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出师不利
乔治的军改有效提高了俄罗斯帝国的动员速度,法金汉给康拉德的承诺是,德军会在6个星期内击败法军,然后将主力集中到东线,这是建立在俄罗斯帝国的动员需要6个星期才能完成的前提下。
6个星期是施里芬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俄罗斯帝国做出的判断。
施里芬担任德军总参谋长的时间是1891年至1906年。
乔治军改后,俄罗斯帝国的动员,从6个星期缩短为仅仅只用了6天。
俄军攻入东普鲁士的时候,东普鲁士的第8集团军和地方守备部队,加起来只有不到20万人。
俄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的总兵力为28万人。
如果伦宁坎普和萨姆索诺夫能密切合作,那么俄军确实有可能达到两面夹击德第8集团军,从而占领整个东普鲁士的战术目的。
的第8集团军指挥官冯·普里特维茨虽然能力平庸,但还是意识到危险,所以在俄军攻入东普鲁士之后,德军一直在后退,没有和俄军正面交锋。
时下的军队,行军速度异常缓慢,一个师在行军过程中,队伍会绵延十公里以上,很容易被敌人抓住破绽。
近卫军因为乔治的军改,素质有了巨大提高,行军速度比较快。
战争爆发后动员的部队素质较差,组织混乱,每到一地还要执行哥萨克的传统,以战养战,大肆掠夺战利品,所以情况就愈发不乐观。
对于俄军来说,另一个更大的隐患是,法军在攻入阿尔萨斯之后,并没有进一步动作,这就给了德军调整部署的时间。
法军对面,是皇储弗雷德里希率领的德第五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
法军攻入阿尔萨斯不仅给了日林斯基错误信号,也让弗雷德里希惊慌失措。
于是小毛奇不得不从右翼抽调两个军前往阿尔萨斯,增强左翼的实力。
与此同时,俄军在东普鲁士的进展更让威廉二世紧张,小毛奇不得不又从右翼抽调两个军,前往东普鲁士,这导致德军执行“施里芬计划”的兵力进一步减少。
8月25号,俄军和德军在贡宾爆发一场激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德军主动撤退,俄军并没有追击。
当晚,冯·普里特维茨给毛奇打电话,建议放弃东普鲁士。
毛奇挂掉电话后,下令解除冯·普里特维茨的职务,任命兴登堡担任第8集团军总司令。
小尼古拉这时候也已经意识到,日林斯基的冒进是不妥当的。
将近卫军的精锐部队配备给两个匆忙组建的集团军,也并不会有效提高集团军的作战能力,反而会导致战术脱节,带来更大的隐患。
面对复杂的局势,尼古拉有点无所适从。
这可以理解,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后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内,各国几乎都没有任何动作,以至于有人认为根本就不会有世界大战。
突然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王国宣战,德国向俄罗斯和法国宣战。
紧接着德军攻入卢森堡,并且向比利时烈日要塞发起进攻。
法军攻入德国,俄军也攻入德国,塞尔维亚开始反击,罗马尼亚政权更迭,整个巴尔干半岛都在动员。
一切都乱了套,几乎每天都有大事发生,令人应接不暇。
对于战争,尼古拉还是很有信心的,俄军第一批动员后,兵力增加至350万人,一共114个步兵师,36个骑兵师,这几乎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总和。
战争爆发前,德国常备军只有76.1万人,一期动员后,德军规模膨胀到200万人,这些部队被编成87个步兵师,和11个骑兵师。
奥匈帝国动员了130万人,被编为47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
法国则是动员180万人入伍,一共有97个步兵师,10个骑兵师。
以上并没有列出英国的数据。
英国本土已经开始动员,但是距离基钦纳声称的“100万”还有很大距离,弗伦奇和基钦纳正在讨论,到底要不要征召印度军团作为主战部队。
尼古拉给乔治带来了12个步兵师,和4个骑兵师。
让尼古拉颇为不好意思的是,这些部队严重缺乏武器装备,不仅没有火炮,连最基本的步枪都没有。
骑兵的战马倒是有。
别的不说,单从骑兵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俄罗斯帝国的实力。
毕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马匹,都在俄罗斯帝国。
乔治不发愁,武器迟早都会有,这一批部队却很难得。
各国第一批动员的士兵都是刚退役不久的预备役,各方面的条件都是最好的,以后动员会一次不如一次。
乔治手里也有底牌。
考虑到阿穆尔的工业能力,所以阿穆尔现在还没有进行动员。
俄罗斯帝国开始动员后,高丽和日本也开始动员,现在东亚的军营内,还有50万高日军团正在训练。
在接收了这一批部队之后,乔治手中可以调动的兵力已经超过120万人,这还不包括塞尔维亚人。
对于乔治来说,他几乎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再给乔治3个月,等巴尔干联盟的动员兵训练完毕,并且补充了武器之后,乔治不需要小尼古拉的帮助,就可以单挑奥匈帝国。
“我期待着你胜利的消息。”
尼古拉临走时,对乔治充满期待。
斐迪南派他的弟弟尼古拉到乔治身边,担任巴尔干战区和罗马尼亚王国的联络官。
卡罗尔作为尼古拉的副官,将随尼古拉一起前往君士坦丁堡。
在乔治面前,卡罗尔表现的很拘谨,老老实实,目不斜视。
乔治却知道卡罗尔的底细,很为罗马尼亚王国的未来感到担忧。
乔治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刚返回君士坦丁堡,乔治就收到消息,俄军在坦南堡被德军击败,13万人阵亡,14万人被俘,萨姆索诺夫战败自杀。
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总兵力28万人,损失27万,几乎全军覆没。
战败的过程异常简单,兴登堡秘密抵达前线,集中优势兵力围攻萨姆索诺夫率领的第二集团军。
伦宁坎普并没有及时增援,坐视第一集团军被围歼。
德军歼灭了第二集团军之后,继续向第一集团军发起进攻。
伦宁坎普命令部队撤退,却行动异常缓慢,随后他的部队在马祖里湖被兴登堡围歼。
在坦能堡战役中,乔治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德米特带领他的一部分部队,抢在被德军包围之前成功逃离。
行吧,德米特跟着乔治混了那么久,总算学到了一点东西。
乔治还没有来得及消化日林斯基战败的事实,圣彼得堡又有噩耗传来,米柳京去世。
这也不算是噩耗,1816年出生的米柳京,今年已经98岁了,在这个人均寿命不到40岁的年代,堪称老妖怪。
乔治很难过,他现在都还记得和米柳京的初识,那是在冬宫的宴会上,1881年的冬天。
从1881年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33年。
对于乔治来说,米柳京亦师亦友,是对乔治影响最大的人。
乔治乘坐飞机返回彼得格勒。
这是乔治第一次乘坐飞机。
米柳京葬于莫斯科新圣母公墓,由于正处于战争期间,葬礼仪式异常简单。
尼古拉并没有参加米柳京的葬礼,他要收拾坦能堡战役之后的烂摊子。
坦能堡战役后,日林斯基被解职,前往法国担任联络官。
伦宁坎普也被撤职,他和日林斯基都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可帝国因此蒙受的损失却是无可弥补的。
坦能堡战役所造成的后果还在持续发酵中。
在损失了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之后,俄德边境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空虚状态,兴登堡如果此时长驱直入,不仅华沙守不住,正在加利西亚和奥匈帝国作战的伊万诺夫军团将遭到德军和奥军的双重夹击。
如果伊万诺夫也战败,那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都要上岸,协助近卫军防守彼得格勒。
为缓解伊万诺夫的压力,乔治不得不命令瓦西里向奥匈帝国发动进攻。
这是个艰难的决定,因为瓦西里需要翻越喀尔巴阡山和阿尔卑斯山,才能对奥匈帝国构成威胁。
战争爆发前,奥匈帝国在喀尔巴阡山和阿尔卑斯山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由于山区道路崎岖难行,配备给瓦西里的装甲战车很难发挥作用,瓦西里手中也没有足够的兵力,他可以动用的,只有高日军团的3个师。
罗马尼亚王国的军队,参考阿穆尔标准连民团都不如,连最基础的步炮协同都不会。
对于这些小国家来说,步炮协同的难度也确实是太高了点,毕竟整个罗马尼亚王国,也只有不到200门火炮。
俄罗斯帝国拥有9500门火炮。
罗马尼亚王国的火炮还严重落后,有些火炮甚至是上个世纪制造的,完全是老古董。
即便如此,瓦西里还是向奥军的防线发动进攻。
因为瓦西里最大的底牌是空军。
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欧洲战区虽然也配备有空军,在坦能堡战役中,欧洲战区的空军却根本就没有出动,日林斯基好像忘记了他还有空军这回事一样。
如果空军能对地面部队提供帮助,能不能改变结果先不说,至少会有更多俄军顺利撤回。
(https://www.shubada.com/32738/11110767.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