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七百七十三节 休斯敦大会战(3)

第七百七十三节 休斯敦大会战(3)


  对救援休斯敦彻底死心的美国人再次提出了和平谈判,但是此时明军却拒绝谈判了,因为很简单邓世才态度十分坚决,他认为明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将休斯敦美军彻底包围,如果要进行谈判,也必须是这场战役结束之后,才对大明最为有利。

  至于大明政府,其实此时也很希望谈判,因为国内情况也很不稳定了。

  民间的反战情绪越来越高涨,包括过去支持战争的舆论,也一边倒的反对战争,他们当年有多么热情的鼓吹民族主义,现在就有多么激烈的支持和平主义。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大明的经济陷入了困境之中。

  这次战争中,大明没能得到英国金融界的支持,因为英国金融界显然跟美国更近,英美金融巨头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一群人,英国最大的投资对象是美国,英国资本第一输出国是美国,英国金融家在美国有巨额的投入,所以战争爆发后,英国是直接为美国提供融资,而不是大明。

  法国人跟大明打过一仗还没几年,他们也不愿意为大明提供融资,德国的金融资本也更愿意跟美国合作。可以说,在金融战上,大明从一开始就输给了美国金融势力。于是乎,只能依赖内债。

  大明政府已经分五次发行了二十亿的国债,尽管国债目前还能卖出去,毕竟明军始终保持优势地位,胜利者的债券是不愁卖的,但利率也是越来越高,已经达到了九厘。

  利率不是最可怕的,战争是不会考虑成本的一种项目,以往的惯例是,失败者将会最后为一切成本买单,大明现在最可怕的是经济崩溃的问题。

  首先战争让美国这个大明第二大出口市场彻底断绝,生丝、茶叶出口陷入困境,几百万人的生计受到影响。更可怕的是,战争造成了金融危机,本来从1890年开始,世界经济危机就在蔓延,结果一场战争爆发后,出口市场下滑四分之一以上,更是加重了这种危机。但更严重的国内深度危机,终于在战争进行到第三年的时候爆发了。

  引发这场危机的最大原因,就在于金融上。由于战争融资,抽调了市场上大多数游资,而且由于战争原因,这些年在战争中刺激起来的畸形发展的重工业再次投入了战争之中,八成以上的机械工业力量都投入了武器装备的生产,重工业倒是发了一笔财,但是轻工业却陷入了投资和盈利两头困境。

  投资明显不足,因为机械设备的价格暴涨,大明机械企业都在加工利润丰厚的军火,没人有心思生产机器设备,结果就是大量进口昂贵的国外设备,另一方面经济危机让轻工业本身的利润就压的很低,成本的提高和利润的降低让轻工业望而却步,本该更换的老旧设备无法更换,本该维持生产的必要开支无法筹措,大范围的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除这些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外同时还伴随着金融危机,市场上物价下降,物价下降往往比物价上涨还要命,这意味着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原因是贵金属的大量流失,大明货币虽然已经纸币化,但大明两的发行,是以黄金为本位的。国家通过融资,将大量资金用于进口战略物资,比如铁矿、煤矿以及消耗量巨大的铜矿和铜锭。这导致了每年上千万两的黄金流失,黄金流失,则纸币发行量缩减,市场上货币短缺,必然导致通过紧缩。

  大明政府又不愿意冒着货币再次崩溃的代价滥发纸币,所以这一切冲击都让经济系统生生硬接了,当一个刚刚进入工业化的经济体,突然承担了几乎所有种类的经济危机,其实崩溃就已经不远了。

  超过三成的棉纺厂停产,四成的缫丝厂和绸缎厂停工,将近两百万产业工人失去生计,其中大半回到了农村,但依然有几十万在城市里游荡,寻找着自己的饭碗,偷盗抢劫事件频发,广州城已经三次进行了戒严,并且开始宣布进入长期的宵禁状态。

  经济不景气的同时,政府却依然要保持高税收,不是打算用税收来支持这场战争,老实说打仗不借钱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了,但是不保持一个健康的财政,凭什么让金融市场借给你钱?保持稳定的税收,是为了给金融市场信心,给政府信用做支撑。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政府的战争时期税收都很重,可其实绝大部分投入都不是靠税收的原因。

  经济不景气,又要收重税,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逼得经济更加不景气。承担了绝大多数税收的商人,已经多次进行了摆市的行动。各行各业都在反战,这场战争其实已经快要打不下去了。

  可是邓世才的建议,朱敬伦决定支持,原因很简单,历史上发生了太多仅差一步就能取得全省而放弃的例子了。假如一战时期,沙俄能再坚持一年时间,甚至只需要几个月时间,坚持到美国参战,恐怕他们就不会崩溃。然后沙俄帝国将取得他们梦寐已久的土耳其海峡,彻底改善俄罗斯民族的地缘劣势。可就那么几个月,他们革命了。

  中国历史上,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一鼓作气灭掉赵国,但是秦王拒绝了,结果第二年去攻打赵国首都大败而回,至少将秦国统一六国的时间,延迟了几十年。

  但是朱敬伦也极为忐忑,沙俄的例子是一个反例。他更多考虑的是,当年秦昭襄王为什么在灭掉了赵国所有的精锐部队的前提下,命令白起撤军,原因还不是秦国的国力也耗尽了,国内所有的青壮都上了前线。他不得不面对一个巨大的难题,继续坚持下去,有可能取得巨大的胜利,也有可能本国会被拖垮。

  面对风险和收益都极大的情况下,秦王选择了规避风险,结果是秦灭六国的事业大大拖后,甚至导致秦昭襄王失去了在自己执政期间一统天下的机会。但如果当年秦昭襄王选择了坚持,谁又敢保证,秦国不会发生一千多年后沙皇的局面呢。换句话说,如果沙皇在看到局面无法坚持的情况下,不再勉强继续战争,而是选择了停战,即便俄国失去了突破海峡的良机,沙皇政权得以维持,战后他们的战略格局至少不会比苏联时期差。

  现在摆在朱敬伦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两难的选择。

  所以他虽然支持了邓世才的意见,但他再次开始干预战争,他告诉邓世才,只能给他三个月时间,三个月之内,不结束休斯敦战斗,政府就将在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前提下,与美国进行谈判。

  留给邓世才的时间只有三个月了。

  邓世才收到国内的恢复后是十分沮丧的。

  他觉得自己已经看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的曙光,却也看到了这场辉煌胜利在自己面前白白溜走的可能。

  他十分痛苦,再强行命令軍队进攻已经是一件不考虑的事情,但只要能继续坚持,胜利机会是必然。

  怎么办?

  邓世才彻夜难眠,成宿成宿的失眠,他觉得自己老了很多,头发虽然没有一夜白头,可是大把的掉头发。

  但他还在等,毕竟还有三个月,尽管每一天都是煎熬,他也的熬着。

  他希望可以熬过美军,因为美军的情况也不好,在突围战失败之后,终于出现了美军士兵偷偷投降的情况,邓世才也得知了美军内部的情况,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差。

  尽管确实出现了軍队成建制的拒绝出击的情况,而且以黑人部队为多,黑人部队的军官全都是白人,但士兵都是黑人,已经出现多次黑人士兵不服从白人军官,然后被镇压的情况。但黑人士兵在休斯敦只占极少数,两百万美军中,大概只有二十万黑人士兵,仅仅十分之一。

  而美军的物资储备极为丰富,军火虽然已经开始不足,但粮食储备极其丰富,足够他们吃一年的。在美国这个粮食出口大国,休斯敦被包围前就是战时的物资中转站,同时在明军进攻休斯敦期间,美国往这里送了太多的粮食,显然靠断粮逼他们投降并不现实。

  这种情况让邓世才很忧虑。

  但美国軍队军心低落的情况,却让他抱有一丝希望,对休斯敦的炮击每天还在继续,已经成了例行公事,但打出去的炮弹越来越少,打过去的传单却越来越多。

  给美军写劝降信,告诉他们投降将得到良好的待遇,不投降只有战死、累死和病死一条路。告诉美军士兵,他们已经被美国政府抛弃了。他们没有任何希望,为由投降能够保住一条性命。

  还说服了或者说强行命令了一些投降士兵潜回休斯敦去游说更多的士兵投降,当然这些人的结局大多不好,基本上是有去无回,多数都被美军宪兵就地处决了,但他们带回去的信息,却足以让美军士兵产生一丝幻想。


  (https://www.shubada.com/18753/373629007.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