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脱贫致富
大人们不好招惹,孩子们可不在乎。
他们只知道经常一起玩儿的小伙伴回来了。
几家经常一起玩儿的小孩看到他们都高兴的从家里跑出来。
“你们要去哪儿玩儿啊?”
欢快的加入了进来。
在后面看着的家长们有欢喜有忧愁的。
自家孩子和赵家的孩子们关系好。
有的嘱咐他们要保持好关系,赵家已经飞黄腾达了,处好关系指不定又好处的。
有的就担忧着,地位差距大了,孩子们怕是玩儿不到一起了,何必热脸贴着冷屁股。
孩子们才不管这些,只管着能一起玩儿就好了。
“我娘说,你们还要去京城的?”
“以后还回来吗?”
终于有人开了头问。
“当然会回来了,梨花村是我家的根。”
“以后还能一起玩儿!”
本来只是想转一圈去看水井的,没想到人越来越多了,干脆凑一起想着玩儿什么游戏。
“就去咱们常去的地方吧。”
“天冷,不去水边,去村东头的空地上。”
鹿鸣欢呼几声,她就很喜欢这种热闹的感觉。
本来之间,大孩子是不愿意带着自家小的弟弟妹妹们一起的。
爬树也爬不上去,游水也不会,走又走得慢,玩儿的时候还要照顾他们,一点也不尽兴。
可是赵家的小子们就爱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
渐渐的,别家的孩子也愿意带上了。
大的小的都有,上到十二三岁,下到两三岁的,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人呢。
还要加上村里的
狗狗队们,每次都充当护卫的角色,前头开路的,还有在后头看有没有人掉队的。
这下也不用担心弟弟妹妹的安全了,狗狗们会格外盯着的。
“哇哦!”
“我有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玩儿。”
“还有好多狗一起,真酷!”
吴慕稀奇得厉害,又认识了很多新面孔,高兴的直蹦跶。
“你还没见过咱家的地吧,就在村东头呢。”
“等会就能看见。”
鹿鸣也高兴,乐呵呵的给吴慕说道。
吴慕搓了搓手,想着是不是可以去摘菜,他还没在地里摘过新鲜的菜呢。
不知道都种了些什么。
小路直同村东头。
一路平坦,先看到一颗粗壮的大树。
枝繁叶茂,就独自立在宽阔平坦的空地上。
梨花村依山傍水,地势并不平坦,道路也是蜿蜒曲折。
房子基本都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瞧着两间屋子直线距离没多远,走起来要绕好久的路呢。
这块空地是难得的一块平坦宽阔的地方了。
树下面还有一个造型粗犷的石桌子,四边摆着的石凳子也是随意搬来几个大小差不多的石头,只把要坐的表面磨了磨。
见惯的打磨精致,还要雕刻花纹的石桌子,吴慕和杨家小子们还是头一次见过这样的石桌。
像是个半成品,只是能坐,能当个桌子摆东西就行了。
“这是过年的时候,村长组织了村里几个伯伯们给弄的。”
“下面的田间也有几个这样的石桌子、凳子。”
“农忙的
时候,休息吃饭用的。”
鹿鸣在边缘向下看去,一片绿油油中,在小路边是看到了几快表面被打磨平的石头。
农忙的时候,收稻谷忙得都没空回家吃饭。
家里送来的饭菜都是蹲在地上吃,现在有小桌子就能放桌上吃了。
吴慕自己不怕高,也不怕摔下去,但是看着鹿鸣站在边缘上,就觉得好危险,连忙去拽住鹿鸣的衣摆。
“鹿鸣妹妹站里面些。”
鹿鸣咯咯笑道:“没关系的。”
“风吹着好舒服的。”
空地下面就是农田,从下面看是一块小崖壁,垂直下来一点坡度都没有,但是并不高,只有个三四米的高度。
这里的视野最好,前面没有树林、山丘的遮挡,农田一览无余。
村东头的地是全村最好的地皮,这里也是难得得平整,只带了一点斜坡,被小溪包围了一圈,打水浇地都方便。
“诺,咱家的地在最右边。”
“咦,有新开了几块地呀,咱家的地之前也是新耕的,最靠近山林。”
小溪围绕一圈,去年开地,只开发到了小溪边,正好被赵家买下,现在溪水那边的地也被开出来了。
小溪上并不深,稍有些宽阔,溪水中间隔开放着几个大石头,可以踩着过去。
“那边的地是谁家的?”
“我家的!”
刘春蝉笑盈盈的。
“我家种了好些桑树!”
刘家之前在村里只有一块小地,也是拿来种桑树了。
他家不怎么种地,养了很多牲畜,现在主
要是养蝉做蝉丝布。
这次回来见到刘家的几个孩子,穿着打扮越发好了,刘春蝉头上还戴着两支钗子呢。
之前村子里可直邮村长家、马老太和钱家的女眷才带得起呢。
注意到这里,鹿鸣又去看其他家的孩子。
穿着的布料似是差不多,但是看起来崭新了,并没有穿着打补丁的衣裳了。
之前家里穷的,孩子都很清瘦,如今也长了肉,面色红润。
看来大家的生活都好起来了!
秦姐姐真是大好人!
出银子给村里都盖上了新房,还收了村里的种的梨。
每年靠卖梨子赚的钱,就顶得上之前两年挣的银子了。
梨花村的人现在是实实在在的感谢赵家了,之前还有几家酸酸的,眼红赵家。
现在都没了。
自己村出了一连出了状元郎和探花郎,都在京城做官去咧!
镇上的人都觉得梨花村是风水宝地,想搬来梨花村的都有好些。
村里的人去镇上卖东西,只要说是梨花村的,保管有人抢着卖。
江城县河水环绕,最是不缺鱼。
现在镇上的酒楼、饭馆专门就要来梨花村买鱼。
尤其是梨花开和梨子成熟的时候,说是有梨花香。
而且梨花村人杰地灵,这里的鱼就是比别的地方的鱼好。
本来村里打渔的人家就几户,平时想吃鱼一两条的也用不上渔船。
现在村里的河边的渔船多了好几艘,好些是几家凑钱一起买的。
打渔是个力气活,两家的汉子轮流来,卖了钱
平分,不卖梨子的时候,这是最挣钱的。
村里人富裕起来,鹿鸣高兴拍手,
若是在现代,咱们村也是脱贫致富的典型村了。
(https://www.shubada.com/24078/11110883.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