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 > 第49章:位极人臣

第49章:位极人臣


  翌日,在紫禁城东宫呆着的皇太子朱瞻基,听到了宫中传来的九道钟声,顺天百官闻之,无不哀嚎恸哭。

  洪熙皇帝朱高炽于红熙元年,即1425年7月29日驾崩了,刚好比历史上多活了两个月,也算是王宇带来的蝴蝶效应了。

  皇太子朱瞻基克日被众臣推举继位,是为宣德皇帝,他为当了一年皇帝的洪熙皇帝朱高炽上庙号仁宗,谥号法昭皇帝。

  之后宣德皇帝加封王宇为平叛大军统帅,领三千营回援山东黄河大营,另增派宁阳侯陈懋领陕西卫、成国公朱勇领山西卫辅助。

  王宇没啥战略眼光和统帅才能,干脆三十万明军分三路齐齐越过黄河,进攻十万汉王朱高煦十万叛军。

  山东叛军听闻太子朱瞻基已经登基继位,成了宣德皇帝,把他们打为叛军之后,本身士气就不高。

  王宇直白的三十万大军分三路进入山东之后,汉王朱高煦十万叛军军首尾不能兼顾,一路溃逃,直接被三路明军大军合围,堵在了一个小城乐安。

  明军大营

  露天的中军大帐之中,四面用淡黄色的幔帐围起,还可以看到外面明军火红的旌旗,四周都有明军卫士披甲持枪的守卫。

  王宇坐在大帐正前方主位上,前方是一个案几,上面放满了军情文书。

  案几的一侧,一个身形清瘦,穿着大明青色的绘熊官服,束发裹头的人影,正躬身严肃的立在一旁。

  大帐中央,是一个大大的山东地形的沙盘,四周的围着的小马扎坐满了明军各卫的都指挥使。

  王宇一手拿着毛笔,一手拿着从南直隶兴安仓调拨粮草的文书,一脸不耐烦的样子,这三个月统兵出征,他再次有了那种写作业写不完的感觉。

  “于谦!你就不能帮帮我忙吗?直接把这些文书都批了~”

  案几一侧

  兵部的员外郎于谦倒也是也不奇怪,他早知道这位和宣德皇帝关系不错的靖安侯是个什么脾气了。

  “哈哈!”于谦抚了一下青须,拱手一礼。“左都督还请稍安勿躁,军务繁杂,还请慢慢批阅,军情文书事关国之大事,岂可马虎啊!”

  看着这年纪轻轻的于谦这么滑头,王宇暗道老爷子和洪熙皇帝倒是把这个大明名流千古的文臣给磨出来了。

  要是当初那个写诗挖苦老爷子的愣头青,恨不得现在就蹬鼻子上脸。

  你算老几啊!让开让劳资来!

  王宇批完从南直隶兴安仓调拨粮草的文书,拿着文书一抬手,看向下方的帐中的都指挥使。“广宁卫都指挥使何在?”

  一个坐在西侧小马扎的明军将军站了起来,抱拳行了半礼。

  “左都督!末将在此!”

  王宇拿着批好的文书。“去兴安仓为调拨粮草!”

  “末将领命!”

  那广宁卫的都指挥使拿着文书,领命而去。

  现在王宇为帅,基本就是做这些事,给大将安排大致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是各个卫都指挥使军议,商议出来的。

  然后打起来之后,王宇就是在后军保证后勤。

  现在王宇为帅的唯一作用是,用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压住那些骄兵悍将,按着各卫都指挥使军议出来的目标进军,而不是突然某个大将掉头带兵就去顺天打皇帝。

  王宇作为平叛的统帅,三个月,他基本连个叛军的面都没见到。

  辽东卫虽然是由王宇亲自统领,但指挥是由二代平江伯陈宣这个都指挥佥事来。

  大明的二代靖难勋贵,开始陆续在军中展露头角,王宇都基本要爬到顶了,除非英国公张辅卸任大都督,否则没必要抢人家表现的机会。

  再说了,王宇未来真想远征十五国,还得靠这些渐渐成长起来的靖难二代勋贵。

  处理完手头的文书之后,王宇和于谦聊了下闲。

  “于谦!你前些日子才从顺天来,我那好大儿在你那读书,学的怎么样了?”

  于谦在历史上都是个很特殊的人物,在忠于大明和忠于皇帝之间,抛开了传统儒家忠君的想法,选择了大明。

  这想法倒是和王宇不谋而合,所以提前将自己和胡善祥的好大儿,送去了给于谦教育,同时借着束脩的名义,给他送了些财货。

  “小侯爷学业还算不错,来前下官听说靖安侯夫人,这几日深得皇太后与皇妃的喜爱?”

  说起王宇的好大儿,于谦有些头疼,一天喜欢舞刀弄枪,却被他爹弄来给自己学文。

  对此,王宇也有自己的考虑,自己的好大儿一生下来就确认是靖安侯爵的继承人了。

  考虑到自己还有三十个增寿十年的蟠桃,王宇估计他要做一辈子的憋屈继承人了。

  为了避免自己和自己儿子兵刃相见,王宇逆着这孩子的意思,直接送他去跟于谦学文事了。

  倒是家中老二,才十四便被王宇带在了身边当亲卫,这感觉就是老爷子家的翻版。

  不过只要王宇不挂了,这老大、老二倒是翻不了天,家里唯一王宇都管不下来的,就只有他的大女儿了。

  因为是王宇第一个孩子,还是个女儿,实打实的被现代想法王宇宠坏了,有些飞扬跋扈和任性,完全不同大明现在寻常女子的样子。

  不过女儿被宠坏了也没关系,依着王宇如今在大明的武将地位(军委),那个敢给她脸色看。

  和于谦聊了一会儿顺天的家事后,王宇大致上是知道了,似乎皇太后张妍在洪熙皇帝死后,就没那么避讳和王宇一家来往了。

  至于孙若微联络胡善祥,这王宇就拿不准了,难道她知道了两人的姐妹关系,想借此拉拢自己。

  王宇可是知道孙若微现在怀孕了,有可能堡宗就要出生了,难道想靠着自己,在朱瞻基面前说话,为自己这没见面的大内甥争一争位置?

  剧情是个圆,王宇带来的蝴蝶效应都把自己绕进去了,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这么看来,宣德皇帝朱瞻基的胡皇后被废,还有自己一份原因咯。

  不过堡宗上位,也在王宇的预想之中,所以没有在意这些细节。

  “于谦!我需要一个信使去乐安给汉王和赵王送信,皇帝让我把杨士琦安然无事的带回去,你去一趟吧!”

  王宇倒不是在为难于谦,反而是给他一个机会,杨士琦现在回来的话,不论功劳还是资历,妥妥的文官老大。

  于谦一个文官,救了文官集团的老大,以后的仕途绝对青云直上啊!

  于是王宇让自己二儿子护送着于谦,前往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的叛军大营谈判。

  能让他们体面点投降也好,王宇也不想在两军阵前杀两个藩王,让大明其他藩王人人自危。

  实在不行,至少杨士琦要保住,大明前期的三杨,那也是数得着的能臣,保下他,未来能省王宇很多事。

  乐安叛军的大营放在了城中,只是现在大军没有士气,汉王朱高煦出去巡视了。

  赵王朱高燧躲在临时大帐,县令的府衙大堂之上,一叠花生米、一叠酱肉、旁边是一壶酒,一大海碗,自饮自酌,看起来十分颓废。

  抱着头盔的汉王走了进来,看到赵王朱高燧这么颓废,气不打一处来,将酒壶砸在地上。

  “你倒是挺清闲的啊?”

  赵王朱高燧脸色通红,眼神迷离,一副穷途末路的迟暮样子。

  “咱们手里就两万人了,外面被三十万大军围困,我还能怎么办?”

  骄傲如汉王朱高煦,也说不出软话来,于是他踱步到一侧的沙盘。

  “大军来自山西、陕西、辽东、那小崽子第一次统兵,一定配合不好,待会我佯攻,你带兵突围过黄河,袭击他粮寨,只要...”

  “唔~额~”赵王朱高燧打了个酒嗝,将碗中酒水一饮而尽,一脸不屑的笑着回应。“你要早听我的,咱们早跑到徐州,进退有余地,现在可到好了,被人堵在乐安这个小地方。”

  听到老三推卸责任,老二直接和他吵了起来。

  “我哪儿知道老大说死就死啊?朱瞻基那小崽子也不老实,这么快就到了顺天。之前不是你说的保存实力,见机行事吗?”

  赵王朱高燧颤颤巍巍的起身质问。

  “那你还告诉我端午节咱们就能在顺天喝酒呢?现在呢?”

  现在叛军陷入死局,汉王朱高煦也开始推卸起责任来了,和赵王朱高燧吵做一团。

  “报!对面有信使来!”

  一个报信小兵闯进来,打断了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的争吵。

  于谦的到来,总算是让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的争吵停了下来。

  不过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要是老大朱高炽还是皇帝,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就降了。

  虽然老大朱高炽心眼多,但好歹是个迂腐君子,不至于有性命之危,但是汉王、赵王可信不过自己那心狠手辣的大侄子。

  你看看朱瞻基这大侄子,和老爷子真是太像了,汉王和赵王都不敢赌对方放过自己。

  不过于谦与叛军营中一行,还是把杨士琦带回来了。

  “见过杨阁老!”

  “见过大都督!”

  稍后,王宇让亲卫带着被囚禁了大半年的杨士琦去休息了。

  待杨士琦走了之后,王宇看向于谦。

  “你答应了汉王什么条件,他会白白的把杨阁老给放了?”

  于谦也没隐瞒,告诉了王宇缘由。

  汉王朱高煦把一个庶出的女儿送给了他,让于谦保住他最后一丝血脉。

  王宇努了努嘴,对于谦开口。

  “这事本将可不知道啊!”

  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负隅顽抗,大明左都督王宇召集三路平叛大军,汇聚于乐安。

  宣德元年,十月,入冬之前,大军破城,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被擒,押送顺天。

  宣德皇帝大肆封赏有功将士,同时召回了镇守应天皇陵的郑和,准备让他宣威于西洋,召诸国来朝

  王宇在山东解散平叛大军,令各卫都指挥使沿北直隶分别走不同的路,返回边关驻防。

  之所以要分开走,完全是考虑各地粮仓供应的问题。

  王宇带着三千营回到顺天之后,直接还没入营和兵部交接兵马,就接到了宣德皇帝的圣旨。

  一个小太监拿着圣旨到了三千营大帐,高举过头顶,唱喝道。

  “圣旨到!跪~”

  王宇三千营中诸将,都单膝跪下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国家於定国之将,地方不安,每笃平靖地方之事。

  今靖安侯王宇,才品兼之,功实定论,采之舆评。

  ....

  钦赐靖国公,以酬其功。

  另赐奇功牌,以表殊荣。

  钦此!”

  三千营中诸将,大多是王宇的心腹和族人,听得自家族长被进封为国公,位极人臣,人人喜不自胜。

  “这...”

  王宇听得有点懵,朱瞻基给山东平叛之战的定义,只是平靖地方骚乱而已,并不想让后世认为他两个叔叔造反。

  “国公爷!还请接旨吧!”

  见王宇愣住了,小太监卖着笑的提醒。

  眼前这位,才三十就进封国公了,妥妥的宣德一朝的宠臣,小太监巴结还来不及呢。

  “哦!臣接旨!”

  王宇急忙起身,结果过了圣旨,心中也奇怪。

  这所谓的平靖地方小小叛乱的功劳,应该不可能到直接封为靖国公的地步吧。

  果然,后续印证了王宇猜测。

  “圣旨到,跪~”

  王宇接旨之后,小太监果然又拿出了一道圣旨,在一声唱喝声中,三千营众将不得不跪了下来。

  原来靖国公只是宣德皇帝朱瞻基,给王宇的一个补偿而已。

  这次王宇在三千营一呼百应,送朱瞻基回顺天继位,还是引得了他的暗中忌惮。

  王宇经营了一些年头的三千营,大明最强的王牌骑兵,直接被宣德皇帝一道圣旨拆了。

  这算是王宇带来的蝴蝶效应了,原先剧中或者历史里,三千营可是堡宗干废的。

  现在却提前被宣宗皇帝朱瞻基拆开了,大明北方面对的草原势力比原本剧中更弱些,王宇也说不清楚是好是坏了。

  三千营直接被拆分成了五卫,关宁备御军(前哨)、辽东备御军、大同备御军(管虎手)、备倭军、随侍营。

  关宁备御军、辽东备御军、大同备御军,都在北方防御。

  备倭军被调到江南防备海盗,随侍营则是被放在了顺天,以防万一。

  知道宣德皇帝朱瞻基,已经不在是自己那个单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表哥了,而是成了大明的皇帝,对自己有防备也是应该的,但是王宇心里就是有些不爽啊。

  所以王宇这靖国公回到顺天之后,去兵部交割了兵马,直接就称病不朝,闭门谢客的造孩子了。

  我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就在家造娃,你总不可能在说我在大明揽权了吧!


  (https://www.shubada.com/288/10347211.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