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非常牛的验证机
又一个交易日结束。
凌晨二点,常乐提前宣布清仓。
交易部的员工们安静地收拾东西。
曾熙此时走进来。
“你还没睡?你老公不是带着孩子来了吗?”常乐问道。
“他已经带孩子睡了,我特意下来,向您报告两件事。”曾熙说。
“走,去办公室谈。”
两人来到办公室。
曾熙说:“第一件事情是新材料的问题……”
“今天上午,国FK工委的代表,罗成栋来公司,和我对接乐达材料厂的工作。”
“他给了合作协议和法律文书,需要我们公司签字加盖公章,另外还带我和小兰去了材料厂的选址地。”
“选址比较偏僻,位于城北郊区外20公里处,在驻防部队附近,周围比较荒凉,缺少配套设施。”
“交通方面有一定优势。离乐达汽车生产基地比较近,2公里外就是绕城高速,不受城内拥堵影响,那一片很通畅。”
“材料厂有特殊性,不能纯粹从商业角度考虑。”常乐说:“配套方面可以逐步完善,我个人认为选址没有问题。。”
“好。罗成栋还建议在建设材料厂的同时,同步建设平头哥研究院新楼,一同搬迁,这样有利于安保工作。”
“这个问题,我确实想过。研究院现在的场地,准备仓促了一些,不能满足后续发展需要。”常乐想了想说:“这样吧,你和刘朝阳商量一下,听听他的意见,他觉得可以就搬,他觉得再缓缓就再缓缓。”
“无论搬迁还是不搬迁,研究院新场所建设,可以和材料厂同步建设,以备不时之需。”常乐接着说。
“好,我明天和他对接。”曾熙点头。
“第二件事,赵志伟今天向我报告,他在和SMIC接触时,对方董事长点名说要和你见见面,并且强调如果你不谈,后续工作会比较慢。”
“SMIC的董事长?”常乐脑海里自动浮现一个名字。
“那就谈一谈吧,你先让赵志伟转告江总,我会过去,其他工作可以先接触一下。”
“好。”
“对了,那个材料厂的建设工作,对方是怎么计划的?”常乐问。
“罗成栋说,已经进场施工了。施工单位由某部的工兵团承接施工,工期不会超过6个月。”曾熙说。
“那你组织人员好好研究合作协议、法律文书,没有涉及原则性问题,就签了。”常乐说。
“好,我会组织人员加快研究,本周内完成。”曾熙说。
“那就这样,已经很晚了,早点休息。我还要去一趟乐达汽车。余成东在电话里鬼叫鬼叫的,说是让我一定要去看看。”常乐打哈欠。
“也许是,研发上有重大进展?老板,我也去吧。”
“别,你还是早点上楼去陪你老公、孩子吧。人家来了几天了,都没有好好陪。”
“谢谢老板。”
“没事,和我客气什么。”
…………
已经是凌晨2点,乐达汽车的研发中心,依然灯火通明,各个研发小组都在抢抓进度。
其中,动力研发车间的热力学开发部,人气最为旺盛。
研发人员们盯着一台高速运转的“小巧”发动机,每一个人都心潮澎湃,没有丝毫睡意。
余成东、赵宁和徐明志也在其中。
“总体来说,材料的热学性能,已经超出我们的既定想象,充分保证了发动机的稳定运转,已经运转了多长时间?”赵宁问徐明志。
“转状态下,已经运转了48小时,目前没有任何异常情况,非常稳定。”徐明志说道。
“有没有发生爆震?”赵宁又问。
“目前为止,传感器没有传递信号。”徐明志答道。
“赵总、徐总监,你们的思路很对。”余成东说道。
“变速箱怎么样?有过热现象吗?”赵宁继续问。
“没有,一切稳定。”徐明志摇头。
“那再做调整,把转速提高到转看看。”赵宁说。
“好。”
余成东笑了。
“赵董,发动机应该问题不大了。”
“对,余总。在重大革命性材料面前,我们之前遇到的很多细节性问题迎刃而解。”赵宁说:
“看看和发动机匹配做台架实验的变速箱,这么大扭矩,稳如老狗、坚若磐石,哈哈。”
“其他研发组的进度,也不要落后了,尽量往前赶。”余成东说。
“会持续跟踪……”徐明志说。
常乐停好车,走进研发车间。
刚露出身影,余成东、赵宁、徐明志就迎了上来,
“老余,什么好东西,这么迫不及待的把我叫过来。”常乐问。
“哈哈,老板。您终于来了,看见那台小东西没有?就是它,非常牛B。”余成东伸出大拇指。
常乐沿着余成东手指的方向,看见玻璃墙隔开的空间内,一台没有丝毫金属光泽、全身如同水泥一样、不停发出低沉轰鸣声的发动机,心中冒出一个念头:
这东西怎么这么丑。
“这东西怎么个牛B法?”常乐问。
“赵董,这方面你是专家,你介绍下。”余成东说
“好。老板,自从刘朝阳院长送来一批原材料后,在他的指导下,我们用这种全新的陶铝材料,打造了这台1.6涡轮增压发动机发动机。刘院长将它命名为陶铝材料,我们就沿用了这种名称。”
“这台发动机是验证机,比市面上同级发动机重量减轻40%,因为简化了冷却系统,处于裸奔状态。”
“上市后不会这么搞,成本高。”
“发动机参数标定非常激进,800匹马力、1000牛米扭矩,1万转状态下运行了48小时,相当于320公里/小时的速度跑了公里。”
“目前来看,状态非常稳定,就连无感爆震的信号都没有。”
“据我们观察,目前的参数标定,不是发动机承载极限,您听听,发动机声音没有狂躁。我们计划逐步提高标定参数和转数,看看它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最关键、最重要的,也是这台发动机最迷人的地方,它的燃烧效率已经达到惊人的60%,远超当前行业主流水平,用一骑绝尘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这还只是我们单纯提高缸内燃烧温度和压力来实现的。”
“如果进一步采用节油技术优化,效率或许还有大幅度提高,达到传说中70%的效率,可能不再是理论问题。”
听完赵宁的介绍,常乐非常高兴。
“余总,怪不得你在电话里鬼叫鬼叫的,让我一定要来。这是不是划时代产品?”常乐问。
“必须是,单纯从民用汽车发动机角度来看,这就是一台划时代的发动机。”余成东肯定说道:
“但是,并不意味乐达汽车能凭借这台发动机,从激烈的品牌竞争中胜出,这一点我和赵董有共识。”
“哦?细说一下。”常乐又问。
“老板,现代汽车工业早已经从单纯的技术竞争,转变为体系竞争。”余成东说道:
“比拼的,不是我们通常意义认为的,技术有多先进,而是品牌、设计、制造、供应链、渠道、成本等综合形成的体系。”
“这几大环节,都可以是合格水平,但凡有不合格环节,就会被市场抛弃,在竞争中落败。”
“譬如某田的豪华品牌,采用的技术,都是几十年前落后的技术,却依然在沿海一带颇受欢迎,拥趸众多。这就是汽车行业常说的木桶理论,需要全面突击。”
“陶铝材料能够保证我们在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上迎头赶上、超越领先,但是其他环节需要下大力气,尤其是品牌认可度,这是一个长时间的推进过程。”
“老板,这种材料的确很先进,但是也太先进,如果全盘托出,容易打破行业当前平衡格局,成为众矢之的……”
“哦?那你们的想法是?”常乐问。
“参照牙膏厂做法,一点一点挤牙膏,在关键零部件上逐步替代,保持性能方面一定程度的领先地位……”余成东说。
(https://www.shubada.com/24271/11111237.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