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齐霸春秋 > 第五十九章 生臣死臣

第五十九章 生臣死臣


  后世的人们会记得管仲,是因为后来他辅佐齐桓公,帮助小白立下了春秋首霸的功业。

  但如今的管仲可没这么好的名声。他和鲍叔牙一起合伙做生意,贪合伙人的钱财,放在今天的生意场上也是要对簿公堂的。

  做生意亏了本之后,他又去当了兵。估计也就是个比较低级的甲士,能站在战车上就不可能上了战场还逃跑。因为车战是最讲阵型的了。

  车战交战时往往是两辆车夹住对方一辆车进攻,双方相向而行,所以需要经常整理队型。据说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中,为了保持战车队型严整,每隔个六七步远就需要重新整队。由于交错之际时间有限,两车要平行着夹击对方,这就对御手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你是在战车下当甲士或是徒卒,还有机会混水摸鱼,趁着交战时的混乱从战阵里逃跑。如果你是在战车上,两军阵前弃阵而逃,你就是有十条命都不够军法砍的。

  管仲应该是逃跑跑出经验来了,所以他后来主政齐国时编组的军制就挺严密,为的就是防止有人临战脱逃。

  后世现代社会里逃避兵役还会被记上一笔,在古代逃兵所面临的处罚更重。大概管仲运气比较好,他参与的战争应该是赢了,否则大概也留不下他临阵脱逃的传说。

  经商失败,上阵无勇,但好歹有鲍叔牙这样的有钱朋友,作为一个破落贵族,一个有点见识的“士”,管仲被齐僖公任命为公子纠的傅。

  傅,辅助者,老师。在齐国混了这么久,能够当上个公子的老师也不算辱没了管夷吾的名声了。如果一切没有大变化,他这辈子大概能变成公子纠的领地管家,也叫家宰。

  可是形势变化给了公子纠一个登上齐国君位的机会。管仲和召忽也忍不住去推动他们的主君去把握时机,待时而动。

  在穆陵,管仲他的确拥有改变命运和时代发展的机会。只要一箭,就能扫平公子纠上位的障碍了。只差一点,说不定公子纠就变成齐侯了。

  历史就是如此戏剧性,在这关键时刻,管仲失手了。他若能成功,公子纠上位,他势必将作为首功之臣,以公子纠老师的身份担任宰相,位列卿位。

  然而,因为他的失手,公子纠夺位失败,被迫自刎,管仲和召忽也被装进囚车,被鲁人当成给齐侯泄愤的礼物,将要送到齐国。

  白日里,众人顶着烈日赶路,一点汤水也不给他们喝。召忽因为受过伤,流了不少血,口渴得厉害,但他却一声不吭,一路上饱受颠簸,几乎被晒晕过去了。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宿营,才给了碗汤水,又好歹还给了一点干粮,没油没盐地吃了一顿。

  两日之后,押送他们的车队抵达了曲阜,为首的内小臣将公子纠的人头送给隰朋验看。还把囚车里的两个人给隰朋送了过来。

  隰朋看到囚车里的两个人满意地点点头,总算把他俩带来了,这几天没有白费工夫。

  为了掩鲁国人的耳目,隰朋并没有亲自去接待他们俩个,或是给予高规格的待遇,仿佛把他们当成死囚一样。只是在吃饭时无意中提点了一句:

  “在从鲁国返齐的路上路途遥远,可别让这二人死在路上了。他们两个罪大恶极,国君可一定要求他们活着带回齐国的。你们要做点肉粥给他们俩个喝了,以防被饿死。”

  肉粥很快被送到了管仲和召忽面前。管仲见召忽的身子已经撑不住了,因此连忙去端过来,用勺子递到召忽嘴边。口中说道:

  “召忽,召忽,喝一点吧。”

  召忽脸色苍白,口唇发干,但却坚定地摇了摇头,说道:

  “这是齐侯之粟,吾义不食也。”

  管仲两眼一酸,差点掉下泪来,连忙劝说道:

  “召忽兄,你再不吃点饭恐怕是撑不了多久啊!”

  召忽神色淡然,说道:

  “昔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于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此为事君之忠也。今我召忽食公子纠之粟,自当竭尽全力侍奉主君。昔乎苍天不佑,公子纠早死,从死者数十人,岂吾独活?”

  管仲听到这里,手里的碗勺也渐渐放了下来,神情十分不平静。管仲只好又说道:

  “看今日情形,齐侯说不定不会杀我们了。不杀我们,必会重用。你我回去,或可为相。大丈夫生于人世,自当有所做为,岂可……”

  管仲不能自语了。确实,此时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都讲究君主信任臣下,臣下就一定要以死回报主君信任。像管仲这样的一心想要有所做为的功利主义者在后世的人眼里也不太受待见,声誉好坏参半。若不是他后来辅佐桓公称霸,尊王攘夷,得到了孔夫子的高度评价,只怕名声更坏了。

  因为对后世很多统治者来说,你能不能干事并不重要,忠诚才重要,反正总有能干事的,缺你一个又怎样。儒家本来就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自然大力提倡忠孝节义。而且这个忠只是忠于个人或皇帝,不是国家。只是在近代,国家和民族深入人心之后,忠于民族和国家才成为主流思想。

  管仲其实是不愿为公子纠尽忠,因为他自觉自身还有一身才能抱负没有机会施展,不愿意就此为公子纠赴死。虽然如此,但召忽也没有看不起管仲,而是说:

  “你我追随公子纠多年,你的志向我也知道,我的决心你也明白。

  今日我追随公子纠而去,公子纠也算有死臣了。你若回齐不死,必受重用,以你之才,齐国必会强盛,也算是公子纠对齐国有了功劳,那就算公子纠有生臣了。”

  管仲痛哭道:

  “召忽,以你之才,必能举大名于世,何必早死,殉于黄泉?”

  召忽笑道:“忠臣不奉二主,好马不食两槽。我今日为公子纠而死,死得其所。唯愿君能继承公子纠和我对齐国的意志,壮大齐国吧!”

  说完,召忽以头撞柱,头破血流,渐渐死去。管仲忍不住失声痛哭。突然,他看到地上那两碗肉粥,于是一把端起一碗来,用勺子大口大口地往口中吞咽。一边吃,一边流泪,吃完了一碗又去端起召忽那一碗,一边吃,一边想:

  我管仲非是不愿为人臣之道,去给公子纠以死尽忠。只是我还有功业未立,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还未建立功业,名传后世,就这么屈辱的死了呢?

  召忽,我知道从今日起世人必会毁我谤我,但我管夷吾不惧!我既生于人世,必将建功立业,死前大名为世人所知。岂能窝囊地死在囚舍之中呢!生下来不能用鼎吃饭,要死也要死在大鼎里!

  鼎是礼器,是天子和卿大夫们才有权用的。生下来用鼎来吃饭的一定是公子王孙、世卿贵族,一个贫寒的士是没资格享用鼎食的。

  鼎除了用来吃饭,又是种重要刑具。不过,庶民们是没资格用鼎来处刑的,只有贵族们才有这个资格。比如说,那个被周王用鼎烹了的那个倒霉蛋――齐哀公。

  隰朋于第二天叫说召忽死了,又惊又怒,连忙去囚舍里探望,眼见管仲还活着,这才长舒口气。

  他马上去见鲁公辞行,并且请求鲁公下令安葬公子纠和召忽。

  当隰朋第二天处理好公子纠和召忽的下葬后,就急匆匆带着装在囚车里的管仲离开鲁国。鲁国人听说了召忽为公子纠死节之事纷纷感叹,认为召忽是个忠臣。而对装在囚车里的管仲十分鄙夷,认为他不够忠勇。

  当时,贵族和士人们经常拿召忽和管仲来说事,讨论召忽的忠勇,管仲的怯懦。丝亳没料到,就是这个装在车里的囚徒,会给这天下造成怎样的振动。

  


  (https://www.shubada.com/18563/442919413.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