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大唐孽子李宽 > 第783章 安全问题,首当其冲

第783章 安全问题,首当其冲


  李宽一马当先,冲进了辽东城的城门。

  这一路上,他已经基本了解了整个高句丽战场的情况。

  很显然,现在是分配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王爷,以炼铁作坊为代表,我们王府旗下几乎所有的作坊,都已经安排了人员来辽东开始分号;南山建工更是已经开始修建幽州到营州的水泥路,长安城也有其他几家商家开始在辽东城修建水泥作坊。”

  李宽刚刚进城,就有楚王府的人在城门口附近呼喊着迎接自家王爷。

  通过之前的飞鸽传书,楚王府早就开始往辽东输送物资和人员。

  李宽即将来到辽东城的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

  戴全作为楚王府的技术权威,这一次几乎所有作坊都过来开设分号,他自然也跟着过来了。

  “嗯,动作快一点!让商家们感受到建设辽东的紧迫性,错过这个机会,以后要想有这么好的机会,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街上的行人不少,李宽降低了马速,跟戴全说着话。

  等会肯定要直接先去见李世民,肯定会商讨到今后辽东的安排。

  自己这里先具体了解一下自家王府在辽东的情况,也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他也没有想着单独把辽东这一个新建的道的所有商业利益都吃到肚子里,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李宽对未来的规划。

  辽东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矿藏丰富。

  很多关中难以展开的设想,都可以在这里试一试。

  “属下明白,其实朝廷也已经在鼓励商家往辽东发展,大唐运输集团如今已经正式开通了长安到辽东的公共马车。朔州到幽州、幽州到营州、营州到辽东城的公共马车也都已经动了起来。如今,每天都能看到各地的商家在往辽东城而来。”

  “大唐日报在辽东城有安排写手吗?”

  李宽听完戴全的话之后,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回头问了问王玄策大唐日报的事情。

  “王爷,骆宾王亲自带了几名写手待在辽东,不过现在有可能还在其他城池寻找材料。”

  王玄策作为李宽的私人幕僚,几乎掌握着楚王府所有的事情。

  很多小事李宽不可能亲自跟踪,只能是提了一嘴之后,由王玄策安排人去落实。

  “嗯,回头让他在《大唐日报》上面单独开辟一个版面,介绍辽东的风土人情、物产情况;朝廷很快就会有大动作了,大家对辽东的情况会比往常更感兴趣。”

  新设辽东道,把辽东彻底纳入到大唐的版图。

  这可是出征前李宽就跟李世民建议过了的事情。

  朝中不少大佬也都听说过了。

  如果到时候朝廷大费周章的设立了辽东道,劳民伤财之下却是没有见到什么效果,估计到时候肯定会有一帮人在那里弹劾李宽。

  虽然李宽不怕弹劾,但是他不希望辽东的开发是以失败告终。

  ……

  “陛下文成武德,千秋万载,一统辽东,万民之幸!”

  时隔几个月之后,再次见到李世民,李宽自然要送上一顿溢美之词。

  反正说好话又不要钱!

  “宽儿你回来的正是时候,这是朕让人整理的辽东舆图,你过来看看,准备怎么开发辽东?”

  李世民当做没有听见李宽的废话,直接切入主题。

  而在殿中,岑文本、牛进达等人早就在那里了,就连房玄龄、长孙无忌、唐俭等人也从长安城赶了过来。

  新增一个道,涉及的问题可不小。

  朝中上下,自然很关注。

  “陛下,如今的辽东,估摸着有超过两百万高句丽人,但是唐人的数量则是不超过十万人。要开发辽东,首选需要解决的就是唐人的安全问题。”

  马斯洛需求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需要,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食物、水分、空气、睡眠之类的东西,在辽东不是问题。

  至于归属与爱,尊重之类的,这都是解决了安全的需求之后的问题。

  所以李宽首先提出的就是解决安全问题。

  这个安全,并不是说辽东还有多大的战事要发生,还需要多少兵力去镇压;而是普通人家来到辽东,或者生活在辽东,必须要有安全感。

  否则,辽东永远不能成为大唐的辽东。

  “安全问题?你是说这两百万的高句丽人的存在,威胁到了我们大唐百姓的安全?”

  李世民看到李宽提到了唐人和高句丽人的数量对比,以为李宽说的安全问题是数量差异造成的。

  “是也不是!”

  李宽这话刚出口,李世民就不爽的瞪了他一眼,吓得他赶紧接着说下去。

  “两百万高句丽人,本身并不是问题,甚至微臣还觉得人数少了,要是能多个几百万,就更好了。但是,怎么管理这两百万高句丽人,怎么把他们纳入到我大唐的统治之中来,是解决安全问题最关键的因素。”

  李宽看李世民并没有打断自己说话的意思,便接着继续说明。

  “朝廷后续肯定会鼓励关中和河东道、河北道的百姓往辽东移民,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时间内,辽东的高句丽人的数量,肯定是大大的多余唐人的。在这种背景下,微臣有几个方法来解决安全问题。”

  李宽看了看大家的反应,继续解释着。

  “首先就是本次出征的将士当中,可以留下一半,直接在辽东各地成立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农业、商业、交通等事情,承担着屯田戍边的职责;在生产建设兵团里面,可以大规模的采用观狮山书院机械作坊生产的农业器械来种植水稻,可以大量的修建水泥道路,可以垄断辽东的食盐贸易,辅助辽东道的建设。”

  李世民等人还以为李宽还抛出什么石破天惊的主意出来,结果却是屯田。

  隋唐那个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名字有点新鲜,但是在他们看来,干的其实就是屯田的事情啊。

  所以长孙无忌首先就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道:“《汉书·西域传下·渠犁》有云: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楚王殿下,这屯田之法,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法子;要解决辽东的安全问题,单靠屯田是很困难的吧?”

  “没错!单靠屯田自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屯田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并且,我说的这个生产建设兵团,做的事情跟前朝的屯田有所不同,具体的差异,后续我会单独给陛上一个奏折,今天就先说一下屯田之外的安排。”

  长孙无忌会跳出来怼自己,李宽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当然,他也没有太当回事。

  这些年,怼自己的人多去了,没见到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除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之外,尽快的拉拢一批、分化一批、打击一批高句丽人,将所有手上沾上了汉人鲜血的高句丽勋贵、官员家族,全部贬为奴隶,这个数量,至少要达到三十万人!”

  “什么?三十万人?把这么多的高句丽人贬为奴隶,岂不是辽东刚刚稳定下来的局势,立马就乱套了?”

  这个时候,岑文本也有点坐不住了,赶紧站出来表示反对。

  这一趟李世民的御驾亲征,岑文本是从头到尾都参与到其中,他可不想自己的辛勤劳动果实,就这么被李宽给搞没了。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我大唐既然设立了辽东道,那么原本的高句丽人,自然也算是我大唐的百姓。宽儿你这么扩大打击范围,很有秋后算账的嫌疑,到时候高句丽人岂会甘心为我大唐卖命?”

  李世民显然也不认可李宽的这个做法。

  自登基以来,大唐的死刑犯都比之前的朝代少了很少,李世民更是不断消减宫中太监、宫女等奴仆数量。

  如今一下子要在辽东搞出来三十万奴仆,这个言论,实在u很难接受啊。

  “陛下,高句丽人是否甘心为我大唐用命,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安安分分的为我大唐所用即可!单纯的将几十万高句丽人贬为奴仆,自然是不合适的;但是,我们可以同时将一些亲近大唐的高句丽人,提升一些地位,给予一些特权。

  比如那高句丽人宋坚和朱彪带领的仆从军,就可以树立为榜样,让他们成为辽东道的高句丽人当中的勋贵,取代原本的那帮人。这些原本是普通百姓出生的勋贵,肯定很乐意见到以前高高在上的高句丽官员,成为他们的奴仆,也肯定不希望这些‘奴仆’,重新翻身做他们的主人。”

  李宽会抛出这个石破天惊的观点,自然也是有准备的。

  “你的意思是让高句丽人自己对立起来?我们大唐站在一边来维持这平衡?”

  一旁的房玄龄有点抓住了李宽的意思,但是又觉得单靠这些手段,似乎也没有办法彻底解决安全问题。

  “房相,可以这么理解。但是我们要做的不仅如此。除了打一批、拉一批之外,我们还得分化一批。辽东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室韦人、靺鞨人、契丹人、扶余人,甚至还有一部分突厥人,我们可以直接给这些人分一个等级。

  基本的思路是唐人作为第一等人,突厥人作为第二等人,室韦、靺鞨、契丹、扶余等作为第三等人,高句丽作为第四等人。当然,这个等级不是完全固定的,只要达到一定的条件,高句丽人也可以成为第一等人,室韦人也可降为第四等人。

  不同等级的人员,在辽东享受的权利是不一样的。一等的可以在辽东境内随意流动,缴纳最低的赋税,并且一等跟四等之间的人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律法可以优先保护一等人的权利。而下等级的人员,如果做出有利于辽东安全的事情,作出有利于大唐发展的事情,则是可以顺利晋升为上一个等级。

  哪怕是低等级的人没有做出什么功劳,那么只要在十年内都没有任何不良记录,也可以考虑适当的提升一个等级……总之,就是要让把辽东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秩序和规则全部打破,按照我们大唐给他们制定的生活方式来重新生活……”

  这一次,李宽一口气将自己“打一批、拉一批、分化一批”的观点给说了出来。

  短时间内,大唐是不可能向辽东移民太多的百姓的。

  那么为了吸引百姓主动的向辽东迁移,吸引更多的商家去辽东发展,同时让辽东的高句丽人能够受到压制、又不至于失去生活的期待,那么制定一套特殊的规则就很有必要了。

  “陛下,末将觉得楚王殿下的这个提议可行!制造几十万的高句丽奴仆,可以直接解决原本高句丽的勋贵和官员,把高句丽残留的影响力全部去处;最关键的是这几十万奴仆,可以给我大唐带来大量的劳动力。

  这次跟随陛下出征的将士,有一半会留下来成立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要让他们安心的在辽东待下来,最好就是让他们在辽东成家立业。但凡是还没有成亲的将士,都可以获得至少一名的高句丽年轻女子作为赏赐,同时还可以根据功劳、级别奖励一定数量的奴仆。

  这么一来,既解决了犒劳大军的花费问题,又解决了生产建设兵团未来的稳定和人手用工的问题。到时候还可以让大唐运输集团协助将兵团将士的家属运到辽东来,让生产建设兵团彻底的跟辽东融为一体。”

  牛进达听到李宽说了这些,立马就把它跟李宽刚刚提到的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事情结合到了一起。

  作为将军,他肯定是要及时的为属下争取一些应当的利益的。

  “陛下,微臣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留下几万将士成立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然后直接将几十万的奴仆赏赐给这些将士,让他们安心的在辽东道各地开荒、种地。说得的产出,一部分缴纳给朝廷,一部分归属于他们自己。”

  唐俭作为户部尚书,听到牛进达的话之后,立马表示支持。

  李世民御驾亲征,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胜利。

  到时候,肯定是要有各种各样的奖励的。

  这些天,他还在头疼要怎么安排将士们的奖励物资、钱财呢。

  眼下,如果综合李宽和牛进达的建议,户部需要考虑的奖励物资,至少可以减少一半。

  甚至搞得狠一点,直接让李世民把八成的将士留在辽东,那么户部的压力就更小了。

  反正辽东道也是需要驻扎一些兵马,辽东生产建设兵团,既是兵也是民,不需要户部划拨钱财去养着,还能额外的带来赋税和粮草。

  何乐而不为?

  至于高句丽人的死活,关他啥事?

  “楚王殿下的这个建议,具备一定的可行性。陛下,微臣觉得可以后续再讨论一下,细化一下各种规定和安排之后,再进行公布。”

  房玄龄在一旁听了,也觉得很是心动。

  虽然按照李宽的这一套方案,似乎辽东道的统治方式变得更加落后了。

  但是,倒退一步,有时候更能进步。

  房玄龄不是那种死板的人。

  “嗯,众位爱卿的意见,朕都知道了。宽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都一起说出来吧?”

  李世民点了点头,显然也是认可了大家的说法。

  “还有第三,那就是允许辽东道一等和二等百姓持有各种各样的弓弩、刀剑;辽东道各个州县要有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员过来负责预备役的建设。”李宽看到大家似乎有准备打断自己说话了,立马赶紧解释了一下,“预备役其实就是预备役部队。我认为将来它会是建设大唐,保卫大唐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可以在辽东道先推广,以后再根据情况在整个大唐推广。”

  “辽东道的预备役部队以现在正在军队里服役的将士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所有在辽东生活的一等和二等百姓,都必须接受预备役的训练。当然,这个训练要尽量的不影响农事。”

  大唐的财政虽然有了很大的好转。

  但是要让户部养太多的现役部队,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个道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很清楚。

  如今李宽抛出这么一个预备役方案,听起来似乎比府兵制还要更好。

  到时候辽东道有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又有预备役部队,到时候只要在乌骨城、国内城、新城和辽东城等关键几个军事重地驻扎少量的兵马,就能稳住辽东的局面。

  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啊。

  “此计甚妙!陛下,微臣完全同意楚王殿下的提议。”

  户部尚书唐俭首先站出来表示支持。

  没办法,只要能够减少户部负担的方案,他这个户部尚书都是支持的。

  “三管齐下,再给辽东道制定一部特别的律法,安全问题,还真是可以得到解决。说不定关内的其他百姓,看到辽东道的新局面之后,还会主动的来到辽东讨生活!”

  长孙无忌虽然对李宽很不满,但是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也不会干出螳臂当车的事情来。

  相反的,他的内心立马就想好了,要让长孙家的炼铁作坊赶紧到辽东来开始一个分号。

  “微臣也觉得可行,不过为了长久之计,最好还是要让辽东的所有百姓,都变成我大唐的子民。教育部如今在大规模的支持蒙学和小学的修建,微臣觉得教育部下一步的工作,可以放到辽东道来。不仅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将来需要蒙学、小学,各地的一等、二等百姓子弟,也需要有机会进入学堂学习,甚至是免费或者几乎免费的学习机会。”

  岑文本对李宽的提议做了一个补充。

  而在岑文本的触发下,唐俭这个“点头党”也主动的抛出了一个建议,“不仅教育要重点抓,医馆也要尽快的在辽东到修建起来,让大家不再担心生病了也没有地方救治;同时也能让原本那些化为之民感受到我大唐的精湛艺术,让大唐更加认同大唐。”

  “重点还是交通,要把幽州到辽东城的水泥路,还有辽东各主要城池之间的水泥道路尽快的修建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辽东的发展问题,同时联动的解决辽东的安全问题。”

  这一次出征,牛进达对水泥道路的作用,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

  从长安到幽州,都是一帆风顺,行军速度非常快。

  但是除了幽州,特别是出了营州之后,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偶尔遇到下雨天的时候,那简直就是要愁死。

  “众位爱卿的建议都很好,具体的建议你们回去都写一本奏折上来,下一次再具体讨论一下,然后尽快的对外公布。”

  李世民脸上,也难得的在这么多臣子面前露出了笑容。

  “解决了安全问题,那么就要考虑州县设置和官员的安排问题了。如今辽东共有十二个大城,就以这十二个大城为中心,设立州府,然后根据每个州府的情况,酌情再设置各县。州县的官员,朕准备先使用一半的唐人,还有一半投靠过来的高句丽人。等到局面稳定下来之后,再根据需要来调整。具体的人选问题,众位卿家有什么推荐的,都可以提出来!”

  李世民这话一出口,大家立马就来了精神。

  但凡是跟人事任命扯上关系的事情,不管是古今中外,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大家都是非常关注的。

  “陛下,吏部已经安排了一百名年轻官员前往辽东城,礼部也提议明年春闱的时候,专门为辽东道录取两百名士子,剩下的官员,微臣觉得可以从大唐警察署和出征的有功将士当中选拔,还可以从长安城各个书院之中,直接招募一批胥吏,充实到辽东各个州县之中。”

  房玄龄作为尚书左仆射,自然是首先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而李宽作为这个提议的最大得利者,很是明智的选择了当鸵鸟。

  我不说话,我不说话!

  我只要低调的拿些好处!

  


  (https://www.shubada.com/19978/591783708.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