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ATL
第831章 ATL
他发现,国外巨头占据了锂电池的主流圆形/方形电池市场,初创企业很难生存。
而一款热销的诺基亚手机,配套的是索尼聚合物电池,轻薄、短小、易于携带。
最重要的是,这种技术路线可以灵活封装,可以满足不同尺寸电子产品的需求,特别适合轻量化与定制化设计。
当时的电子产品成千上万,为每个产品单独设计电池,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是极其不经济的。
而这种技术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同时解决了生产和需求两个方向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巨头们没有选择这条路线呢?
老曾最开始还没想过,但是他们很快就知道了。
当时掌握类似路线的专利方是日本的索尼和美国的贝尔实验室。
他远赴美国,带着100万美元购买了贝尔实验室的授权,满心欢喜回到东莞,准备开始生产。
结果让他大失所望的是,这个技术有缺陷,内部材料会分解释放气体而膨胀,可能存在电池爆炸风险。
老曾随即联系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但是老美专家的回答很快让他领教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参差。
什么,我们的专利有问题?
当然有问题了,没问题的话我们早就自己干了,还轮得到你们?
什么,退钱?
我们授权给20多家企业,主打的就是能坑一个算一個。
碰上了算你倒霉。
赔钱?
上帝来了也不行!
告我?
随便。
在俺们这打商业官司,没有几十万美元,没有一两年时间不会有结果?
你去告吧。
即便答应了,俺就陪你一百万美元,说不定还没有律师费高。
这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把ATL上下恶心的够强,也气得够呛。
要知道ATL成立之初,自有资金就250万美元。
一下子没了40%,心疼的要死。
偏偏技术没法用,钱又要不回来。
难道要打水漂么?
老曾不甘心,一咬牙,一跺脚。
我们自己来。
就这样,他带着ATL的技术人员没日没夜研究了半个月,终于发现索尼和贝尔实验室专利的缺陷:
电解液配方有问题。
要不说老曾牛呢。
发现问题不奇怪,厉害的是人家能解决问题。
他自己研发出来了7个配方,联系电解液厂一一尝试。
很快造出了可用的电池。
国内外二十多家大小电池厂商都没能解决的问题,被他解决了。
很快,凭借着灵活的封装工艺,ATL在手机电池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2001年,公司出货量达到了100万颗电芯。
2002年实现了盈利,逐步走向了正规。
于是,第二个问题出现了:扩大生产,资金怎么办?
科技公司想要拿到钱,最好的办法就是风投。
ATL也是这么做的。
2002-2003年,ATL先后进行了A、B两轮融资。
弯弯汉鼎、老美凯雷、欧洲3i集团、汉华火星4号基金,都成了ATL的早期投资人。
2004年,蒸蒸日上的ATL收获了苹果公司的订单,为后来红极一时的iPod提供电池,一时风头无两。
不过,2004年的消费电子市场已经是红海一片。
下游电子公司盈利性持续不佳,连带着中游电池公司也在内卷。
至2005年,凯雷投资的董事考察了一圈,发现鹏城比克电池、比亚蒂和南孚在内一些竞争者在价格等方面优于ATL。
要让ATL继续卷么?
在锂电池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像比亚蒂、ATL这种中等公司崛起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再砸钱很可能亏本。
如果上市的话,ATL估值只有1亿美元,距离上市还有一段距离。
所以除了汉华外,汉鼎、凯雷和3i集团都要求退出,回笼资金。
在徐良的授意下,火炬集团战胜了曾淑峮的老东家日本TDK,1.2亿美元全资收购ATL。
当然,如果没有他的插手,日本全资收购ATL后很快就赚了大便宜。
在老曾的带领下,ATL发展迅速,很快获得了三星、华为、VIVO、大疆等一系列客户。
2007年,华夏开始以补贴方式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
2008年,借奥运会之机,上面用政策+财政的方式推广新能源车。
老曾敏锐的意识到,新能源汽车将带给锂电池行业巨大商机,动力电池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不过华夏对新能源的补贴,肯定是向着自家的崽。
2011年,上面出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限制外商独资企业生产汽车动力电池。
这一国家政策直接促成宁德时代诞生。
老曾果断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带领ATL动力电池板块独立出来,在家乡宁&德成立一家新公司,并以家乡的名字命名为“宁德时代”。
于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就这么诞生了。
徐良之所以有了南孚这个碱性电池霸主和锂电池小巨头后,依然收购ATL,为的就是曾淑峮这个人才。
只有他才能带领火炬集团成为真正的全球汽配巨头。
徐良拿起桌上准备好的茶壶,倒了两杯水递了过去。
<div class="contentadv"> 老曾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接过。
茶过五味后。
“老曾,关于ATL的未来,你是怎么考虑的?”
曾淑峮对这个问题早就考虑过很多次了。
“徐总,我觉得应该整合南孚和ATL,集合两家之长,在锂电池领域跟三星、索尼这些锂电巨头争锋。”
徐良点了点头,“那你考虑过没有,如果两家整合的话,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恐怕你很难再像在ATL那样随心所欲的做研究,发展公司了。”
曾淑峮略作沉默后,“徐总,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提出我认为对的建议。
如果这个建议的后果并不理想,我会自己向总公司打辞职报告。”
“你很坦率。”徐良微笑道。
“在您面前我没办法撒谎,也没有撒谎的必要。”
徐良颔首后,“如果让伱做南孚的CEO,你会怎么做?”
“那陈莱茂……?”
徐良挥手打断了他的话。
“先不用管这个,我只想听听你的建议,或者说企业战略。”
曾淑峮毫不犹豫,“产品上以研发为主,逐渐建立自己的专利期权池,开发更优秀的锂电池产品。
市场战略上,立足国内迅速发展的消费电子市场获得利润,争夺苹果、惠普、戴尔、通用等公司的订单。
争取在五到十年的时间里,成为全球前五的锂电池巨头。”
“目标很不错,但你准备怎么应付三星、索尼、松下、三洋这些锂电池巨头的竞争?”
“徐总,三星、索尼、松下、三洋虽然是锂电池巨头,但它们主营业务是消费电子产品,在企业优先级上,锂电池是落后的。
我给您举一个例子。
亚洲金融风暴后,全球电池产品需求暴跌,当时的电池价格跌了20-40%不等。
松下、索尼、三洋等,受到经济危机的波及,他们更专注自己电子主业的业务。
同时基于利润、经济性等多方面的考量,把订单投给了比亚蒂、ATL、南孚和欣旺达等国内公司。
虽然危机过去后有所恢复。
但这些消费电子公司,锂电池业务的优先级,天然就不如我们这些专业的锂电池公司。
短时间内还看不出什么,但随着市场不断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松下、索尼这些公司会逐渐掉队。
真正能跟我们竞争的是那些在锂电池上投入巨大的公司,比如比亚蒂,以及三星。”
徐良点了点头。
“分析的很好。
把公司交给你,我也能放心了。”
看着曾淑峮欲言又止的样子,徐良笑着继续道。
“你知道收购ATL的为什么是火炬集团,而不是红岩或者汉华吗?”
曾淑峮摇了摇头。
“火炬集团战略性业务就是汽配行业。
但内燃机汽车的汽配行业,已经被国外巨头吃完了。
火炬就算投下巨资做研发,也很难短时间内赶得上对方。
所以,我想赌一下电动汽车。”
曾淑峮恍然大悟。
“您打算让ATL大力发展车用动力电池?”
徐良点头后笑道:“不只是动力电池,还包括电机和电控。
以后,三电的研发和生产,将是火炬集团无可置疑的核心业务。
而电池又是三电业务的核心。
我需要一个非常优秀,既懂电池研发,也有管理才能的人,来负责这块业务。
这个人,就是你!”
看着他肯定的眼神,一股热流从曾淑峮心底升起。
被看重,被信任的感觉,总是那么让人心动。
不过激动归激动,他依旧保持着冷静。
“那陈莱茂,陈总……?”
“我已经决定了,ATL整合南孚的锂电池业务后,整体并入火炬集团。
南孚保留碱性电池业务,并继续由陈莱茂担任CEO,择机在港股上市。”徐良道。
本来他是打算把南孚的碱性电池业务也并入火炬。
但陈莱茂确实不好安排。
人家不仅是南孚的创始人,这几年兢兢业业做研发,把公司经营的红红火火,在南孚电池内部颇有威望。
要是强制把他开了,推曾淑峮上去。
也会造成两家公司内部员工的割裂。
到时免不了内斗不休的场面。
(https://www.shubada.com/1707/114356440.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