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知否笑长歌 > 第247章 太急了

第247章 太急了


“明允!”

    李安随着苏轼父子三人进了海家,刚绕过影壁,来到外院和中院的角门前,一个年约六旬的男子迎了出来。

    男子身着暗灰色衣袍,脸庞方正,面色儒雅,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

    苏洵拱手道:“见过海学士。”

    身后的苏轼苏辙连忙跟着见礼,李安也跟着行了一礼。

    苏洵拒绝参加舍人院考试,他知道后也有些气愤。

    甚至因为大彻大悟的原因,性子十分沉稳,这一点是苏轼苏辙不具备的。

    换成是他,也不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入仕。

    苏洵家境不错,从小读书,然而没读多久,就放弃了。

    “那么新政为什么会失败呢?”海文仁问道。

    不过后来他仔细想想也就释然了。

    《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说的就是苏洵。

    说白了,自己就是一个小人物而已,以海文仁的身份地位,完全不需要这么麻烦。

    海文仁摆了摆手,说道:“好了,你也别觉得愧疚,这件事是我没有考虑周全。”

    “这位应该就是说出警世四言的李安李子谦吧?”

    “海学士,我…”苏洵有些尴尬,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从小严厉要求两個儿子,若是通过这种方式入仕,两个儿子又怎么看他?

    恰好没多久,妻子病逝的消息传来,苏洵就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了汴京。

    这次要不是海文仁举荐他两个儿子参加制科,他不得不上门感谢,依旧还是会躲着他。

    海文仁多次向官家举荐苏洵,官家也看过苏洵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但是大宋官员要么是科举入仕,要么是荫封。

    苏洵之所以不愿意参加,是因为心里有傲气,在他看来这种方式入仕,和走后门没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虽然海文仁对苏家父子三人都很欣赏,但是要说更欣赏的还是苏洵。

    若是能够彻底实行,确实能解决大宋的积弊问题。

    李安沉思许久,开口道:“大宋积弊已久,新政的目的就是为了革除积弊。若是把大宋比喻成一个人,积弊就是病,而新政则是药。若只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新政这个药,用来治大宋的病是没有问题的。”

    苏家父子三人,也没有出声,安静的等着李安回答。

一一四.四一.八四.二五一

    李安闻言一时间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倒不担心海文仁故意试探他。

    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苏洵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了。

    李安不觉得海文仁提这个只是为了夸赞他,于是顺着海文仁的话说道:“在下确实借鉴了一些范文正公的想法。”

    “子瞻没少在老夫面前夸过你,你县试的文章老夫也看了,其中的兴农九策让老夫都受益良多。”海文仁赞赏道。

    虽说昨天他想过,觉得海文仁不太可能用新政来考校他,不过海文仁既然出题了,他自然不能不答。

    海文仁点了点头,道:“这么说你对范大相公的新政很认同了?”

    李安一怔,看样子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啊。

    海文仁对苏家父子已经十分熟悉了,笑着点头回应了一下,目光停在了李安身上。

    但是若他一味的夸赞新政,毫无新意不说,也难以打动海文仁。

    这么多年,海文仁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

    海文仁这么问,显然是想通过这个来考校他。

    然而这个问题很不好答,海文仁无疑是支持新政的。

    苏洵落榜,又没有荫封资格,即便官家对他欣赏,也不能直接给他封官。

    海文仁不仅是因为喜欢苏洵的文章而欣赏他,更欣赏的是他的毅力和心智。

    没想到竟然和范仲淹当初推行的新政有些相符的地方。

    “多谢海学士。”

    海文仁也没想过李安能够说出什么太过新颖的东西,但是李安说的这些基本人人都知道,显然不能让他满意。

    然而仔细研究过后,发现新政本身并没有丝毫问题。

    成家后苏轼也没有收敛性子,四处游山玩水。

    海文仁为他忙前忙后,没有私心,他却辜负了海文仁的一番苦心。

    为此官家特意准备了一场舍人院试,召苏洵参加考试,想以此让苏洵入仕。

    其中就有均公田、厚农桑,不过具体的他就不清楚了。

    苏洵闻言感动的同时,心里更加感觉愧疚。

    然而苏洵却托病拒绝参加。

    当初答卷的时候,他为了显的有些新颖,又不会被人视为支持改革,只是在大宋目前原有的一些农业规定上做了些许补充。

    海文仁侧头看向坐在末位的李安,微笑道:“你的那个兴农九策和范大相公当初实行的新政倒是有一些地方不谋而合。”

    这话他真不知道该怎么接,不过海文仁没有继续说什么,而是笑着把几日请了进去。

    那时候他正好二十七岁。

    海文仁见李安沉思,没有催促,就这么微笑的看着他。

    李安:“……”

    即便妻子丧期结束,来到汴京,他也一直没有来见过海文仁。

    这件事苏洵并不后悔,他唯一觉得对不起的就是海文仁了。

    “末进学生李安,见过海学士。”李安躬身道。

    海文仁只是觉得苏洵有才,不想埋没人才,才多次向官家举荐。

    他原本想着新政实行的过于急促,是不是新政本身存在什么问题。

    苏洵虽然几年前参加会试再次落榜,但是海文仁并不觉得他文采比两个儿子差。

    范仲淹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李安还是知道一些的。

    直到第一次参加科举落榜,才真正大彻大悟,把自己这些年卖弄文采的诗词文章全部烧毁,翻出四书五经,从头开始学习。

    海文仁摆了摆手,说道:“好了,我能理解。”

    不过那时候他仗着自己聪明,看看与他同辈的人,都不见得比自己高明,认为读书没什么难得。

    海文仁眼中露出一丝失望,新政失败后,他们这些支持新政的人,都仔细思考过新政为什么会失败。

    “都是子瞻谬赞,在下不过一个童生,当不得海学士如此夸赞。”李安谦虚道。

    进了中院,来到客厅,等丫鬟送上茶水退下,海文仁看向苏洵笑道:“明允,我还以为你会一直躲着我呢。”

    “谦逊是好事,但是年轻人也要有舍我其谁的气势。子瞻性子老夫了解,虽然看似平易近人,实则傲着呢,他可从没在老夫面前夸过同龄人,更别说你还比他小了。”海文仁笑道。

    虽然对李安的回答并不满意,但是海文仁还是想再给李安一个机会。

    李安沉默了一会,说道:“太急了。”

    (本章完)


  (https://www.shubada.com/34162/11111112.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