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5.1声道
许望秋他们回到银都后不久,便开始下雨,雨点淅淅沥沥的,不紧不慢地在路面上,几乎见不到踪迹。等到午夜时分,雨势骤然加大,变成了倾盆大雨。密集的雨点好似断线的珍珠落在地上,发出滴滴答答的脆响。
许望秋并没有受影响,躺在床上,思考着立体声和5.1声道的问题。《冷》这部电影不会做成立体声,但他未来肯定会拍立体声电影,而且有搞5.1声道的计划。
多声道系统在国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30年代就已经出现。50年代的时候,美国电影行业受电视冲击特别厉害,为了对抗电视带来的冲击,电影人开始搞宽银幕电影,搞3D体电影,而立体声也开始被用于电影制作。
当时虽然出现了立体声电影,但立体声电影始终没能成为主流,因为35毫米胶片没法实现多声道,只有70毫米胶片才有足够的的空间实现多声道。70毫米胶片成本很高,35毫米胶片电影始终是主流。所以,多声道立体声虽然出现,但没能大规模推广。
直到1975年,杜比公司搞出了424立体声。在这种技术出现后,35毫米胶片终于可以实现多声道了,立体声电影逐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在90年代中期5.1声道大规模推广前,424立体声始终是电影行业的主流,统治着电影院。
5.1声道几乎是跟424立体声同一时间段出现的,1977年杜比公司帮《星球大战》搞出了超重低音,受到欢迎。1979年的《现代启示录》在声音上下足了功夫,前方有三个声道,后面的环绕声阵列分割成左右环绕扬声器,还有单独的低音声道,5.1声道从此诞生。
不过5.1声道只能在70毫米胶片上实现,并没有大规模推广。
进入80年代后,随着技术发展,35毫米胶片实现了光学数字声轨,可以容纳6个甚至更多的声道。1992年8月,杜比公司首映了第一部数字声系统的影片,运用杜比SR-D系统的影片《蝙蝠侠归来》,5.1声道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杜比公司也从此成为音频领域不可能动摇的王者。
也就是说,八年后杜比公司才会搞出能大规模推广的5.1声道技术,将电影行业真正带进5.1声道的世界。要是能提前让35毫米胶片电影实现5.1声道,会怎么样呢?
就算不能取代杜比公司,成为音频领域的王者,在音频这个大蛋糕上切一块是完全可能的。要是这事能够做成,等数字时代到来后,每年专利费都可以收几十亿。
在上一世,音频专利完全被欧美企业垄断,中国手机、MP3、MP4、随身听、汽车音响等电子产品只要涉及到影音技术都必须交专利费,每年费用高达百亿。2016年,杜比公司在印度将OPPO和vivo告上法庭,称这两家公司的手机产品侵犯其专利权,要求每部手机支付3.43元专利费,这两家公司只能乖乖交钱。
许望秋清楚要在35毫米胶片上实现5.1声道难度极大,杜比公司靠着多年积累,一直深入研发,也要到90年代才搞定,国内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积累,要在胶片上实现5.1声道无疑是痴人说梦。但他知道一种不需要将声音信息记录在胶片上,而是将声音信息记录在CDROM光盘上,从而实现5.1声道的技术,这就是DTS立体声。
后世只要经常买碟的人,就没有不知道DTS的,因为大部分影碟的封面都会写着“DTS”三个字母。1991年,特里-比尔德开发完成DTS系统后,在一位朋友介绍之下认识了导演斯皮尔伯格。当斯皮尔伯格看过使用DTS处理的电影音效后,当即就通知环球制片,他的新片《侏罗纪公园》将使用DTS系统来制作。1993年6月11日《侏罗纪公园》正式上映,电影的视听效果震撼了世界,DTS也逐渐成长为能跟杜比立体声叫板的系统。
DTS立体声跟杜比立体声的最大不同是采取了声画分离的技术,将声音记录在光盘上,由专用的光盘驱动器读取,另外在拷贝上录有时间同步码,用来控制光驱,使声音与画面同步。
中国立体声技术跟美国差距极大,可以说一片空白,过去中国科研的重心在国防和军事上,应用技术的投入相对来说比较少,像立体声这种技术根本就没有搞。如果采用传统模式,将声音记录在胶片上,想抢在杜比公司前面实现5.1声道根本不可能。
但中国激光技术和数字技术上跟国外差距并不大,采用DTS的方式,通过光盘记录声音,抢在杜比公司前面实现5.1声道是完全有可能的。
就拿光盘来说,80年代中国搞出了全套光存储设备,并掌握了相应的技术。比如魔都激光技术研究所在1982年就搞出了光盘录放装置。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光存储技术没有发展起来,标准和专利最终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
用DTS的方式搞出5.1声道并不难,真正的难点在于搞出来后,如何组织生产,以及如何推广这种设备。你技术在先进,如果不能大规模生产,如果不能大规模应用,也没有任何意义。许望秋搞5.1声道最终重要目的是让自己的格式成为视听播放设备的主流格式之一,就像上一世的DTS那样。这样,将来做VCD和DVD,才不会被国外企业利用音频专利卡脖子。
以国内现有的条件搞出5.1声道的放映机后,并组织生产不难。不管是跟国内的摄影器材厂合作,还是跟自己组建生产线,都没有问题。
真正的难点在光盘生产上,以国内的现有条件根本无法组建现代化的光盘生产线,因为现在光盘是高科技,全世界只有荷兰、东瀛和法国拥有完整的光盘生产技术。
80年代国内的研究所搞出了全套光盘技术,但由于没有能力组建现代化的生产线,进行相应的生产。到90年代,中国只能从国外不断引进光盘生产线,而自己辛辛苦苦搞出来的光盘技术全部束之高阁。到后来中国成为了世界头号光盘生产大国,但利润大部分却被外国厂商拿走,完全沦为最低端的加工企业。
如果没有自己的光盘生产线,就会被别人卡脖子,就很难建立自己的光盘标准。
要解决生产线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国外引进,在引进国外的光盘生产线后进行相应的改造,进而生产出符合自己要求的光盘。只是光盘生产线属于最新技术,别人不会轻易出售,就算肯出售,价格也特别高,没有两三千万美元搞不定。
让出口公司掏两三千美元引进光盘生产线显然不可能,许望秋过去一直在为这个问题犯愁。这次香江之行,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跟霍英冬合作,由霍英冬出资引进生产线,解决光盘生产的问题。
许望秋觉得搞5.1声道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开始这个计划了。他决定回北平后就找王岚西谈谈,在出口公司成立数字影音研究所,搞5.1声道研发。
接下来的几天里,许望秋抽空到商场逛了逛,去看索尼最近推出的CD播放权,以及飞利浦的激光视盘。许望秋本来想买两台设备回去,让国内的专家研究,但这些设备都贵得吓人,要几千港币一台。他倒是掏得起这个钱,但自己掏实在太肉疼。他觉得还是等说服王岚西之后,由公司掏钱比较好。
这天晚上,许望秋接到了刘林打来的电话。这个时代打国际长途必须到电信局,价格也贵得离谱,30块钱一分钟。如果不是出了大事,刘林不可能打电话过来。
许望秋连忙问道:“到底出什么事了?”
刘林焦急地道:“我们剧组那个叫芦苇的编剧被抓了。”
许望秋皱了皱眉:“被抓了,为什么被抓?”
刘林道:“最近几个月搞严打,抓了很多人,没想到芦苇也被抓了。”
严打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要搞清楚严打是怎么回事,必须从上山下乡说起。
山上下乡在很多人眼中是政治运动,其实最根本的还是经济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国家安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重工业是没办法扩大再生产的。在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口又在暴涨,这就造成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城市中没有足够多的工作岗位安置年轻人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开始搞上山下乡,让城市青年到农村去。农村苦是苦点,但起码能让年轻人有饭吃。
1978年改革开放,上面领导一挥手,让知青们回来。让知青们回来简单,可这几千万人回来之后,得安置他们,得养活他们啊!国家根本没有能力安置,这些知青就变成了待业青年。待业青年要生存要吃饭,可他们又找不到解决温饱的办法,很多人就组成团伙四处偷盗抢劫,进行公然犯罪。
于是,国内出现了一个犯罪高潮,各种犯罪事件层出不穷,整个社会人人自危。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从1983年8月开始严打运动,要求依照“从重从快,一网打尽”的精神,对刑事犯罪分子予以坚决打击。在为期三年多的严打运动中,共查获各种犯罪团伙19.7万个,团伙成员87.6万人,全国共逮捕177.2万人,判刑174.7万人,劳动教养32.1万人。其中,第一阶段逮捕102.7万人,判死刑的有2.4万人。
听到芦苇在严打中落网,许望秋连忙问道:“他到底犯了什么事,严不严重?”
“西影厂那边说是花案。”
“花案,花案是什么案子?”许望秋第一次听到这个罪名。
“就是男女关系的事,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
许望秋脑袋顿时大了,男女关系问题很容易被定为流氓罪,而这次严打流氓罪可是重罪,可以判死刑的。据说有人因为在马路上对女性吹口哨就被判死刑,而且是立即执行。他不知道芦苇上一世在严打中有没有被抓,就算上一世他被抓过,后来又被放了,也不能保证芦苇这次能逃出生天,毕竟芦苇的成长轨迹已经发生改变。
中国好编剧稀奇,而芦苇是编剧中的佼佼者。
许望秋可不希望芦苇在消失在严打中,当机立断地道:“我马上回来!”
(https://www.shubada.com/30697/573244193.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