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带着医院回80年 > 第217章 厂址定在大丰村

第217章 厂址定在大丰村


  顾院长听了有点不爽,“也不能说别人吧?好歹医药公司是国有的,到时便宜的还是国家。”

  “老顾同志,你太小看某些人的贪婪了,真的是交给国家我也认了,恐怕某些人会打着国家的旗号为私人谋福利,到时姓资姓社还不一定,等产权明确了,我再引起先进流水线也不晚。”

  “还有一个原因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大规模使用机器,那我就需要招更多职工,我的药厂多招收一个农民,就可以帮助一户人家脱贫,这是积德的好事。

  同时我要想保住财富,就要给更多人好处,如果有成千上万的人靠我吃饭,恐怕到时没有人敢轻易动我。动我,就是动了老百姓的饭碗,有得是人替我出头。”

  顾院长笑了,“你小子,真是前怕狼后怕虎,这个性也不知道怎么给你赚了那么多钱的。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支持你,致富不忘乡亲,这才叫不忘本。”

  陈夏耸耸肩,“没办法呀,谁叫我是陈家人,去年我快淹死的那段时间,要不是村里人帮忙,恐怕这时候我已经重新投胎做人了。”

  顾院长站了起来,看着那满屋子的“一般古玩”突然说道:“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准备离开四院吗?”

  “不不不,我怎么可能离开四院呢,医院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是张护身符,我还得再披上几年。改革开放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姓资姓社的问题肯定还要争论几年。

  如果没有这层合法的外衣,我可顶不住外面的狂风暴雨。你放心,我只会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赚钱,真有风险我跑都来不及。我现在拥有的资产,其实已经足够我和顾琳这辈子花销了。”

  翁婿俩一直谈到半夜才结束,走的时候老顾同志那是相当开心,牵着女儿的手哼着小曲离开了。

  “老爸,今天你怎么这么开心呀?刚刚你和陈夏在聊什么?”

  “嗯,我在跟他这小子说,货物离柜,概不退货,以后是福是祸他都不能后悔。”

  “妈,你看我爸,哪有这么说自己女儿的?我这么温柔体贴贤惠淑女,简直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哪有我爸说得这么差。”

  顾母笑咪咪地说道:“美是够美了,就是光长相貌不长脑子。我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我们操心了你19年,以后就让小夏去头痛吧。”

  顾院长和顾母相视一笑,气得顾琳直跺脚。

  梅园前院的装修工作轰轰烈烈的开始了,陈夏全权交给了顾母,老太太爆发了极大的热情,每天都泡在了工地里。

  原本陈夏的打算是装修下室内就行,顾老太太一接手,顺便把院子和外墙面全给整修了一遍。

  陈夏也不差钱,老丈母娘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医药公司催得急,陈夏不得不加快步伐,办公室里很少能见到他。幸亏他是科长,要是普通医生,非被领导骂得狗血淋头不可。

  陈夏回到了庆丰村,这里是他的老家,也是陈氏家族聚集地,是他的根本。

  他先是和陈亦根在房间里密谈了半天。

  有些事情别人可以不知道,但这位村里的绝对老大必须知道。

  后期需要他配合的地方很多,药厂能不能在几年后顺利回来到的手上,没有村里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

  “什么!你是说你真的要在村里开个药厂?”陈亦根惊讶地问道。

  “对啊,我现在出息了,你是不是很开心,嘿嘿。”

  “开心个屁,你这娃娃胆子不小,就不怕以后被当作资本家抓起来?到时不要厂没办起来,四院的工作却丢了。”

  “放心吧四爷爷,我这次来办厂,名义上可不是我的,那是越州医药公司的分厂,明白了不?这厂子理论上还属于国家的厂。”

  陈亦根脑子有点转不过来,“你出钱,你办厂,办好了却属于国家?这……这四院的人思想觉悟都这么先进了?”

  陈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怎么可能,谁先进也不可能是我先进。我告诉你,你可千万不要跟别人说。其实这厂子还是属于我的,我就是把家里的作坊扩大了,借了医药公司的名头挂靠一下而己。”

  陈亦根尴尬地笑了笑,“我就说,世界上哪有这么大公无私的人。”

  “谁说没有?你看有这等好事,我第一个就想到了咱们村,想到了陈家。我来村里办厂,招收的都是陈家的子弟,让他们可以像工人一样拿工资,这是不是大公无私。”

  陈亦根抽着烟,笑咪咪的点点头,

  “老二我跟你说,四爷爷已经老了,我们陈家终归是要靠你们年轻人的。所以你来村里办事我高兴,等我干不动了,这陈家就看你的了,族长也会交给你。”

  陈夏心里腹诽,这陈家族长现在还有个毛用,家家户户分田到户了,早就没人听族长的了。

  要是换了古代那才叫爽,谁不听话,一句逐出家族,死后不得葬入祖坟,绝对可以把人吓得屁滚尿流。

  “四爷爷,你会千秋万代,长命百岁的,我们陈家离了谁也不能离了你。”

  陈亦根说道,“这事是大事,我们两个决定不了,我马上把大家召集来开个会。”

  村会议室,村里的大大小小的干部都来了。

  村支书兼大队长陈亦根同志把越州医药公司要来村里办药厂的事情一说,大家都沸腾了。

  尤其说到药厂工人优先录取庆丰村的村民时,会场现场那个热闹啊。

  现在的农村实在太苦了,城乡二元制户口管理将农民牢牢地锁在了农村,现在只是1981年,出门打工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光是靠承包的那些田地,饭是吃饱了,可是口袋里没钱呀。

  这时候的庆丰村,全村没有一台电视机,家里有收音机的人家不超过5户,绝大多数家庭唯一的家电就是一只手电筒。

  这一年来,要不是陈夏帮忙收购了一些粮食,恐怕连过年买件新衣服的愿望都实现不了。

  工人好啊,工人不用下地干活,不用顶着烈日去田里刨食,每个月都能发工资,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现在这个曾经让无数农村人羡慕的事情降临在庆丰村头上,能不让大家兴奋激动?

  


  (https://www.shubada.com/28503/647422176.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