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徐荣的转折
(第一更~)
中平元年五月的清晨,晨光微露的时候,经过了一日夜行军的讨董联军,仍然继续坚定的走在了西进洛阳的路上。
此行,他们再无敌人,即便是董卓军卡住了他们的后勤又能够如何?
二十万大军的消耗的确非常大,而且因为互相军令不统一的缘故,使得他们行军速度很慢、效率很差,想要尽快赶到洛**本不可能,而董卓军早在联军到来之前,基本就将周围可以调用(实际上相当于劫掠)的东西都清了个空,直接就是坚壁清野了,这让他们很郁闷,却还不至于让他们绝望。
谁都知道这种情况的艰难,但撑过去了就是胜利,要知道从虎牢关到洛阳之间的路程即便他们现在这么慢的行军速度,也要不了两天就能够到达巩县。
而且袁绍还特意想了一个办法,他暗中派了亲信去找了一些蒙在黑布下面的大车,对外就说这是储备的粮食,够他们大军消耗了,只是在量上却一再控制,这有点“后来”曹操让手下望梅止渴的效果。
因为这一计,也让袁绍在诸侯们心中的印象有了一定的加分和回升,但是最怕什么就偏偏来什么,就是在这时候,联军还没行军超过一里,先锋军上党太守张扬所部在巩县所遭遇惨白的消息传来,顿时却令联军突然清醒了过来。
镇守巩县地,乃是西凉大将徐荣,他用一千西凉骑兵就在战场上大破张扬的先锋军里三千并州骑兵和一千步兵,以骑兵对骑兵加步兵组合,而且还是以一对四,第一回合联军就收获了一个惨败,逃回来的只有一半多人,而且这些张扬手下的败兵回来,竟然同时带回来了虎牢关被董卓军拿下的消息。
如果说先锋兵败巩县,还可以说是胜败乃兵家常事,而且不管是诸侯、将领们还是普通士兵们,都相信他们的大军绝对不是董卓军能够阻挡得了地;那么毫无疑问,这后一个消息的揭露,才是对联军最重大的打击,显然李儒早就想到了联军诸侯会对消息进行封锁隐瞒,所以他用这种手段,狠狠地揭了一次联军的伤疤。
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因为联军随军带的军粮根本不够二十万大军的消耗,所以说这就等于他们的后勤直接被切断,这种情况下除非他们返回去夺下虎牢关和粮食——这种情况直接被排除了,没有人会傻到做出这种选择;而另一种情况却是加快进军速度,推进效率往西挺进,直到攻下洛阳彻底打垮董卓。
但后一种情况,说实话并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目前联军已经是人心惶惶,消息传了出去,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能够证明是假的,那它的影响就一天不会消除,难道光凭你们几句嘴说这不是真地是敌军之计就能够扭转回来?尤其还是袁绍的把戏在这消息传来之后就被一些疯狂地联军将士揭穿了,使得那些将领们也遭到了一定的信任危机,这个时候还真是很麻烦,一个处理不好甚至可能发生营啸。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消息则是董卓军在虎牢关西门还几乎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地同样将那些曹军尸体割下头颅堆成了京观,来回应之前联军同样的手段。
当然了,之前联军这么做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就算有引起什么反应也被李儒、吕布联手弹压下去了;但现在换成了董卓军对付联军就不一样了,因为干出这一切的是董卓军中“最卑鄙无耻下流”(袁绍语)的两个人李儒和吕布,而联军之中对此也引起了极大震动,那些将士愤慨地愤慨、惊惧地惊惧,乐观的不再乐观,悲观的更加悲观,好像一下子前景就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谁也无法说现在这种情形下的联军还能够做什么。
只能说,联军之前离开虎牢关的确是过于心急了,根本没有仔细地确保过虎牢关的安全留在手中,这种不重视才是产生这样失利的最主要原因,这是属于决策权的罪过。
而除此之外,对于前进的道路预估也过于乐观,这也是为什么辎重、军粮携带不够充分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因为他们甚至没有仔细考虑清楚这一路过来可能遇到的困难,董卓军既然已经在曹操那一战中暴露了,那么他们显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可联军诸侯们却是选择性忽略了,而徐荣这一下,无疑就是给了他们当头棒喝,告诉他们即使前行的路,也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地,难道真当董卓军都没人了?
而诸侯们再一转想,想到了后方的虎牢关,想到了前方的徐荣这根刺,这么一想起来,也就是说,如今董卓军居然反而将人数是他们数倍的联军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包夹,这实在令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
不得不说在刚开始得到消息的时候,诸侯们自己也一阵大乱,之前一段时间就已经因为曹操全军覆没和张邈之死的消息闹得有够心慌了,如王匡、鲍信更是做起了噩梦,前者老是梦见自己被董卓一剑刺死,这是想起了那次癸酉之宴,后者想到的却是其弟惨死在华雄手下的鲍忠,这不是他们胆小而是心理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有这么大的压力,却没有足够多的动力来支撑,使得联军这一停顿下来,尤其还是在一连串惊爆消息的打击下,他们在接下来虽然重新前进但在速度上就慢了太多,毫无疑问袁绍、袁术等的部队算是走得比较稳地,军心也比较齐整,但其他几个比较弱小地如孔融、王匡、张超等人就明显有些拖后腿的嫌疑了,这样从形式上来看联军也几乎面临散架的危险。
只是他们现在几乎已经没得选择了,后退不可能,前进也难,但至少还有希望吧?
而也正是联军的希望,和他们的行军,给巩县、或者现在应该说是偃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偃师守将是杨定和李肃,但此时在这里负责指挥的并不只他们两个人,还有理智地从巩县后撤过来的徐荣,前者两人一个擅长防守,一个有急智,和徐荣搭配起来有攻有守又不容易中计,如果是坐拥虎牢那样的雄关、麾下人马再多出几分,还有就是后勤能够有保障,就是将联军大军拖在外面数月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现在情况有些遭,即便曾经以弱胜强击败了联军先锋军,但这种战役也不是那么好复制地,影响因素很多,毕竟本质上张扬的并州骑兵其实并不会比西凉骑兵弱多少。
而偃师的城防相对巩县也要顽固得多,这也是徐荣直接作出取舍的原因。
(https://www.shubada.com/29055/8495862.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