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双方进军
第978章双方进军
在燕王出兵的同时,内阁中枢也已经商议出了结果。
由龙武军大都督曹雪阳出兵牵制张世美和朱士宏所部的精锐兵马,而副都督赵天麟向冀州进军,直逼赵王军腹地。
赵王虽然气势如虹,占据了冀州、并州的十余个郡,但毕竟是立足未稳。
文不能治政,武难以安民。
此乃朝廷的大好机会。
赵王军尚未形成稳定的势力,而朝廷军携大胜之威,百姓孰能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而选择赵天麟作为主攻的原因也很简单。朝廷中枢更加信任这个老将军的统帅能力。
龙武军的都督是曹雪阳,赵天麟只是副都督,按照惯例,应该是由曹雪阳主攻,赵天麟作为偏师策应之。
但龙武军的情况比较特殊。
当时的龙武军是刚打完晋阳之战的晋阳守备军的部分骨干将校招募新兵整编而成。
最精锐的晋阳守备军都被整编成了御林军,拱卫天子安全,由大都督吴克明率领。
而组建之时,对于龙武军的要求,并不是能战,而是忠诚。
后世蓝星之上的p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对于军队来说,其战斗力并不是第一指标,最重要的是,枪杆子握在谁的手里!
听党指挥是不可动摇的,必须保证军队是人民的军队,那其战斗力才有意义,若是武装力量不能被人民所掌握,那不过是压迫人民的权杖。
当时杨清源以兵权和武力强行改变了朝廷的政局,将十三皇子扶上了皇位。
之后为了取信天下,杨清源无意帝位,保证十三能坐稳皇位,杨清源自逐出神都。
但杨清源一旦不在,就会有人蠢蠢欲动,想要搞些小动作,必须有足够硬的拳头来震慑他们。
吴克明作为十三的舅父,自然是最值得信任的人选之一,他与十三几乎是绑定在同一马车之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所以就由吴克明接任御林军大统领之职。
随后龙武军也面临重建,虽然在之前的战役之中,龙武军几乎是全军覆没在土木堡和鹞儿岭。
但他毕竟是大周天子六军之一,若不重建,那天子六军,不就变成天子五军了吗?!
那大周朝廷的颜面何在!
龙武军必须重建,而且和御林军一样,必须保证其对于十三的忠诚。
那其主帅的人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吴克明能从众多大将中脱颖而出,除了他本人的能力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他是麟德天子的亲舅舅。
龙武军的这个主帅人选,原本是给杨清源最佳,他无论是修为、能力、军功、声望都能够完美担任龙武军的主帅,又是帝师。
杨清源担任龙武军大都督,重建龙武军水到渠成。
只是杨清源某人在政变中,弑杀熹宗皇帝的行为,让许多人对其心生恶感。
….
以臣伐君,是为大逆!
在杨清源不能担任的情况下,赵天麟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赵天麟不是麟德天子的嫡系,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太祖的旧臣,太宗旧臣甚至是熹宗旧臣。
对比麟德天子,赵天麟可能更忠于大周。
而另一个人选就是曹雪阳了,曹雪阳虽然出身天策军,但她是杨清源的红颜知己,十三未称帝前,甚至开玩笑叫她“师娘”!
她无疑比赵天麟更加偏向麟德天子。且曹雪阳武功高强,战功赫赫,三战斩三王,获封平阳女侯,在军中威望也极高。
于是乎,曹雪阳就成了龙武军的大都督,负责重建龙武军。
这是对于曹雪阳忠心的认可,并非对其统兵能力的认可。
在内阁中枢看来,拱卫天子,赵不如曹,领兵打仗曹不如赵。
特别是雁门一战,为朝廷打了一针强心剂。
这种情况下,朝廷中枢肯定是更愿意重用赵天麟。
内阁中枢遂以赵天麟为帅,派出御林军十五万,又从地方抽调了五万守备兵马,合计二十万人,再与赵天麟原本的兵马重新汇编,成立了一支新的兵马,名为平靖军。
其意,便是平了赵王的靖难之意,由赵天麟为主帅,合计二十五兵马。
赵天麟在接到圣旨诏书之后,脸上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虑之色。
他对于自己的状态是最清楚的,虽然战胜了邱福,但这场胜利更多是邱福自己浪输的。
想要玩中心开花,里应外合那一套,彻底吃掉龙武军,所以才会孤身犯险。
若是邱福不犯错,赵天麟是没有机会赢的。
在战斗中,赵天麟也察觉到自己的状态下滑,相比于二十年,无论是他的体力还是对于军队的掌控都有所不如了。
之前的七万大军还好,二十五大军,赵天麟从军多年,却从没有统领过这么的兵马。
然圣命不可为,赵天麟内心也是想打这一仗的。
他今年虚岁已经八十,打不了几年的仗了。他也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指挥一场留名千古的战役。
巨鹿之战,垓下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虎牢关之战……这些战役无不是名传千古,即便其主将身死魂灭,但其过往依旧被千古传颂。
多方结合之下,赵天麟接下了这道诏书。
负责传旨的内监随即对着起身的赵道,“赵帅,陛下密诏。”
赵天麟正欲再次下跪接旨,便被这内监给扶住。“赵帅,天子口谕,赵帅不必跪迎密诏。”
“臣赵天麟,接旨!”
“陛下口谕,赵卿之大胜,使得神都之内,人心浮动,朕心不安,望赵卿谨慎用兵,慎之,切切!”
十三在议事之时,感受到了群臣的急切之感。
他们似乎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赵王之乱,甚至连一贯沉稳的王华也是带着急切之意。
….
因为内阁中枢看到了几乎,能够推行他们的国政的机会。
此前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遭到了北地世家望族的抵触,使得国政难以为继。
这让改革走得顺风顺水的内阁心有挫败之感。
这个以永安一三系也精神内核的内阁中枢是期望改革的,但是地方的阻力让他们的改革没法继续进行。
若是能够快速平定赵王的叛乱,那朝廷就可以借着大胜之威,靖清地方。
那些牛鬼蛇神自然也就不敢跳出来阻拦。
所以内阁才会催促赵天麟进军,即便是冒险之举。
赵天麟从天子密诏的谨慎切切之中,探知了天子的态度。
这位少年的麟德天子现在也十分的纠结,他既和这些大臣一样,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又对进军之事感到担心。
这样的矛盾心情之下,麟德天子才发了这样一封密诏给赵天麟,叮嘱他千万小心,但又没有阻止赵天麟进军。
“还请天使回禀陛下,臣赵天麟谨遵圣谕,不敢有违!”
在御林军和守备军抵达之后,赵天麟将兵马重新整编磨合之后,便拔营而起,向着冀州腹地进发,
……
——
赵王溃军,李远和王聪二人在邱福的首级被赵天麟祭出之后,便知道此战不可为。
二人不谋而合,同时下令撤退。
李远带着麾下残存的两万余骑兵,从后方退走。龙武军的骑兵都在之前的大号之中,被歼灭,没有人有能力拦截追杀李远的骑兵,撤离并没有太大的阻碍。
相比于他,王聪则要困难得多。
邱福的人头在正面战场是被许多人看到的,主帅阵亡还被斩下了首级,正面的兵马已然是崩溃了。
王聪虽然身为临时的统领,却也没有办法控制局面。战场之上甚至有内斗、踩踏之事发生。
王聪只能杀一部分,威一部分,控一部分人。
即便是如此,也有三千余人马,死于混乱之中的相互踩踏。轻重伤者八千余人,这比打了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损失还大。
但王聪还是顺利保住所部了赵王军的核心兵马,合计三万五千精锐步卒。
其实在撤退之时,赵王所部尚有八万左右的兵马,但这三万五千人已经是王聪的极限了,没有办法再带更多的人——没有粮食了。
他们的辎重粮草原本是囤于大营的,却被偷袭中军的徐文韬所部给烧毁了,剩下的粮草……或者说根本没有什么粮草能剩下。如何能供给大军吃喝。
若是赵王军能攻下龙武军的右营倒也罢了,龙武军的右营之中也有不少的粮饷军姿,虽然不能让所有士卒都能得到供应,也能保证士卒不会挨饿。
谁知道,这一场不仅大败而归,而且龙武军在战斗中还烧掉了自己的粮草,连抢粮的念头都被断了。
这就等于彻底砸碎的赵王军普通士卒的希望,他们或许回不了家了!
….
王聪只能尽可能地收拢精锐的败兵,那些身上有伤的,缺胳膊断腿的,都被他放弃了。
他及时地与指挥骑兵的李远会和,双方兵合一处。
李远所部骑兵原本就是善于长途奔袭,这种长途作战最是考验内勤,他的麾下骑兵中有不少是原本北乾投靠的骑兵,他们依旧延续着北乾原本的喜欢,在骑兵作战之时,带上数量不少的羊。
不过这些羊主要提供的不是肉,而是奶。
羊肉只是过年过节和冬天不得已的选择,羊奶制成的各色食品至今仍是草原人的主食。
这些奶制品热量高,易于保存,方便携带。
而且李远军中还有不少驽马、劣马,这些马匹不能当成战马,平时在军中是作为辎重运输之用的。
现在赵王军忙着逃跑,哪有什么重要的辎重需要运输,这时候丢了都来不及。
这些驽马、羊群就成了王聪和李远所部的食物。
杀马充饥,甚至连马血都不放过,将其煮熟了之后分发给下面的士卒。
现在的王聪李远二人只能庆幸龙武军也是损失惨重,没有余力追击,否则凭借着他们的状态,根本走不回冀州境内,就会被敌军重创,乃至围歼。
谁知他们二人带着兵马千辛万苦逃回了冀州境界,依旧没有过上安生日子。
刚刚进入冀州境内没有多久,他们的粮食就耗尽了。
甚至军中有些战马都被人杀了用来充饥。
这是粮草告竭的信号,若是赵王还不派兵,那他们就只能纵兵抢粮了。
没过多久,赵王的人来了,但不是来接应他们或者支援他们的,来人没有带一粒粮食,只是带了一封赵王的亲笔信,并下令,阅后即焚。
这可把王聪和李远给愁坏了,赵王送来了精神食粮,但没有任何用处。
意识是不能决定物资的。
就算这信中的内容如何丰富,那也只是精神食粮啊!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那就饿得慌。
就算这信中是裂土封王的承诺也没有用啊!这改变不了饥饿的结局。
李远拆开赵王的密信,看到了里面的内容,不由火气大盛,心生怨念。
赵王不仅没有给他们支援粮食,反而斥责了两人的轻敌冒进,原本是要重重处罚,但是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所以暂时将他们的人头寄下,戴罪立功。
赵王要求他们将龙武军引入赵王腹地,随后聚而歼之。
凭借让李远自信筹措粮饷,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话里话外都是让他总兵抢粮。只是赵王没有明说出来而已。
虽然劫掠名声不好,但确实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办法。
重要的是,能让此刻正向冀州进发的新编平靖军看不出破绽。
粮草不济、辎重丢失,纵兵抢粮,一切显得那么合理。
这可以让平靖军放下戒心,继续追击,为赵王创造战机。
“王兄,你看!”李远将赵王的密信递给了王聪。
王聪一目十行地看完之中,右手重重地拍在了马背之上,这力道让王聪胯下的战马人力而就滚下马来。
“王爷这是把我们当成弃子和诱饵了?!你我手中可是有近六万兵马啊!”王聪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他们这一支残兵继续溃逃,必然会被龙武军的兵马追上,衔尾而击,他们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这种命令搁谁身上,都不乐意。
好在赵王没有下达更加具体的战术指挥,只有一个战略目标,让王聪和李远将龙武军引到原本预设的决战场地——白沟河。
这让王聪李远,有了一定的拉扯空间。
……
.
...
(https://www.shubada.com/2533/774974267.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