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胡庄庙唱大戏
第236章 胡庄庙唱大戏
郭明月走的时候,天刚擦黑。
王承舟送着她,紧赶慢赶,终于在满仓大爷回家休息之前让她坐上了船。
回来的路上,他仍在纠结,可心里已经没有多少难堪了。
郭明月身世可怜,又是真心实意跟着自己学习医术,自己若是顾忌名声,因为一些男女有别的小事敷衍她,就太对不起人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虽然说起来王承舟这个师父比她还要小一岁,可毕竟是两世为人,心性确实应该比她更成熟些才对。
一个老爷们儿,搞得比一个女孩子还要扭捏,算怎么回事?
一路揣摩着回到家中,天已经黑透了。刚到门口,就听到院子里叽叽喳喳的议论声。
原来是徐小芷过来了。
“小芷姐,说好了,明天晚上咱俩一起去!”
王爱朵抱着徐小芷的胳膊,脚上跟装了弹簧似的,又蹦又跳,显得异常兴奋。
“嗯,我过来就是想找个伴儿。”
在长生叔的豆腐坊忙碌了几个月,徐小芷似乎清减了许多,个子也微微长高了少许。只是,一张鹅蛋脸儿依旧甜美可人,大眼睛忽闪了一下,眯了起来,笑道:
“余华和你哥都忙着护秋队的事情,不知道有没有空闲。”
“我实在是想去看热闹,又害怕自己一个人去了不安全,所以就想到了你。”
“那等明天放工之后,咱们俩正好做个伴儿。”
王爱朵一听,立刻拿出本地人的架势,拍着胸脯保证道:
“好呀好呀!”
“小芷姐,你放心吧!”
“咱可是从小在这地界长大的,十里八村哪儿我不熟悉?只要有我王爱朵在,看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欺负伱!”
李玉珠正在厨房收拾碗筷。闻言,一阵牙碜,恨不得都快把嘴角撇到裤腰上了,笑得前仰后合,“你个死妮子跟谁学的?说大话一点都不脸红!用一句粗俗的话说,长得还没那屁崩的高嘞,拿啥保护你小芷姐呀?”
四丫正得意忘形,听到她的话,气得当即就撅起了嘴,“娘,我还是不是你亲闺女了,你咋恁磕碜人!”
扑哧儿一声,徐小芷捂着嘴,差点没笑出声。
母女俩正斗嘴,王承舟从外面走了进来,笑道:“啥事儿呀,还需要保护的?”
李玉珠一听是自己儿子回来了,立刻给出了条件,“四丫,明天能不能去看戏,就看你哥有没有空。”
“他要是放工早,你们俩就跟着一起去;他要是没时间,你们俩干脆也别去凑那个热闹。”
“唱大戏可不比别的,距离几十里远的都会跑过来看。到时候啥人都有,你们两个小姑娘,我不放心。”
王爱朵一张小脸儿立刻就垮了,可怜兮兮的看向自己亲哥。
徐小芷眼珠一转,笑道:
“王秀才,是这样的。”
“刚才我从豆腐坊回来的时候,遇上了几个从胡庄庙回来的小媳妇儿,她们说明天下午庙上会有戏班子过来唱大戏,估计要连续唱好几天。”
“我和四丫就想着明天放工了一起去看。你,有没有空呀?”
王承舟一听,眼珠子立刻瞪得溜圆。别说王爱朵和徐小芷这俩小姑娘了,即便是他,心里都忍不住怦怦跳。
这个年月,村里不通电,连个娱乐活动都没有。放工回来,吃过晚饭,家里黑灯瞎火的,除了看书就是躺床上等瞌睡。
人家刚结婚的小夫妻还可以鬼打架。可他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小青年满身的精力无处发泄,整天窝在家里,早就无聊透顶了。
所以,来个放电影的或者唱大戏的,怕是整个村子都要沸腾了。
怪不得刚才进村的时候到处都是鬼哭狼嚎的,原来是大家伙儿听到唱戏的来了,都开心得发疯了呀!
见徐小芷偷偷摸摸的冲自己眨眼睛,王承舟哪能不明白?
当即,轻咳一声:
“妈,经过这两天的狩猎,估计那些野猪要消停好一阵子不敢冒头了。”
“我们护秋队自然会跟着清闲下来。放工早了,就可以陪着四丫和小芷一起去了。”
“有我在,你放心吧,不会有事的。”
李玉珠一愣,略显惋惜道:“是嘛。仨儿,那野猪,真不会来了?”
“肯定呀!”
王承舟同样很可惜,叹了口气,“这两天我们一连狩猎了十来头野猪,早把野猪群给惊到了。”
“那些东西只是因为之前没人治它们,才敢那么嚣张,现在受到了惊吓,短时间肯定不会再出来霍霍庄稼了。”
“原本还想着能够天天吃肉哩,现在,估计要泡汤了。”
<div class="contentadv"> 李玉珠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叮铃咣当的继续刷碗。
算是同意了王承舟的提议。
三个家伙立刻挥舞着拳头,无声欢呼起来。
原来,眨眼就快到中秋了。按照当地的传统,每年的三月三和八月十五庙里头都会唱大戏。
紧挨着胡庄的土岗上有一片古时候流传下来的庙宇,早些年香火鼎盛。解放前发大水,不少人都跑到庙上躲灾,算是附近少有的避险之地,人气很旺。
久而久之,胡庄和胡庄庄外土岗上的庙就融为了一体,变成了胡庄庙。逢年过节,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会去那里烧香。
解放之后,庙里的境况急转直下,和尚基本上就没有了,只剩下一个七老八十的挂单和尚愿渡。上次小辣椒发癫痫狂,还差点把他给吓死。
不过,想来那老和尚机缘未到,暂时没有往登极乐,一直没有听说他圆寂的消息。
但是,烧香拜佛的迷信活动少了,逛庙会和唱大戏的传统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特别是每年的三月三,庙上唱大戏几乎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老人跑去看戏,小孩跟去盼望着吃点没见过的零食。
除了每个月固定开启的大集,庙会是少有的允许摆摊做生意的地方。当然,卖的都是一些小吃什么的。
那个时候,农村集市叫社会主义大集,小卖部叫代销点。反正都得打着公家的名义,商业活动才能进行。
日子过得久了,许多人都忘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只是约定俗成,就那么跟着过。
其实,根据古书中记载,三月三就是汉民族传统的上巳节。主要的活动就是“拔除畔浴”,起源于祭祀中的“兰汤沐浴”。
总之,就是跟水有关的节日。
八月十五就很简单了,就是现在所说的中秋节。
这段时间,正是秋收之前,农忙之后,是农村一段短暂的闲暇时光。过完八月十五,地里的庄稼就开始收获了。机会难得,十里八乡的年轻人肯定不会错过。即便是老年人,但凡能走得动的,都会板着小板凳走一程歇一程,一路赶过去看戏。
为了照顾远处的乡亲,戏班子一般都会把开戏的时间定到中午,然后一直唱到晚上十点。
土岗上自然不会通电,但是,到了晚上却一样能亮如白昼。
得益的就是一种当时在乡下也不算很常见的电石灯。那是一种通过碳化钙和水发生反应,产生乙炔,然后通过乙炔燃烧来照明的灯具。
有的地方又叫嘎石灯。
碳化钙的制作并不复杂,就是制作的过程中味道特别难闻。闻上一次,好几天都萦绕在鼻尖,挥之不去。
只是,那玩意儿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加水太多,反应过于猛烈,就可能发生爆炸。
不过,由于电力尚未普及,乡下晚上要是有个什么大型活动,必须得用到它。这种通过烧石头来发出亮光的灯具,在老百姓心里可是难得的稀罕物。
商议已定,几个人晚上兴奋了好久才沉沉睡去。
哪知道,第二天一大早,王承舟刚要去护秋队报道,一位不速之客就赶了过来。吓得他一个激灵,生怕自己犯了什么事儿。
没办法,来人正是穿着一身制服的公安武国山同志。
果不其然,这才两天过去,王家生产大队接连打死十好几头野猪的事儿就传到公社里去了。
“小子,坦白吧。”
武国山点上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憋着笑,脸上的皱纹都绽放成了菊花,“可别告诉我你是李广在世,只用一根木头箭就能把几百斤重的大野猪射死。”
“从昨天晚上开始,你的事迹已经在乡里传开了。大家伙儿都说王家村出了一个能人,带着全大队的老少爷们儿吃香的喝辣的。”
“甚至,不仅是咱们公社,连相邻公社的百姓都知道这回事了。你小子,可是又出了一回大风头!”
这家伙估计快五十岁了,却还是精神抖擞,一大早的就骑着自行车找自己兴师问罪了。
不过,用兴师问罪这个词可能不太合适。
王承舟飒然一笑,并不打算隐瞒,“老武,多大点事儿,值当你亲自来跑一趟吗?”
“那箭确实不是普通的箭,是我用了药的。”
“不过,你放心,那药我并没有传播出去。”
武国山弹了弹烟灰,瞪着他,哼了一声,“放心?几百斤重的大野猪都能被一箭射死,毒性如此猛烈,你让我怎么放心?”
“实话告诉你吧,我这次过来,确实不是专为你来的,可你那毒药却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如此厉害的东西,不了解个透彻,你让我这个蒲山乡的公安特派员怎么放心呐?”
(https://www.shubada.com/2304/116025864.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