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朱慈烺崇祯_ > 第954章

第954章


第954章

        想到这里,黄台吉不由得汗流浃背。他不明白,自己的计策设计的如此严密,明国的小太子是怎么看出来的。

        要知道,当年黄台吉绕道蒙古,一路打进了关内,直扑北京城。袁崇焕不是没想过围魏救赵,带兵北上端了黄台吉的老巢。

        问题是,当时袁崇焕手里的辽东军,野战不行,而且袁崇焕手里也没有十五万或者八万兵马。当时吃空饷严重,朝廷又没钱。根据后面大凌河一战被围困的三万人来看,其实袁崇焕手里真实的兵力,大概在四到六万人的样子。

        而且当时黄台吉也是孤注一掷,他的进攻目标是北京城。袁崇焕修筑的也就是宁远和锦州而已,不是什么关宁防线,山海关是徐达修的。袁崇焕除非是疯了,否则,就算明军有野战能力,也不敢围魏救赵。

        更重要的是,北京城是大明的国都,容不得半点闪失。即便是袁崇焕想北上攻打盛京,他也没这个胆子。毕竟,以崇祯皇帝的个性,即便是袁崇焕攻破了盛京,怕也会又被砍脑袋的风险。

        还有明军的野战能力实在太差,野战兵力不可能离城太远,虽然比纯城防要积极,但一般不可能做到扩大战区从而打歼灭战,比起后金那种不依靠城池可长途进军的野战是两个概念。

        当时的兵部右侍郎熊廷弼擅长而且主张的就是这种战术,不过除去因为朝廷内部问题导致的自乱阵脚以外,这种打法所需要的巨额财政、还有士兵训练,这些,以大明的国力都是无法支撑的。

        明亡与内忧外患,实则是崩与自己的体制。崇祯登基之后,国库老鼠看了都流泪,哪有钱支撑这样的一场战役。

        围魏救赵的风险太大,但是收益极高。袁崇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再者说了,当时年轻的崇祯皇帝也没有这个远见。

        历史功过难评说,有的时候朱慈烺觉得袁崇焕死的确实有点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老爹崇祯皇帝的性格所至。

        为什么这么说,朱慈烺查过档案,当时袁崇焕驰援北京城。崇祯最大的错误就是拒绝袁崇焕入城,这就造成了皇帝在内,军队在外的局面。

        而史书上记载,袁崇焕身上被射得跟刺猬一样,要不是身上穿着坚实的盔甲,以及手下的拼死相救,人怕是早没了。书生出身的袁崇焕,跟如狼似虎的清军是打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袁崇焕在辽东的能力也确实差强人意这是一部分原因。千不该万不该,袁崇焕不该弄死毛文龙。己巳之变之前,每次黄台吉南下的时候,毛文龙就曾经趁盛京防卫空虚,发动突袭,大量杀伤清军。黄台吉宁远久攻不下,后方又被人偷袭,只能撤军回援。这是朱慈烺看到兵部档案,关于之前宁远之战的记载。

        那时候的崇祯太过年轻,群臣都是一群昏庸糊涂的王八蛋。朝廷发边关辽饷来显示自己的皇恩浩荡,他们觉得辽东将士就该上战场拼命。

        却没有人去想,当时的军饷标准实在太低,将士们根本难以养家糊口,这样打仗的时候就没有人愿意为朝廷效死。

        打打不堪一击的流寇这种顺风仗还可以,遇到满清骑兵这种强敌,谁也不愿意豁出拼命,战死的抚恤金极少,逃跑或投降几乎成了普遍现象。

        当时熊廷弼说:如果一营两营要逃,尚可以严正军法。若是人人要逃,营营要逃,那当如何?“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崩溃”,非城不坚、兵不众,而是因为众心溃散!

        当年的袁崇焕没有能围魏救赵,因为他没有这个条件。如今朱慈烺围魏救赵,他可是条件充分。


  (https://www.shubada.com/25180/106599004.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