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墨坊与纸坊(四)
小赵庄的地主要集中在小赵庄与北山之间的一片,从小赵庄出来,往下面的小河沟走去的路上,就能隐约听到大家干活时聊天的声音以及耕牛的叫声。
蜀地的地形决定了耕地大多不是连成一整片的,而且大部分耕地,不管是稻田还是旱地,都呈一小块一小块的分布着,面积超过一亩的整片地都很少。
每家每户的地基本上都不会集中到一起,而是相互穿插着的,这样也体现出当初分配田地的公平性。小赵庄乃至灰原镇,基本上没有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大地主,这跟灰原镇的地形有很大关系,有大地主那样的资产,也不会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小地方置地。
再说现在灰原镇乃至丹棱,最大的地主是赵原本人。
小赵庄的水稻田主要集中在河边,这些田全年都淹着水,田里生长着不少的黄鳝、田螺和小鱼,当然山坡上也有一些稻田,这些稻田属于干田,这个季节里面基本上都是没有水的,除了少数拥有出水孔的干田例外。
现在春耕,大家都集中在地里干活,田里却是没有人在,就连小孩子们,大人也没有让他们在河边玩耍,毕竟现在还在家的小孩年纪都很小,万一掉田里或者河里了少不得会感冒一场。
“大爷爷,我们来了。”隔着老远,跑在前面的珞珞就大声喊了起来。
北山半坡的地里,小赵庄的主要的地都集中在这里,每家的地不是并排着就是坡上坎下的,大家干活累了歇气的时候,相互之间就会大声的聊天,而且赵原在他们的聊天内容中,占了绝大的一部分话题。
“那不是珞珞他们一家吗,刚才老大老三你还在说呢,这不他们就来了。”在地边坐在扁担上抽着旱烟的赵传祎笑着说道。
“大哥,小丫头在喊你呢,你应和一下。”赵元成提醒道,年纪大了,大哥的听力虽然变差了,但是眼神却很好使。
“小丫头挣这么大嗓门,别把嗓子喊坏喽。”赵传祎笑了一句,朝珞珞喊道,“珞珞来了,快上来耍。”
“我来了,大爷爷,二爷爷,三爷爷……你们有没有看到兔子,我郭都叔叔说要帮我抓一只小白兔。”小丫头快速跑到地里,叫过人之后,问道。
“珞珞太肯长了,今年跟去年比高了不少,吃得好小孩长得就是快。”
“我家小谭只小不到一岁,个头比珞珞矮多了。”
“原子他们回来不是有什么事吧,过年的时候回来也没有说啥呀?”
“肯定是有事,而且还不会是坏事,一会看大伯他们怎么说吧,你家秋华去集市上卖小吃可挣了不少钱了吧,希望原子这次来也能多安排几个人跟着他去干活,要知道他家的工坊现在都给做工的发工钱了。”
“是呀,就是把我们招到他的工坊去干活,我也愿意去呀,不仅管饭,还管一年两套衣服,现在还发工钱。”
……
大伙原本就在讨论的话题,在看到赵原一家来的时候,气氛更热烈了。大家也顾不上干活,都往赵传祎家的地里走过来,直把赵传祎夫妻俩急坏了,刚翻的地还不得被大家踩实了,对着大家就是一顿呵斥。
去年赵原一年做了不少大事,水泥工坊大生产就不说了,小的饼干罐头工坊,运输物流大队,工坊军的威武雄壮,大的大开荒运动,以及即将启动的大修路计划,可以说基本上调动了整个丹棱,更别提现在赵原大小也算是一个官。
整个小赵庄,乃至整个灰原镇,都以出了赵原这么一个人物而多了几分自信。
就小赵庄而言,这一年,发生的变化就不少,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已摆脱了饥饿,所有适龄的男孩都去上学读书,等赵原规划中的学院修建好了之后,适龄的女孩子也会去上学,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小赵庄也成为远近羡慕的一个村子。
“大伯,今天怎么都到地里干活来了?”一阵招呼之后,赵原笑着问道。
“天气暖和了,大家说一起干活有劲一些,就都来了,这一群熊孩子,也不知道叫人。”赵传祎笑着说道。
“原子叔叔(哥哥),”一群小不点有的还含糊不清的叫着赵原,知道每次赵原来都带得有好吃的东西。
“好,珞珞,快把你的东西分给你弟弟妹妹侄子侄女们吧。”赵原抱起赵阳的儿子小允谭,感受到小家伙使劲往珞珞的方向挣扎。
小丫头珞珞在孩子群里,比赵原还要受欢迎,就连还不会说话的婴儿,看到珞珞都挥舞着小手,嘴里流出的口水把衣襟都打湿了。
“来,原子,小颖,喝杯水,放心,这杯子是带来还没有用过的。”花婶从一帮的竹筒里倒了茶水,递给赵原和孟颖以及。
知道赵原一家爱干净,也比较讲究,特意说了一句杯子是没用过的。
“好,谢谢花婶,你们也喝水。”孟颖接过杯子,感谢道。
珞珞将自己包包里装满的零食分给小伙伴们之后,叽叽喳喳的说着话,没一会,就缠着郭都去林子里,让他去帮着抓兔子。
“去吧,不过你们要听郭都的话,不准乱跑,珞珞你知道山里有大灰狼。”赵原笑着说道。
山里其实没什么危险,不必老山上野兽多,赵家庄附近的山里除了一些毒蛇之外,基本上没有危险的动物存在,也前山里偶尔还有野猪,但近些年基本上没有见着过,几年前的大饥荒,让山里的大型野生动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
等郭都带着几个大一些的小孩走了之后,除了几个去不了的小孩的哭闹声,北山坡赵传祎家的地旁,一下子安静了许多,赵原也将此来的事情跟几位长辈说了一下。
“原子,这墨我们就能做成?做出来能跟文房店售卖的墨块一样,那东西可不便宜?”赵传祎有些激动的问道。
“是呀,多少年了,笔墨纸砚这些东西,也就砚台跟毛笔,我们大致知道怎么做出来的,纸和墨,都得买,特别是纸,多贵呀。”三伯赵元筠感叹道。
孩子们去读书,除了要交给先生束脩,纸和墨的花销算是大头,这也是当初小赵庄只有三个小孩能在大人省吃俭用之下去读书的原因。
就连赵原刚开始教小丫头认字,都只能用树枝在细沙里练习。
“除了墨,这次我还准备办一个造纸工坊,以后咱们小赵庄的孩子们上学,就能用上我们自己生产的纸和墨了。”赵原笑着说道。
(https://www.shubada.com/30903/453282431.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