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纳米崛起 > 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论

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论


  月球专区。

  雨海的中部地区。

  一个工程浩大的项目,今天开始了动工建设。

  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月球分部的负责人张鑫华,此时就在工地的临时基地内,给项目进行剪彩。

  “今天我非常荣幸,见证月球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的成立。”

  话音刚落,在场的十几个人,便鼓掌起来,这个项目也是高能物理研究所争取了好几年,才通过了科学部和航天部的审核批准。

  前几年,联邦内部由于要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对于一部分理论领域的研究工作,支持力度都相对比较少。

  比如高能所一直希望联邦建设的大型粒子对撞机、暗物质探测器、引力波探测器之类,都没有支持。

  直到诺亚会分崩离析,露西亚主动投降,联邦在蓝星的内部压力,得到了释放。

  才开始重新重视理论上的研究工作。

  不过现在重新发展理论领域,确实也有非常多好处,比如社会高度稳定,经济上也不差钱,而且很多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给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就好比眼前的月球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如果建造在蓝星,单单是环境改造问题、真空管道维持问题,都是相对麻烦的事情。

  但是将对撞机建设在月球上,那问题就不大了,这里的土地改造,可以不考虑生态保护、征地移民、真空维持、地震之类的问题。

  毕竟月球表面,本身就是亚真空环境,真空管道的强度上,可以不用考虑外面的压差,只需要维持管道内部的洁净度即可。

  另外由于尾场加速器的技术,在材料和理论上,都已经初步成熟了,这可以让粒子加速器的工作能级,从之前的14G,提升非常多。

  就比如眼前的月球大型粒子对撞机,按照设计方案,内部的真空管道长度达到了360公里,最大工作能级是西洲那个粒子对撞机的8万倍左右。

  两者已经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了。

  按照几年前的技术,高能所的研究员们可不敢想象,可以建造能级如此强大的对撞机。

  这就是技术积累造成的厚积薄发,加上联邦人力物力财力都非常雄厚,可以支撑得起这种超级工程。

  让现在的西洲联盟试一试,别说上马月球大型粒子对撞机了,就算是重新翻新之前的老对撞机,他们都拿不出钱来。

  更加可怕的事情,是西洲联盟的人才,正在加速流失之中。

  单单是18年,就有超过54.7万名高学历的西洲人,向联邦递交了入籍或者工作申请。

  虽然联邦对于技术移民的门槛卡得非常死,但18年仍然有5.3万名西洲人,获得了技术移民的临时资格。

  人才的疯狂流失,经济大幅度倒退,黑绿又泛滥成灾,社会非常不稳定,加速了西洲联盟的衰败。

  现在要他们翻新对撞机,简直是要他们的命。

  高能所现在就要一大堆西洲人加盟,这些人一方面是为了研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入籍。

  毕竟现在蓝星上,除了联邦有实力,支撑这种庞大的理论研究项目,其他势力基本连温饱都是问题。

  指望一个连温饱都不行的势力,大力投资粒子对撞机,简直是在异想天开。

  他们不投奔联邦,只能用颅内研究法。

  临时基地内,张鑫华和几个年轻的物理学家讨论着一些事情:“布鲁斯,月球的对撞机建设可能需要两年左右,你们其实可以不用那么早上来的。”

  今年37岁的布鲁斯,之前是德意志海森堡研究所的研究员,他笑着摇摇头:“不,我是来见证历史的。”

  另一个本土的研究员常思新,同样也是非常年轻,今年才33岁,他倒是没有说什么,而是建议道:

  “既然来了,将别浪费这一次机会,你可以考虑到月球分部工作一段时间,在月球研究一些物理现象,比蓝星更加容易一些。”

  “没问题,我会在月球分部工作半年。”布鲁斯点了点头。

  联邦一重视,理论物理方面的各类专家学者,都迅速活跃起来,显然很多人都不甘寂寞了。

  别说科学家不争强好胜,他们只是有自己的骄傲,希望自己可以在科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条公式、一套理论。

  前些年,应用领域的科学家们,可是拿出了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这让理论领域的科学家,都不由自主的羡慕嫉妒恨。

  当然,也有横跨应用和理论两个领域的大佬。

  比如谢清团队,他们完善了[电场合成理论],又利用电场合成技术,研发了各种高效合成技术,以及各种新材料。

  还有黄修远的纳米结构理论,这也是理论和应用结合的典范之一。

  这些材料领域的理论和应用,造就了当前联邦科学界在新材料上的强大优势,基本可以说,联邦可以崛起,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些新材料的出现。

  理论界那边也是心服口服,毕竟没有这么多新材料,现在的发展速度,不会如此迅猛。

  正是因为应用领域的雄起,也让理论界的一众科学家,重新反思了之前的一些问题,究竟要不要坚持纯理论研究。

  现在的很多研究,其实早就和现实应用领域完全脱轨了。

  这也是导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理论界越来越难的原因,毕竟资本的需要盈利的。

  而类似于大型粒子对撞机之类的项目,最多就是多诞生几个炸药奖的理论成果。

  要想拿出来盈利,可以参考一下石墨烯的困境,就知道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多么巨大的鸿沟了。

  还有当年的纳米线半导体技术,这个技术可不是黄修远提出来的,而是学界在1998年前后,就提出来的技术。

  理论上纳米线半导体,可以迅速突破摩尔定律,让芯片工艺进入十几纳米、几纳米时代。

  但是为什么最后工业界,放弃了纳米线路线?

  原因就是因为纳米线无法量产。

  这就是现实与理论的参差。

  现在联邦大力支持理论研究,其实也是摆脱了资本的唯利是图局面,这些理论的研究,在当前阶段,亏本是很难避免的。

  但是在未来,这些理论可能会成为人类文明的希望。

  能不能走出太阳系,研发出超光速飞行技术,这需要新的物理学支持,联邦是在投资未来。

  太过于斤斤计较眼前的收益,可能会让人类失去未来,彻底被困死在太阳系之中。

  这和现在推进航天产业,是差不多的道理,明知道可能会亏本几十年,但是联邦必须咬牙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走出蓝星。

  


  (https://www.shubada.com/28707/669720886.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