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章 蝇蛆
这个人弄的堆肥养不出堆肥,但却非常适合蝇蛆生长,苍蝇的繁殖能力在昆虫中又是名列前茅的,可不就被他给养了出来。
一开始,他看有那么多虫子,还以为自己浪费了堆肥材料,赶紧跟大家说,以后不要这么做,要注意……
但是没想到,这蝇蛆特别招鸡的喜欢,被它们发现后,赶都赶不走,就想往这里跑。
虽然以前哪家养鸡的时候,鸡确实会往厕所跑,也见过它们吃这种东西,但那个时候毕竟是少批量的吃,没问题很正常。然而这次,它们吃那么多不会有事吧?
因为担心,赶紧跟族长、里正做了汇报。
有什么事情,族长、里正会跟边平灵商量,而边平灵正好知道这东西能够喂鸡,也就将这件事情留了下来。
上辈子,就有人专门养这只东西当喂养动物的饲料。
据她所知,蝇蛆粉粗蛋白质含量高达56%~63%(平均为59.5%)、脂肪13%、灰分7%、糖类3.1%。作为高蛋白质饲料,蝇蛆的营养水平可与进口最好的秘鲁鱼粉媲美,是豆饼的1.3倍、骨肉粉的1.9倍。
鲜明含粗蛋白质15%、粗脂肪5.8%,不仅可直接伺喂常规品种的猪、鸡、鸭、鱼,而且还是特种动物虾、蟹、鳗、黄鳝、美国青蛙、牛蛙、七星鱼、斑鱼、龟等最好的活饵料。
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有养猪、养鸭,但既然鸡爱吃,特地弄一些喂鸡也不错。
蝇蛆容易培育,成本低,周期短。2000克粪能生产500克蝇蛆。1立方米蝇笼一天大约能生产150克。用10个有上中下层的蝇笼,则每天能获得20~25千克鲜蛆。
边平灵还特意让人将那堆堆肥分成了好几堆,一堆一堆的开放给那群鸡,算是隔三叉五的给它们加个餐。
嗯,我们大家都加餐了,鸡怎么能不加?
可惜了,还有兔子的饲料没有配出来,要不然……
边平灵到是想配出来,可惜她空有一个空间,上辈子不是干这行的,完全折腾不出来,只能“碰运气”了。
因为“加餐”,李家村的鸡长得格外好。即使是一窝出来的,还是别的村挑剩下来的,人家也一个个长得“人高马大”,特别有看头。
公鸡留着吃肉,母鸡留着下蛋,等天慢慢热了起来,夏季的时候,李家村已经不愁鸡和鸡蛋吃了。
不过李家村人低调,他们条件好了起来,可隔壁的村子还是那个样子。怕人家来借粮,他们吃的时候都是捂着嘴巴吃的,生怕被人知道。
现在的李家村,完全大变了模样。
家家户户都是灰黑色的墙壁、黑色的瓦,屋前铺的是青石板,那么大一块即使家里来了人也够坐。
从青石板到大门口铺的是鹅卵石,既好看,又能阻止带了一脚泥进家门。
鹅卵石路的两边,一边各挖了水沟,建成了菜园子,喜欢种花就种花,喜欢种花就种花。
靠近围墙的地方,还种了几棵从山上挖来的野果树,什么板栗、李子、柚子,大家看着自己种。到时候哪家熟了,不仅可以自己摘下来当零嘴,还可以送给左右的邻居拉拉关系。
后院更简单,屋檐特地往外延伸了至少两米,修了一个不带围拦的大阳台,青石板不够,就用木板铺着,稍微比地高那么一两个台阶。
围着阳台挖了一圈花圃,种了一些山上挖来的野花。
除了留着一块地建了一个杂物房(放柴禾和其他杂物),一个打水、洗衣服、洗菜的地方,大部分地照样留下来用来做菜地,具体怎么分、要怎么种,看各家喜好。
水井到不用家家户户都有,直接拉的管道,因为成本问题,管道暂时用的是竹子。
竹子连接村里唯一的水房,只需要把口子上的那个塞子取掉,就会有水通过来。
而水房是由村里的老井水改造的,加盖了一座房子外,还有一座巨大的风车。
水房以及管道的日常管理,平时由里正的大儿子大柱以及李族长家的二孙子(因为他拜了一个木匠师傅)二人负责。若需要大面积修整,则另外邀请村里的其他人参与。
因为李二家跟其他家有些不同,因此他们家的房屋建设也稍微有些区别。
他们家的房屋多建了几间,一间由边平灵带江小兔住,左边的厢房一间给李二住,一间给李三、李五二人,一间给刘康、李七;右边的厢房一间给李四妹、李六妹、刘翠花花三姐妹,一间给边二妹、边三妹、边四妹三人,一间给边老三、边娘夫妻二人,一间客房备用,算下来差不多八间屋子,加上堂屋、厨房差不多有十间。
另外柴房和茅房修在后院,两片菜园子、几棵果树,一道开向后山的后门。
至于前院,到跟其他家没有什么不同,菜园子加鹅卵石小路,还有一块青石板砌成的小院子,除了平时落脚外,还能晒点东西。
他们家种的花满多的,不过不像别人家直接种在地里,而是特地用石头围了一边,靠近墙角或者落地阳台的边缘。
除此外,还捡了不少破盆破盆做花盆,高高低低地放在院墙上或者屋檐下的墙根底下,乍一看上去,繁花似锦、万紫千花、色彩繁多,好不热闹。
虽然没有什么名贵的花卉,但是花骨朵儿开得热闹,或紫或粉或蓝,到是一道清丽的风景。
李三手巧,在边平灵的提示下,打了一个古代版的学步车。
江小兔骨头还软,不能走路,但可以坐在学步车中间那块用布兜子缝的凳子上,带着底部的几个轮子,走得稳稳当当的。
没事的时候,就被放在前院的青石板上,或者后院的落地阳台上,大人可以一边看着她,一边整饬菜园子。
因为有堆肥的缘故,他们也不用使用臭气哄天的粪便,不仅满足了庄稼长生所需的营养,同时又能避免臭味影响食欲。
对于一家几口来说,院前院后的这点菜园子,已经足够日常食用了。
至于村子里的田地,到是可以尽情种地瓜、土豆和其他一些能够填饱肚子的东西。
又因开春为了熬过旱灾,李家村采取的是集体耕种的方式,除了院子里的是私人土地,村里的那些到成了“公家”的,需要等秋收以后重新分割后,才能各家归各家,各种各的。
不过大家并不担心哪些人多干了,哪些人少干了,分的却是一样的粮食,毕竟还有“劳动积分”在那里摆着,谁干活多少,掏出本本一算就知道了。
(https://www.shubada.com/20343/502633863.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