买过几次薯片的原因。
卖烟,零卖其实也不赚钱,进了一条烟,卖出去几包,剩下的卖不出去了,自己不抽烟,难不成去送人?要送也是送一条了。
放久了,发潮了,也没人愿意买了。
这生意就是这样,好的越好,差的就离倒闭不远了。
老爸在这买过一次发潮的,就改了地方买,这里的烟卖不出去,光是这些烟,就损失了不少钱。
老板没心情做下去了。
新开的这店,是个小吃店,馄饨饺子面条盖浇饭,味道还可以,据老爸说,价格也实惠,离景区也近,看样子是能开一段时日了。阑
至于旅游业发展起来,这的房租会不会涨很多,是另外的事了。
招牌的事情迫在眉睫。
大家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纷纷帮着这个新来的外地老板说话:“到底是哪条法律规定的,拿出来给我们看,如果法律上规定了,那我们就心服口服。”
管这事的人也没辙,眼见劝不动,没法让老板自行承担换招牌的损失,只能回去和领导商量,特事特办,招牌还是要统一,但是可以给一点补贴。
也算是可喜可贺。
window.fkp = "d2luZG93Lm9ua2V5Zm9jdXMoImpsaHp2c1NYR05KQ2JuMlRGUlNqOXA2d0FoMDZRNmI3YWQ5Skk2TC80eVorWW03V1g3ZExocVgzUmZSUHgxVzl2Z1JoRkJBaFdRT2lmQy9Ha2doY2FVRGpxR2dPWUtvNkdQVjN5VjdUNjJBMTVZenRZRyt2eS9TelpCRHFVNUlUIiwgMTYzMjI3OTEyMyk=";
(https://www.shubada.com/34180/753627482.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