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重生七零嫁大佬,娇娇一胎又一胎 > 第547章 孽债

第547章 孽债


说到荆山县的故人,还有联系的也就是林红夫妻,还有李建国一家了。

林红师范毕业以后,就分到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当了老师。

跟周子安两地分居。

好在市里和县城距离不太远,放假休息的时候,也能一家子团聚。

最后周子安努力,加上双方父母帮忙,终于调到了市公安局,总算是夫妻一家子团聚了。

如今小日子过得也挺不错。

夫妻两人都是正式职工,福利还都不错。

林红的哥哥林峰当初考上省立大学,学的也是机械制造,毕业后回到了机械厂,没两年,就成了机械厂设计部的主任。

机械厂如今仍旧红火,尤其是这两年,已经开始制造姜致远当年设计出来的那个联合收割机。

那更是订单源源不断,做都做不完。

厂里红火,大家的工资虽然还是定数,可加班的补贴什么的多了,职工们就算是再辛苦,也是高兴乐意的。

大多数人还记得这是姜致远的设计,虽然不知道姜致远古今是什么地位。

可也隐约知道姜致远在京城做大官。

跟后头进厂的工人或者学徒吹起牛来,那也是曾经和京城大官共过事的!

再说几句当年的八卦,吸引着新学徒们跟着惊呼不已,纷纷扼腕没有早生几年,没有早点进厂来。

这种孩子气的话,自然让老员工大笑不已。

早几年,机械厂可不会招这么多人进来。

林父已经退休在家,不过因为闲不住,偶尔还去车间和设计部转转。

偶尔有林峰他们拿不准的,还得请教林父。

所以倒也没有太多失落感,退休后的日子除了更清闲一点,跟以前没啥太大的区别。

而李建国那边,已经成了荆山县供销社主任。

整个县城供销系统都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李建国如今在荆山县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大儿子大专毕业后,李建国托关系,给在市里找了个工作。

也算是城里人了。

李建国和林红如今跟许宁言也就是一年几封信联系了,再就是每次逢年过节寄点家乡特产。

这么多年都没断过。

许宁言也曾经邀请他们到京城来玩一玩。

只可惜总是有事不能成行。

李建国开玩笑说,只能等他退休了,只怕才有时间去京城,只希望到时候他还能走得动。

团结大队那边的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分田到户了,再也不是公社大队集体合作的模式了。

大家有了自己的田地,更用心了,毕竟土地不会糊弄人,你如何对它,它如何对你!

静心伺弄田地的,秋季丰收,交了公粮附加后,剩下的粮食留下口粮外,就要卖统购粮和议价粮了。

统购粮价格低,可这都是必须要卖的。

不过议价粮价格就高一些,一家子一年到头差不多就指望这个议价粮卖出来的钱了。

若是勤劳肯干,静心伺候田地,一般都会有回报的。

起码比起以前大队一起上工,拿公分要强多了。

不过那些往日里喜欢偷懒,或者说家里没有足够劳动力的人家,日子就难过了些。

毕竟以前就算家里的公分不够,可有大队在,总不能看着你饿死,多少会让人拉饥荒。

现在却不行了,你自己能干肯干,在农村,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

当年的那些知青后来都陆陆续续的回城了。

有考大学考回城的,有后来回城的政策出来了,表现好的知青会允许先回城。

再到后来,只要没和当地人结婚的知青都能返城了。

唯独那些和当地人结婚还生下孩子的那些知青,有的选择了抛妻(夫)弃子,绝情的离开。

也有的或者因为舍不得,或者因为别的原因,而选择留在了农村。

被知青抛下的那些当地人,女人日子会难熬一些,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带着孩子在农村活得艰难。

真是有好几个想不开,跳水或者上吊,出了人命的。

大人走了,丢下不懂事的孩子,就算是有娘家的人帮着收养,可娘家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又多添几张嘴,那日子自然是不好过的。

男人虽然也会被人笑话,可大多很快就会娶上新的媳妇,日子也就过得下去了。

大队长给许宁言的来信中,还说过此事。

他对那些抛弃妻子或者丈夫的知青没啥说的,毕竟人各有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没办法。

可孩子都有了的那些知青,是如何狠得下心得?

觉得他们真是没人性,当初在农村活不下去了,或者想日子轻省一点,好过一点,就找当地人嫁了或者娶了,然后借助结婚,成了半个当地人,日子能过得下去了。

这一听说能回城,立刻媳妇(男人)也不要了,孩子也不要了,脸也不要了,良心也不要了,拍拍屁股就跑了。

有点良心的,还会说两句好听的话,说以后回城后会寄钱回来。

没良心的,跑就跑呗,跑之前还把家里的钱都卷干净,完全不顾一家子的死活。

许宁言看到大队长的信,想起了上辈子看过的一个很老的电视,叫孽债,讲述的就是下乡知青的孩子,被父母抛弃,多年后去大都市寻找自己亲生父母的故事。

里面那段歌词,许宁言现在都还记忆犹新: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象是多余的……

当年听到这首歌,就觉得心酸,道尽了多少被知青父母抛下的孩子的苦楚。

如今经历了这个时代,参与其中,虽然明白那些知青也有许多无奈和痛苦,可对于他们来说,回城的渴望是远远超过了他们对孩子和另一半的感情的。

可以说是时代的悲剧,大家都是被时间洪流裹挟,更多的,大约是人性的自私吧。

只是这种事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谁也不能替代他们去做决定。

信的最后,大队长还跟许宁言打听,这些回城的知青,是真的不能将农村的妻儿带回去吗?真的养不活吗?

许宁言看着这几句询问里,大队长的愤懑,痛心还有不解,也只能叹息一声。

也许大队长其实心里都清楚,只是不能理解吧!

这样的信,只有这么一封,后来大队长写信来,就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了。

倒是说了几件新鲜事情来,说机械厂的那个联合收割机,在他们镇上,现在叫红旗镇了,特别的有名。

听说收割庄稼十分的方便,开着车下地,卡嚓咔嚓几亩地就收割完了不说,连稻子都给直接打好,直接拖到道场上晒就行了。


  (https://www.shubada.com/32340/11110812.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