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第383章 转折

第383章 转折


不过,在场的酋长们都不是傻子,朝廷想要编户齐民的消息早在桓典抵达益州时他们就听说了。

    现在的他们只需要交每口四十钱的賨钱,还是他们这些酋长代收代缴的,将来编户齐民,他们失去不止是作为酋长的巨大权力,他们的部众也会承担更多的徭役赋税。

    这笔账他们算得很清。

    指望他们主动参与屯田是不太可能的事。

    甚至他们提都不想提,听也不想听。

    于是乎他们只高声赞赏着荀攸审判罪吏的行为。

    对于这点,荀攸虽身在局中,却也心知肚明。

    邀请众人换了了地方入座后,荀攸说道:“近日以来,我与诸君多有谈论治世之道。”

    在场的酋长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禁疑惑,不都是在说巴郡的风土人情吗?他们讨论过这么高端的东西?

    “诸君的才能让我不禁心生敬佩!”

    啊对对对,他们的确讨论过高端的治世之道。

    “我有心征辟诸君为官,共治巴郡,使政通人和,百姓受益,奈何……”

    酋长们闻言也是气馁,他们身为蛮夷酋长,都是受了册封的——但也只是册封而已,就算被封为夷王夷帅,那也是蛮夷,和汉人的王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其实我来时曾经过京兆所在,遇到一位叫布迷的百石郡吏,是位羌人,乃是当朝太尉公所辟……罢了,巴郡终究与京兆不同。”

    酋长们终究不比士人们消息灵通,竟没几个人知道凉州和三辅放开了羌氐匈奴担任汉家官吏的限制。

    便是知道,也没几个人将之同自身联系起来。

    能来这里的酋长们没有蠢的,谁不知道当汉家的官吏更香?就算他们作为酋长当不了,他们还有子侄外甥啊!

    他们赶紧朝荀攸追问起来。

    荀攸见状,倒在心中产生了些疑虑——桓典曾在颍川讲学,荀攸也听过他的名气,按理说这样一位人物,是不该忽视放开此限制的优势的。

    须知当初凉州和三辅先后放开此限制后,时任使匈奴中郎将的曹操很快就转达了匈奴人希望享受同等待遇的请求,并得到了天子的同意。这种事桓典不该不知道。

    思索间,荀攸见杜濩并未追问,反而在思索着什么,心思一动,遂问道:“杜君似是知晓缘故?”

    杜濩被点了名并不慌张,如实答道:“回府君,在下的确曾在来往行商的口中听说过,那些参与屯田的羌胡部族,其族中有为之人多成为了郡县官吏。”

    听到屯田两个字,原本很热情的酋长们一下子失去了热情。

    荀攸心中虽有些不解,但他本就没想过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倒也不气馁。

    很快荀攸又问起了本地蛮夷能得到的吃食和谷粮,转移了话题。

    等到天色稍暗,荀攸又请了诸位酋长参与饮宴,后才将他们送别。

    等到酋长们离开之后,荀攸才想起杜濩送的食铁兽,回到之前的院子里,却见食铁兽已经没了踪迹,遂问起了身边的仆人。

    家仆回答道:“那位叫杜濩的酋长留下了一个随从,说是可以指导仆等喂养食铁兽,以后每隔五六日,都会将食铁兽所食用的竹子送来。”

    荀攸笑了笑,这杜濩倒是個聪明人,没有借机在郡守府安排人手,却留下了一个便于私下联系的方式。

    次日,没等荀攸去找杜濩,后者就已经借着“事关喂养食铁兽”的名头再度前来拜访。

    还没聊几句关于食铁兽的话,杜濩便称赞道:“在下今日来时,见昨日府君惩罚罪吏之举已经在江州传开了,百姓们无不振奋。”

    荀攸心知杜濩此来必有目的,索性静观其变。

    于是应道:“此本是太守分内之事,何足称道?”

    杜濩却叹息说:“在下只恨没有早点遇到府君!”

    “当下也不迟,不是吗?”

    “府君说的是!当下不迟!”杜濩咬了咬牙,问道,“敢问府君,是否疑惑昨日各部酋长为何听闻屯田之后皆讳莫如深?”

    其实荀攸昨夜结合他所了解的巴郡蛮夷生存现状,已经隐约明白了些。

    不过既然杜濩愿意为他解惑,他也乐得互相印证。

    遂对着杜濩说道:“确有些不解,还望杜君教我。”

    杜濩说道:“府君不知,只因在一众酋长心中,相较于酋长之位,成为汉家官吏略有不足。”

    巴蜀的蛮夷固然生存艰难,但受益于此地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及和汉人多年的相处融合,除非天灾人祸过甚,否则蛮夷们总是能活得下去的。而且最关键的是,益州蛮夷族群虽多,但这么多年地盘基本恒定,还没有外敌干扰。

    在这种情况下,巴蜀的蛮夷酋长生活地可比凉州并州的羌人匈奴人部族酋长舒心多了。

    荀攸昨晚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见杜濩所言与他所思相同,又问道:“那么在君心中,二者何为重?”

    “府君不知,在下自幼读圣贤之书,只是碍于身份,不得入仕!”

    杜濩自信,成为汉家官吏后的他所能达成的成就必然要高于作为賨人一部酋长的成就。

    而且,他看得分明,眼下的选择更有利于賨人的未来。

    “如此说来,君愿意带领部众开荒屯田?”

    “我自是愿意。”杜濩脱口而出后又面露难色,“只是我虽有薄望,想要说服族人还需缓缓图之。”

    荀攸说道:“这倒不急,眼下冬日将近,便是要屯田也该是明年了。”

    “届时种子、农具、等待稻谷成熟时的谷粮吃食,以及可以教导种田的老农……待一切准备妥当,方才能开始。”

    杜濩听到荀攸的许诺,这正是他所渴求的的东西。

    立刻保证道:“府君放心,只要这些准备齐全,我必能说服族人……不仅是我一部,宕渠县其余各族,未必没有说服他们的可能!”

    “大善!”荀攸赞道。

    想了想,他又许诺道:“明年屯田开始之时,吾必上书,请征杜君为官!”

    “多谢府君!”

    (本章完)


  (https://www.shubada.com/31533/11110971.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