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大隋第三世 > 第245章:胡汉杂居问题多(求月票全订)

第245章:胡汉杂居问题多(求月票全订)


  “殿下,杜如晦有事求见。”江凤仪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朝阳殿等候。”杨侗回了一句,精神状态一下子恢复到了巅峰,似乎忘了‘隋炀帝’这个恼人问题。

  “天冷了,照顾好自己。”看着长孙无垢绝美的容颜,杨侗心中轻轻一笑,将她搂进怀里轻轻抱了抱。

  “嗯!”看着杨侗毅然离开的背影,长孙无垢目光有些迷离,这时候,杨侗似乎少了几分温柔缠绵,却多了几分从未有过的果决和刚强,这时候的杨侗让她感觉有点陌生,却似乎比以往更让人心安,也让她心疼。

  长孙无垢心知夫君虽是大隋伟岸之君王,可实际上,他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彷徨、也会害怕、也会恐惧。但现在是人吃人的乱世,而他杨侗是大隋秦王、‘皇帝’,他的身份和能力、他的亲人和下属、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沉沉的压在他的身上,一旦他杨侗懈怠了,那终有一天,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她长孙无垢,都会被别人夺走。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杨侗身上有太多令他人忌惮东西,出色的作战能力、惊人的治国水平、桀骜不驯的性格、正统王朝的继承人、寒门士子的领袖、世家大族的葬送者、天下第一诸侯的势力、民族大义的领军人物……这一系列才能和身份看似光鲜,可如今都已经成为杨侗最大的负担和压力,这样一个光彩万丈的人物,绝没有一个诸侯容许他的存在。

  不得不说,长孙无垢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确实料到了杨侗此时的心态。

  杨侗不能停、不敢停,连懈怠的资格都没有。一旦他的脚步停下,那就是走向灭亡的时候。与其说是怕‘隋炀帝’这个谥号,不如说是人亡家破,这代价太过沉重,杨侗承担不起!

  杨侗不希望有一天,自己的皇祖母、母亲、姑姑、妻子成为别人肆意侮辱,这种事情,就算只是想一想,心中都会生起一股憋屈的情绪,更何况自己从来就不是甘于平凡的人。不管是为了亲人,还是自己。胸中的斗志,都绝对不能熄灭。

  这一刻,两个人的心是如此之近。只是杨侗并没有享受到长孙无垢的这一份理解下的柔情,他迎着风雪,径直向朝阳展走去!这一刻他的心是火热的,有着前所未有的坚定,有一种与天下为敌也在所不惜的感觉。

  朝阳殿偏殿之中,杜如晦已经等候多时。

    杜如晦这个记室参军做的十分称职,很多事情都无需杨侗去操心,杜如晦都会把问题核心罗列出来,还会附上自己的见解,很多方法要比杨侗想的更加精炼有效,这个记室参军用得很顺手。

  “参见殿下。”杜如晦起身一礼。

  “克明这么早来找我,必是有要事与我商议,说吧,可是因为天寒,哪里又出现了房屋坍塌事故?”杨侗大马金刀的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看向了杜如晦道。

  邺城是新建的城市,房子十分结实!幽州和冀州这些老地盘的房子,有八九成是从废墟中拔地而起的,不存在危房,并州也还行,可雍州那里的情况委实不容乐观,这些天已经收到了不少危房坍塌的急报了。

  “不是这样。”杜如晦摇摇头,将手中一本册子递给杨侗道:“这是最近雍州、并州、幽州乃至冀州整理出来的信息!殿下之前曾有规定,大隋治下各族百姓必须学汉语、穿汉服、行汉礼,也因此,民间出现一些矛盾冲突,突厥奴隶为了获得官籍,早日脱离奴籍身份,倒是十分规矩,在劳作之余,都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我族证语言、文字、礼仪!可是会宁、平凉不少羌族百姓对此非常不满,每每与地方官吏发生冲突,也令两郡治安十分不稳定,而他们和突厥、契丹、奚族奴隶不同,属于我大隋正式百姓,所以,官吏和军队都不能暴力对待。”

  “克明说不稳却是有点过了。”

  杨侗摇了摇头,道:“羌人也好、汉民也罢,我们都是本着十户一村的原则进行安置的!凭这些松散稀疏的人群,没有达到撼动大隋统治的资格!而且我们的制度也得很清楚,想要享受汉人的同等待遇,就先要成为汉人,而学会说汉语、字汉字、行汉礼、穿汉服是最基本的要求!若这都做不到,凭什么享受一样待遇?”

  “恕臣直言。”杜如晦皱眉道:“殿下有意将天下百族归于一族,以避免国内出现族群纷争,这本无错。只不过自古以来,历代君王、先贤皆以安抚为主,以王化、仁德感化。”

  “然而…自夏商周以来,王道和仁德就没有成功的同化过一个民族。”杨侗打断了杜如晦,接着说道:“就拿奚族来说吧,在夏商周时期,它叫东胡,当时大家在归化;到了秦汉,它叫乌桓,还在归化;到了魏晋南北朝,又分裂为鲜卑、柔然、库莫奚、契丹、室韦、奚族等多个部落,这时候,我中原王朝还在用王道和仁德归化,可结束是纵横天下莫可御的柔然汗国成立了;到我大隋,前突厥汗国把柔然取而代之,分裂成东西突厥之后,依旧用王道和仁道善待东部突厥汗国,结果呢?始毕先是兵围雁门,接着又与我决战于马邑。克明,这说明什么?说明王道和仁德手段感化不了异族,先贤那一套根本就行不通。你也是有自己思想主张的,你觉得先贤说的就是万世不变的哲理吗?”

  “这……”杜如晦闻言一怔,有些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先贤就一定会对?

  这个疑问,其实都有擦边球的说法!杜如晦也抱以了置疑的态度,特别是杨侗那天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谏儒家的时候,思想已经渐渐明晰。

  “世态变迁、沧海桑田的道理,克明应该懂吧?”

  “自然!”杜如晦点点头。

  “举个简单例子,今天我打你一顿,如果你明天死了,这是我下手过重,按律当服刑!但如果你三十年后死了,也要怪我吗?”

  “肯定不能。”

  “同理,先贤学说,是以‘当时’天下的实际情况而创作出来的知识,他们的学说利用于当时,是无可厚非的正确举措。但放到几百年后的今天。却未必会对,时代在推移,学问也应该与时俱进,生搬硬套于国不利、于民不利。就像李牧的战车阵、卫青的武钢车阵、刘裕的缺月阵都是著名的以步克骑之战术,但若现在来用,绝对会被打得落花流水。时代进步战术也要跟着进步,淘汰的东西就算曾经再高明、再辉煌,也失去了因有妙用。既然大家可以接受‘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战术道理,为何做学问、做实事就一定要照搬先贤经验?”

  杨侗笑道:“‘王道和仁德’千年归化不了一族,这就说明它不能令四夷宾服。我不是说它不好,只是觉得它用错了地方。因为汉胡观念、风俗差异大!你想让人家接受你的观点,有时候需要先用拳头把他打服,然后大家坐下来摆道理,你把他打疼了,他自己听你的话。就如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到如今,还有几人记得六国文字和度量衡?”

  “殿下想要效仿始皇?”杜如晦惊讶的说道。

  “将羌胡与六国并论,太过抬举他们了一些。”杨侗摇了摇头:“我只是说王道和仁道在短期内的确能让他们感恩戴德!但中原王朝只要衰败,我们这个宗主国,就是他们屠宰的对象!他们仰慕我中原繁华不假。可仰慕的另一面是嫉妒,嫉妒就之心一起,会有夺过来的心思。他们不动是因为他们没有实力,一但他们有了实力,必然会露出他们了锐利牙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突厥的启民父子,启民对我们大隋感恩戴德,可到了始毕就立即翻脸了!所以,只要异族保留着自己文字、服装、风俗,总有一天还会成为我族后患,到那时,我们的后代未必能够压得住他们。”

  “那不知殿下有何妙策?”。

  “只要看清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有了。”杨侗笑着说道:“非我族类,为何其心必异?”

  “臣洗耳恭听。”。

  “不同。”

  杜如晦听得愕然。

  “他们穿的不同,说的不同,在人群里很突兀,所以大家本能排斥。但如果突厥人、吐谷浑人都穿汉服,说汉话,你觉得他们还突兀吗?”杨侗指了指门外肃然而立的卫兵,有好几个是霫族人,但现在看去,与寻常汉家将士没多大分别。

  “无法辨别。”杜如晦摇了摇头。

  “胡汉杂居的确造成一些小混乱,但从长远上说,却是最有效的办法。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律法上不偏不倚,让他们看到公平的一面,从而降低他们排斥汉人的心里防线。只要做好这一步,再以各种权利诱之,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依靠过来!”

  “臣受教了!”杜如晦若有所思的向杨侗行了一礼,而后告退而出。

  今日这一番言论,并不是杨侗比杜如晦聪明,而是他站在了时代的高度上,为杜如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户,一扇让他跳出固有思想的大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思索问题、解决问题,使他许多以往的疑惑豁然开朗。

  杨恭仁、杨师道、房玄龄、魏征他们在这个问题上,也曾经纠结过、困惑过!而孔颖达甚至在一些仁义道德的问题上,与杨侗红过脸,但如今却不会了,一个二个抛弃了枷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不是像以前那么,动不动就去找古籍来解答。

  能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用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在这个尊师如父的时代,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思想上,他们已经得到解放,走向了独立。


  (https://www.shubada.com/28929/508613034.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