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明鹿鼎记 > 【0936 优先攻击宝军骑兵团】

【0936 优先攻击宝军骑兵团】


  唐朝与南诏战争的最后阶段,唐朝宋威、高骈等数次大破南诏军,南诏“屡覆众,国耗虚”,唐朝高骈的数次大胜使南诏失去再战的勇气,“南诏气夺”,南诏不敢再与唐朝交战,南诏骠信送子入朝为质。

  南诏曾依靠黎、雅间的刘王、郝王、杨王浅蛮部族与唐朝作战,唐朝西川节度使王建严厉对待这些部族,南诏与这些部族不敢侵盗。

  后来这些部族首领泄露军机,被王建杀死。

  最后南诏灭亡比唐朝灭亡还早了数年。

  大明军队的三段击只是战术,想要用好了三段击需要多兵种为火器部队掩护,更需要地利,神机营能扬威军功章绝对要分五军营和三千营一半。

  单独的火器部队直到拿破仑时代也挡不住骑兵队的冲击,要么缪拉也不会是二十六元帅里数得上的名将。

  明朝真正吓得小本子一愣一愣的还是真正的炮兵部队。

  明朝骑兵打蒙古及其各种流变,也称得上屡战屡胜,可是边患始终没止息过,最高峰是搞出了个土木堡之变外带北京保卫战。

  相较于汉军漠南,河西,漠北三战之后为汉朝赢得的和平期来说,战绩太不够看了。

  锦衣卫情报机关的对日活动只是战时行为,接到报告之后的一个谍报部门应该做的反应而已。

  关宁铁骑,到底有多少吹的成分。

  武器装备,所谓三眼火铳,马上开枪,吓人还行,指望精准度那纯属睁着大眼说瞎话,又没机械瞄准具,站着都打不利索,还是痛痛快快砸人好用一些。

  归根到底关宁铁骑还是一支传统冷兵器部队。

  论历史战绩,万历年间萨尔浒大战十余万明军精锐尽皆覆灭,关宁铁骑的祖师爷辽东军也一样在鸡飞蛋打之列。

  几年前,辽东军可是在壬辰战争里耀武扬威。

  至于关宁铁骑的战绩,没有有野战对满族八旗的一场胜利。

  太多血一般的教训告诉所有人,以步制骑,以城克军不过是个美丽的谎言。

  所以,历史好些事是很难有一个定论的,只能靠人不断去书写。

  次日一大早,建奴就发起了进攻。

  实际上建奴能察觉有人来援救,并且来的人不多。

  曹文诏的人马是从喜峰口方向开过来的,建奴没有办法侦查得知。

  刘大河的宝军骑兵团是被宝军水师用运输船运到大凌河最西边源头,然后绕了一个大圈过来的。

  建奴骑兵虽然没有侦查到,让宝军骑兵团顺利的与内喀尔喀部族大营会合了,但是能通过马匹留下的印记估算出大概多少人。

  “大汗,不用太担心,八成还是宝军的骑兵,两千人左右,看样子,他们在上回和我们打了一场之后,补充了几百人,恢复了两千人的数量。”宁完我对努尔哈赤道。

  努尔哈赤点了点头:“多半是这一支人马,宝军除了这么点骑兵,别的军队也不敢跑到我们后边来。哼,他们这是找死!上回让宝军的骑兵偷袭了一次,他们就不知道自己多厉害!这一回,他们敢正面帮蒙古人抵挡我们,必须全灭这一支宝军骑兵!”

  建奴的出兵排阵,与刘大河和曹文诏之前判断的一模一样,就是中路为主,两翼包抄。

  中路差不多六千人,由莽古尔泰亲自坐镇,两翼各千余人。

  “只是不知道宝军骑兵会帮内喀尔喀人断后,还是在两翼帮着保护,估计是两翼其中一翼。”鲍承先道。

  努尔哈赤笑道:“不管了,管他在哪里,派人告诉莽古尔泰,一旦发现宝军骑兵的动向,首先围歼!围歼宝军,比追击内喀尔喀人更加重要。”

  传令官答应一声,策马而去。

  一边进攻,一边且战且退。

  一场大战在广袤的大草原上发动。

  其实蒙古人防备骑兵冲击是有一套的。

  因为蒙古人自己最无敌的就是骑兵,只是因为现在不团结,四分五裂,实力被削弱了。

  但是蒙古人运用骑兵,似乎是天生强大的。

  蒙古军主要作战力量是骑兵,大约30%的冲击型重骑兵,披铁甲,持长矛或骑枪为主武器。

  大约70%的射击型轻骑兵,披皮甲或不披甲,持弓箭为主武器。

  次要作战力量是大量占领地征募的步兵,专业技术人员。

  主要用于维持阵线,城塞围攻。

  蒙古军的主要战术是轻骑兵利用机动性率先对对方阵型的侧翼进行密集袭扰,迫使对方退却或进攻,打破对手的阵型,等到对手阵型开始松散出现破绽,重骑兵开始集团冲锋,一举击溃对手。

  显然,这种纪律严明,轻重骑兵结合的军队是非常可怕的,在当时成吉思汗和前面两个厉害的君主的那个年代非常难以对付。

  重骑兵迫使对方结密集阵型防冲击,但密集阵型又给轻骑兵提供了最好的靶子。

  为了降低轻骑兵火力的命中率,对方又被迫分散队形,这又给了重骑兵冲击的机会。

  但蒙古军在战术上也是有弱点的。

  蒙古人自己清楚自己的弱点,同样也会运用到对抗建奴铁骑上面去。

  首先他们的重骑兵在装备上,马匹上和作战技巧上均不如当时的欧洲和中东的重骑兵,其次他们的步兵很弱,无法给骑兵提供有效的支持。

  要击败一支轻重骑兵结合的军队,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拥有更好的重骑兵和轻骑兵。

  这一点专业度更高的马穆鲁克军拥有,而以马穆鲁克为核心的阿拉伯军就是这样在艾因贾鲁击败了蒙古军。

  虽然蒙古军劳师远征,客场作战,但马穆鲁克兵力要少得多。

  还有一个就是拥有更全面的兵种的军队,重骑重步轻步结合。

  用射程更远命中率更高的轻步兵压制蒙古军的轻骑兵,用防护较好的重步兵维持阵线,掩护轻步兵,防止蒙古重骑的冲击。

  等到蒙古军的骑兵因为伤亡和疲惫而阵型松散的时候,己方的重骑兵发动决定性的冲击,利用素质上的优势,击溃蒙古军的核心重骑兵,从而击溃蒙古军。这样的军队在蒙古横扫欧亚的时候没有,但在更早一点的时候有,就是十字军。阿苏夫会战就很好地体现了重骑重步轻步结构的军队对重骑轻骑结构的军队的优势。

  事实上阿拉伯军队面对这样一支多兵种结合的军队几乎毫无办法,正面会战负多胜少。

  就算是击败蒙古军的马穆鲁克在英明的萨拉丁的率领下,也被鲍德温的十字军打得全军覆没,显然蒙古军遇到了这样的军队也很难占到便宜。

  从战略上来看,地形是抑制蒙古骑兵最好的武器。

  南宋就是依靠中国南方多水多山的地形抵挡了蒙古军数十年。

  依靠大海和崎岖的地形,日本人也能在陆战中击败蒙古军,如果蒙古军踏入多山多林的中西欧,作战能力肯定也会大打折扣,说不定会吃败仗。

  所以蒙古军虽然强,但就算是那个年代,也并非不可战胜。

  现在内喀尔喀部族的纪律性显然与建奴不在一个层面上,战马也不如八旗铁骑,所以他们只能依靠经验,多使用多兵种协同作战,增加了重步兵和轻步兵的数量。

  内喀尔喀重骑兵和轻骑兵的数量也与八旗铁骑持平,甚至在重型骑兵方面,人数还占优。

  蒙古骑兵不太善于在复杂地形下作战,当然蒙古军也不是没有胜过一些著名的山地战役,比如野狐岭,不过那一战毕竟是成吉思汗亲自指挥蒙军士气极高,加上金军指挥自身也有不少问题,南宋自己就是例子。

  1235年金朝灭亡之后,宋蒙战争爆发,到1279年南宋灭亡,历时45年,速度跟魏晋灭蜀吴都有得一拼。

  而且还分为三部分,窝阔台伐宋(1235-1241),蒙哥伐宋(1256-1259),忽必烈伐宋(1267-1279年)。

  窝阔台伐宋,其实已经是兵分四川、荆襄、江淮三路,气势骇人,有一举吞并南宋的企图,结果却陷入泥潭。

  中路军在江陵城下被孟珙击退,东路军进攻庐州、黄州也都打了败仗,西路军倒是连续攻陷阳平关和成都,但随后又在秭归,三国的夷陵,大垭寨附近遭孟珙击退。

  由于三路进展都不利加上窝阔台驾崩,蒙军被迫北归。

  这场战争历时7年之久,而蒙军除占领成都外所得甚少。

  蒙哥伐宋,以蒙哥殒命钓鱼城而告终,由此看,蒙古军在四川-长江防御体系中打得非常苦,几近寸步难行。

  窝阔台攻宋如此总结,蒙古军主力用于西征,攻宋的兵力较弱,且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无明确的主攻方向,加之深入汉淮河网和巴蜀山地,不便发挥骑兵优势,又缺乏水军,故未实现战争企图。

  忽必烈伐宋,又花费7年时间打襄阳(1267-1273),襄阳城破之后又花费两年时间克江淮、临安(1274-1275),4年时间(1276-1279)扫清南方宋军残余力量,南宋这才灭亡。

  以这个思路来看,蒙古军真正打得好的很多战役,比如蒙金战争,而且因为攻城不利也拖了很久、征服花剌子模、哈里发王朝、基辅罗斯、破波兰匈牙利等。

  可以看出大多数地形确实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守军无险可守,一旦碰到不利于骑兵机动作战的地形且敌军兵力充足战意顽强的话,蒙军就很有可能吃败仗。

  1380年,莫斯科大公底米特里与金帐汗国军在库利科沃原野决战,库利科沃名字叫原野,其实是一片沼泽地,方圆百里丛林密布、沟壑纵横,流入顿河的涅普里亚德瓦河、斯莫尔卡河、库尔察河、夏杜比亚克河等多条河流流经此处。

  狭小和特殊的地形使得惯于使用大批骑兵从两侧迂回包抄战术的蒙古军队难以施展拳脚,迫使他们必须使用他们所不习惯的正面进攻,却为小股罗斯军队实行伏击战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经过一番混战,金帐大军崩溃,傀儡大汗战死,掌实权的马麦汗逃走后被脱脱迷失所杀,金帐汗国因此元气大伤。

  蒙古西征时攻波西米亚不胜,双方真正交手的地点是在波兰的克沃兹科附近,当地是一处山隘,使得蒙古先头部队难以实行机动包抄,结果被波西米亚骑兵击退。

  可能同期蒙古军也侦察到波兰以西是大片山地,所以转而向南进攻匈牙利。

  蒙金战争,以后世的视角来看,蒙古军战略方面其实也并没有那么成功。

  从1211年成吉思汗南下开始,到1234年金朝灭亡,蒙古也耗时23年才拿下北方。

  其实以历史经验来看,金灭辽、北宋,清灭大顺等,完全可能更快。

  蒙金战争仔细看记载就能发现,成吉思汗受阻于城池之下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所以战争初期虽然屡战屡胜,真正打下来的地盘却不多,直到木华黎开始采用招抚中原士人的政策,蒙军才一点点吃下北方。

  北方的城池数星罗棋布,真要一个个硬打,不知打到何年何月。

  因此蒙古军惯用的屠城可能反而在西亚、东欧这些地方更有效,因为当地人口相对而言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几番屠城下来也就不剩多少抵抗力量了。

  而在华北屠城却反而使得较为死硬的城池拼死抵抗,估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忽必烈非常重视招抚,灭南宋之战反而可以说是中原王朝传统的尽可能用大兵压境来迫使各城池守军投降的模式。

  因为本身就是骑兵战术的行家,今天即便没有宝军骑兵团和曹文诏所部的帮助,蒙古人也不会在建奴手下吃太大的亏。

  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损失两三万人,便大概率能退到喜峰口一带的长城边上去。

  现在有了宝军骑兵团和曹文诏所部的帮助,战争形势其实将会对内喀尔喀人更为有利。

  一门心思想一战成名的曹文诏有点郁闷,因为他用三百多骑兵,硬是挡住了建奴铁骑千余人的进攻,可建奴才打了一会儿就撤退了,都往宝军骑兵团那个方向去了。


  (https://www.shubada.com/16182/525725953.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