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第511章 510冬至

第511章 510冬至


1959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星期二。

    冬至是“九九”的开始,也是汉族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但凡节日无非要吃点什么,然而南北方冬至的吃食并不相同。

    北方是吃饺子,素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一说。

    南方则是吃汤圆或者糍粑,也有“家家捣米做汤团,知是明朝冬至天”之说。

    至于从哪开始划分南北方嘛,从广义上来讲是以秦岭、淮河为线,南边为南方,北边为北方,南方没暖气,北方有。

    虽然眼下暖气还没有普及,但在大熊的协助下,就是这么画线的,几十年后也是这么执行的。

    然而,民众的自我认知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很多人对南北方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不少人都认为自己所处位置以北是北方,自己所处位置以南是南方,这种现象越往南去越明显,大概是南方经济发展更加迅速的缘故吧。

    唐植桐没有这种认知偏差,因为他明确的知道自己这边无论怎么画都是北方。

    这么重要的节日,又恰逢冬至,自然要兑现上次的许诺,给佟旺带些青菜过去。

    割韭菜也是有讲究的,得提供一些人家切实需要的东西或者情绪价值,让他觉得物有所值才行。

    大家都是有脑子的人,即便是淳朴一些,可以骗一回、两回,等韭菜习惯了“狼来了”,任其喊破天,都不会有人再相信,严重点的,不光不相信,还会反其道而行之。

    为了长治久安,为了可能存在的长久合作,唐植桐这回扎扎实实给佟旺准备了一些青菜,像什么韭菜、青椒、豆角、菠菜等,每种都有两斤来沉,主打一个绿色健康。

    这次,唐植桐依旧没有进去,还是隔着院墙“扔”进去的。

    去押运处的路上,唐植桐听到有商贩沿街叫卖“九九消寒图”。

    关于商贩,唐植桐以前看到一些比较极端的说法,像什么合营以后就绝迹一类的。

    其实除了管制物资外,卖其他东西的商贩依旧存在,还是那句话,岗位就那么多,总得给百姓留条活路,真让人没有赚钱途径了,也是社会的一大不稳定因素。

    再说,像什么废品回收站,别看人家是个收破烂的,但那也有正儿八经的编制,让他们去沿街叫卖?

    想啥呢,最终还是得靠一些没有正经工作的灵活就业人员走街串巷收起来,送过去。

    灵活就业人员赚个辛苦钱,回收站的人完成业绩,统计部门也能把表做的漂亮点。

    眼下吃的值钱,很多人都节省了其他不必要的开支,留下钱买点吃的,所以灵活就业人员想赚点钱就更难了,购买九九消寒图的并不多。

    大冷天的,唐植桐看商贩可怜,刹停车,问道:“爷们,什么价?”

    “哎!这位爷,随便挑随便选,一毛钱一张,您瞧好了再给钱。”听到有人问价,商贩赶紧推着小推车过来,停在了唐植桐的身边。

    “吆,还是位在旗的爷们。”唐植桐一听这口音,再看那额头,通天纹呐,遂打趣道。

    通天纹这一茬,唐植桐是不信的,整天愁眉苦脸的人,甭管眉头皱不皱,两眉之间肯定有竖纹,吃得苦越多,竖纹越明显,反而是那些生活优渥的人上人没有这种纹路。

    有条通天纹就是贵族了?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你特么也配姓赵?

    “祖上在旗,现在不讲究这个了。我给您拿张,您掌掌眼?”商贩听到打趣也不恼,转过头去用手捏住鼻子,深呼吸一用力,鼻涕砸在了地上,然后将手在袖子上一抹,就算完活了。

    “不劳驾你挑,我自己来。”唐植桐在一旁看着,感觉有些埋汰,无论眼前的旗人祖上多阔绰,现在也是个可怜人,一毛钱一张,不能算便宜,但还能接受。

    “好嘞,您瞧着,都是正儿八经用版画一刷子一刷子刷出来的,卖一张少一张。”商贩嘴皮子利落,手上也利索,将消寒图上面的木板拿下来几块,两头压着,中间的样式就漏了出来,谨防被风给吹跑或吹烂。

    唐植桐不清楚九九消寒从何时兴起,但知道九九消寒图是从满清时候开始的,就是这帮“爷”鼓捣出来的,而且种类繁多,有写字的、有画梅花的,还有画铜钱的。

    写字的寓教于乐,能教小孩子认字。

    画铜钱的能看天气,因为画铜钱是有规矩的: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要是有人能找到上古的铜钱消寒图,说不定还能当成天气考古资料用。

    唐植桐嫌以上两种太麻烦,选了一张梅花样式的。

    梅花有九朵,每朵有九个花瓣,每天涂一个花瓣,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整支梅花全开,春天就来了。

    “来张梅花的吧。”唐植桐说罢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毛钱给过去。

    “好嘞!我给您取。”商贩把钱装起来,麻溜的准备把木板抬起来拿图。

    “有风,你拿好板子,我自己来。”唐植桐没好意思说他埋汰,自己动手从下面抽了一张,品相完好,没有瑕疵,轻轻叠起来,塞包里走人。

    来到押运处,唐植桐先跟马薇做了交接,把自己该承担的工作承担起来,没有仗着是部门领导就欺负一个姑娘的道理。

    冬至是天最短的一天,等五点下班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马薇先走,唐植桐殿后锁门。

    回到家时,小王同学和凤珍还没有回来,张桂芳在和面,凤芝则逗贝贝玩。

    唐植桐先把玉米倒进缸里,然后准备调馅子:“凤芝,作业写完了吗?最近我看你在学习上没怎么用心啊,回家就跟猫玩。”

    一说这个,凤芝就不高兴了,不过也不敢犟嘴。

    “快写作业,一会帮着一块包水饺,这么大个姑娘了,没点眼色。”张桂芳在一旁补刀道。

    凤芝自知理亏,只能闷闷不乐的去写作业。    

    张桂芳已经将白菜剁碎撒盐杀上,粉条也已经泡发好,就等唐植桐加工了。

    素馅,唐植桐觉得除了素三鲜,就要数白菜粉条了,尤其是粉条吸入了滋味,水饺不散且饱满,多浇点油,一口下去,香味那叫一个地道!

    白菜攥水,粉条控水切碎,从院子里拔两棵葱剁碎,连同其他馅料一块放进盆中,然后撒上细盐,倒上些酱油,放在一旁待用。

    唐植桐挖了大半勺猪油,在锅中烧热,浇在了馅子上,随着滋啦滋啦的声音传来,香味也随之而来。

    凤芝写着作业,偷偷往哥哥这边瞄,边瞄边吞口水,贝贝则直接蹲坐在唐植桐脚下,喵喵叫着卖萌。

    唐植桐拿起一双筷子,开始搅拌,搅拌的同时偷偷往里掺了些蚝油。

    小王同学和凤珍回来的时候,正好赶上包水饺。

    “今天吃饭晚了点,一会多吃点。”张桂芳趁姑嫂二人洗手的工夫,飞快的在案板上擀着面剂子。

    “这么香,肯定要多吃一点,我自己能吃下一大盘!”凤芝听后,扔下铅笔,嘴里说着豪言壮语,跑着去洗手。

    “凤珍,吃完饭你教我一下英语吧?”唐植桐也参与到包水饺中去,一边包着,一边问道。

    “嗯?好,不过我读不太标准。”凤珍愣了一下,回道。

    “没事,我不挑拣。”唐植桐乐呵呵的说道。

    “好好的,怎么想起学英语来了?”小王同学擦干手,坐在唐植桐身边,拿起面皮开始包水饺。

    “平日里没在学校住校,这几天发现不少同学都在看外文的参考资料,我也不好落后太多。”这并不是唐植桐的借口,而是事实,国家经济困难不假,但一些国外的先进期刊并没有少买,全放在了图书室任由学生借阅。

    邮电学院里除了委培,都是正儿八经通过高考选拔考进来的,别看新中国一穷二白,但教育抓得很紧。

    在54年教育部门决定取消初中外国语课之前,初高中都是要学习外语的,而且外国语课以俄语为先。

    尽管54年下通知取消了初中外国语课,但高中依旧是需要学习的。

    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教育部门决定自1956年秋季起,英语师资条件较好的地区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增设英语课,并决定从1957年秋季起恢复初中外语课,且首次提出俄语与英语的比例应为1:1。

    具体落实上嘛,唐植桐只学了大半年的俄语,会一点点,而且半生不熟。

    凤珍今年才读初中,这一年与北边关系破裂已成定局,只是还没有公之于众,不少重点班的家长嗅到了风向,让孩子跟老师反应选择学英语。

    一班是重点班嘛,学校自然很重视学生的声音,所以一班学的英语。

    凤珍在二班,二班之所以能学上英语纯粹是沾了一班的光,因为老师排班一般是顺着来,一班、二班、三班这样,后面的班级有其他老师教授俄语。

    尽管水饺是素馅,但在荤油和唐植桐调拌的加持下,一家人全部反馈好吃,不过张桂芳压着凤芝,没敢让她真吃一大盘。

    吃完水饺,喝一碗饺子汤,唐植桐跟凤珍学了十多分钟的英语,主要是听凤珍读,然后在凤珍的指导下,写了一遍大小字母,今天的课就算结束了,很敷衍。

    唐植桐当然是会英语的,之所以来这么一出,是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的会英语。

    “你都会了?”回到厢房,小王同学问道,前后不过十多分钟,能学到啥?

    “哪有那么快,需要明天再巩固一下,我不着急,主要是为了不耽误凤珍学习。”唐植桐找理由搪塞道,一天就会有点超神,如果坚持一个星期,那自己会写、会读也就顺理成章了。

    “哦,那你想学俄语吗?这个不耽误凤珍学习。”对于丈夫追求进步,小王同学向来是支持的,此时笑眯眯的,一副要给丈夫加课的娇憨模样。

    “嗯??哦~哦!小王老师会俄语?”唐植桐先是一愣,接着就反应了过来。

    “会呀,日常对话、书写还是没问题的,给你启蒙绰绰有余。”小王同学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脸上写满了求表扬。

    “厉害啊!我初中学了一点点,音都发不全。”唐植桐给小王同学竖了个大拇指。

    “没办法,舞蹈学校的教练是北边人,总不能全靠翻译。老师平时教一点,再加上教练用俄语授课,时间长了,也就会了。你知道吧?刚开始学的时候可痛苦了,舌头得会打卷、会弹舌才行。”得到夸奖的小王同学开始给唐植桐倒苦水。

    “哦~怪不得,我说你的舌头怎么那么灵巧,感情根子在这呢?”外教授课,一般人哪有这种待遇?不过唐植桐没有提,而是“恍然大悟”道。

    “哎呀!讨厌!你这人,一天到晚脑子里都装些什么嘛!”小王同学秒懂,脸红的捶了丈夫一下。

    “哈哈哈哈,吃饱了嘛,难免多想点让人愉悦的事情。哦,对了,我今天给你买了点小玩意。”唐植桐不再逗小王同学,起身从自己挎包里将今天买的九九消寒图拿了出来。

    “呀,九九消寒图?这个得用红色铅笔涂出来才好看。”小王同学展开一看,非常高兴。

    “我们学校里有卖的,明天我给你买一根回来。”

    “不用,我办公室就有,我明天再去领一根,办公用品嘛,嘿嘿。”小王同学东瞅瞅,西看看,最终还是没舍得将九九消寒图贴在墙上,而是压在了书桌上。

    “也行,那就过明天再开始涂。”早一天晚一天都不要紧,唐植桐买这个也是为了让小王同学消遣一下,最近她已经把凤芝的毛衣织好,目前正在给张桂芳织,而且也快织好了,就差两只袖子了。

    “嗯,那我今晚先给你上第一课吧。”小王同学的目光从书架上扫了一遍,从中抽出一本双文词典来:“我先教你一些基本的,等你掌握好词根、词缀后,我再帮你从单位借本专业词典,你捧着词典自学就行了。”

    “好,请小王老师开讲吧。”活到老学到老,唐植桐是个好学上进青年,拿起笔纸,认真听讲,学外语嘛,合法最重要……

    (本章完)


  (https://www.shubada.com/3049/114339092.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