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一百七十四章 起兵东莱(中)

第一百七十四章 起兵东莱(中)


  董昭的有些话确实是老生常谈,可也有些却很有见地,尤其是关于青州黄巾的问题上。考虑到他并不是穿越者之后,这点就更难能可贵了。

  严绍虽然嫌弃他没有诸葛亮、周瑜或是荀彧等那样有名气,但也清楚眼前的人确实是个大才,至少比自己身边那几个只长肌肉的要强的多了。

  “你们觉得公仁的提议如何?”

  正殿内,将自己帐下除了黄忠之外全部的战将都集结起来,严绍把昨日跟董昭谈论的内容告知了众人。

  当然,关于青州黄巾的事情并没有说,只是把对东莱郡的解决措施说了一下。严绍对蔡起的愤恨是毋庸置疑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战争并不是让自己愉悦起来的唯一办法。若是有人能把蔡起的脑袋送上,严绍一样很开心。

  反之要是起兵,不说伤亡问题,单单是粮草上的消耗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东莱郡确实损失惨重,严绍兵力上的优势也是前所未有的高。但守城这东西从来都是不讲道理的,想要攻下黄县跟其他几个城池,需要死多少人严绍自己也不清楚。但是想来怎么的也给有个数百人把?

  若是能避免这个损耗,对严绍的霸业而言是极好的…

  但是董昭的话也提醒了他,青州六郡,北海郡暂且不提,齐国正处于内乱,济南国态度中立,而乐安跟平原都倾向于严绍。不过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严绍的影响力能真的影响这两个郡的事物,北海郡跟另外两个郡的地位是平等的,平起平坐,这也是平原跟乐安郡愿意受到严绍影响的原因之一。

  他们是严绍的小跟班,却不意味着他们就是严绍的归属物,从理论上讲双方都是平等的。而且他们对自己现如今的身份也很满意,一方面能得到严绍的帮助,另一方面又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

  可要是严绍打算突破这个界限,那问题就有些麻烦了。至少这几家似乎不太愿意让自己的身份从跟班,一下子就变成奴隶…

  谁也不敢保证,若是严绍露出野心勃勃的一面,这几个郡是否会跟严绍翻脸。这个时候要是用些温吞吞的办法,恐怕反而会助长这几个郡的抵触心理,也会给他们准备的时间,到不如快刀斩乱麻,直接解决全部的问题。

  那时被严绍兵马吓住的其他几个郡,说不定会直接献城。就像历史上的韩馥对袁绍一样,那时的韩馥坐拥冀州,是天下最大的诸侯之一,而袁绍?说的好听是个枭雄,说的不好听就是寄人篱下,只要韩馥断了他的补给,袁绍怕是就要栽个大跟头。

  可惜的是,韩馥却是个胆小如鼠的家伙,居然被人给吓住了,将自己的辖地跟一切都献给了袁绍,最后更因为过于惊惧的关系,居然在厕所里面自杀,实在是丢人现眼到了极点——————当然,他的存在也让很多人明白过来,这个世界上不但有着枭雄,也有着许多跟他一样的普通人。

  ——————————分割线——————————

  “我赞同公仁先生的看法…”听完叙述,管亥第一个表态,看上去很有些兴奋的样子。

  也不奇怪,作为好战派,他可是北海一系里最崇尚武力的了。再加上这次蔡起过来找死,在他看来最好的反击手段就是把蔡起从他的被窝里揪出来,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将其处死!

  若是非要等着他们内部有人背叛,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周仓跟武安国也点点头,跟管亥是一个心思,对他们这些头脑一根筋的人来说,还是真刀真枪的去拼更简单直接一些。

  到是太史慈跟赵云等想的要更多一些,但也比较赞同董昭的看法。

  想要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劝降其他几个郡,确实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到不如起兵先找一家杀鸡儆猴,等到其他几个郡都怕了,自然也就会把地方献出来——————至少不会多出许多麻烦…

  “公仁的提议确实不错,若是我等就这么西进,齐国内乱不休或许比较好解决,可是乐安郡跟平原君恐怕未必心甘情愿的听从我等,还有那个济南国,一直以来都保持中立,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不过这次只怕就很难在保持这种姿态了…”其实济南国的态度到是不难理解,在焦和死之前,青州的局势还是比较平稳的。齐国加上东莱郡,对抗北海加上平原跟乐安。

  这其中齐国的实力是所有郡里面最强的一个,就算兵马比较少。好歹也是家大业大,作为当年齐国的根基之地,齐国的富饶不是其他几个郡短时间能赶上的,就算是北海也是如此,唯一吃亏的就是摊上焦和这样的刺史。

  还有东莱郡,也有一定的实力。

  反观严绍这边,北海确实强盛,但更多的还是靠着严绍这个君主还有他手底下的部将们。至于平原跟乐安,一个是黄巾的重灾区,一个则是被黄巾闹腾的不行,要不是严绍帮忙,恐怕连郡的治所都被攻陷了,这两个军的实力如何也就可想而知。

  从数量上相比,这几个郡固然是三比二的形势,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双方却有那么一点势均力敌,至少在外人看来是这样的——————严绍到是觉得,凭着太史慈等人,想扫荡青州还是没问题的。

  既然青州的局势比较平衡,济南国又何必着急战队?

  若是支持焦和,一方面得罪了严绍,另一方面将来万一有事,想要得到北海郡的支持就很难了。

  至于支持严绍?到是不怕得罪了焦和,可是势力平衡必然倾斜。如今的济南相到是不太愿意对另一个理论上平级的年轻人卑躬屈膝的,更不希望自己莫名其妙就成了别人的臣属,那么,中立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现在严绍跳出来想要统一整个青州,谁知道济南国还会不会这么淡然?

  但要是先来一个杀鸡儆猴,把东莱郡先夷为平地,然后再让蔡起付出应得的代价,受到震慑的其他几个郡,恐怕未必就愿意违背严绍的意思,如此一来,严绍便可以挥军跟袁绍、曹操等人争锋了…

  ——————————分割线——————————

  互相商谈了一阵子,决议也就被下达了…

  刚刚返回北海,还没有歇息多久的几千兵马,连同严绍的一千敢先军跟八百锦帆军一块,得到了动员。

  当然,这个时间恐怕会有点长。其他兵马也就算了,好歹是在北海停留休整了一段时间,但是敢先军跟锦帆军就不一样了,不说这一路上本来就折腾,何况这次为了尽快赶回来北海,他们还日夜兼程,战马都累坏了,就连人也是如此,不休整一段时间想要出发有些困难。

  “不过,眼下公务如此繁多,还有这么多的事物要来筹备,主公就这么跑过来,未免有些…”房间里面,看着跑来找自己的严绍,董昭苦笑起来。

  他会苦笑到不是因为严绍来找自己,说实在的,如果只是单纯的摆放恐怕董昭反而高兴,这说明自家的君主跟自己关系还算是不错。

  问题是现在董昭已经是严绍的臣属,而且作为唯一的谋士,还需要肩负起很重要的职责,别的不说,这次动员兵马的粮草跟其他方面,就需要董昭来负责,他又只有一个人,则然是忙的热火朝天,对严绍的打扰‘骚扰’也就显得有些…

  无奈…

  “其实我来这里,正是为了此事…”从桌案上抽出了一份公文来,看了一眼,觉得脑袋有点疼,严绍连忙把公文给放下。“公仁乃是当世大才,这点绍已经知晓,然而所谓多多益善,如今单单一个北海的事情,已经让公仁如此操劳,将来要是得了青州,公仁的身子骨恐怕就………所以我来正是想要问问公仁,可有什么相熟的,才华过人的人才引荐一二?”

  却是严绍想起了一件事情来,这年月的一些士子彼此都很熟悉,尤其是那些有才华的人更是如此。比如说诸葛亮跟庞统还有徐庶他们,基本上就相当于是一个老师门下的,还有这个时代的其他一些谋士,应该说有的确实是不太互相认识,但是有些就可能会比较熟悉了。

  别的不说,单是一个荀彧就给曹操举荐了包括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在内的大量人才,很是充实了一下曹操帐下的谋士群体。

  董昭既然也是个有才华的人,说不定也能认识那么一两个同样等级的人物。就算不是荀彧或是郭嘉这个级别的,陈宫这个级别的也不错啊——————当年要是吕布能多听听陈宫的,说不定还不至于被溢死在白门楼上面。

  而要是能多几个谋士帮忙,至少将来处理政务或是其他的一些事情,也能宽松上许多,就连商量事情也能多几个人。

  听到严绍的话,董昭也不由得沉思了一下。

  严格的讲,他到是真的认识几个大才,至少才华绝对不逊色他的,若是能引来,至少对严绍的大业而言绝对是一个力助。只是认识归认识,对方愿不愿意来却是另一回事了。

  “昭确实是有那么几个好友,也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路途遥远,再加上战乱频繁,是否还能联系的上却很难说…”想了想,董昭先把锅甩了,不然要是人家没看上严绍,拒绝过来,岂不是就显得很尴尬了。

  “除此之外,昭提议主公可以在青州本地多寻觅一下,或许能有收获…”

  “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青州的大才藏的实在是太深了,根本就找不到…”严绍也有些苦恼,这种事情他之前就干过,可惜的是基本上没找到什么能用的,唯一算得上收获的也就一个武安国了。董昭是自己送上门的,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严绍招揽了。

  这让他有些怀疑,青州是不是人才太少了些?不然怎么会匮乏到这个程度。武到还算可以,一个太史慈,一个管亥,一个武安国,都算是不错了,可是谋略方面,这个就真的…

  “不然,如今北海就有一个大才,主公为何不去拜访一二?”听到严绍这么说,董昭神秘的笑了一下。

  “你是说?郑公?”严绍若有所悟。

  “正是!郑公乃当世大贤,就连之前的大将军何进也曾经拜会过他…”

  “不然,不然,郑公固然是当世大贤,可是之前大将军何进都无法请他出山,何况是我了,而且郑公在家乡隐居,聚徒讲学,专心经术,著书立说。哪有功夫来帮我?”

  严绍跟董昭说的郑公,就是郑玄。

  郑玄可说是当代的大儒,经学上的大家。如果说蔡邕已经算是文学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了,那么跟郑玄相比就远不及了。甚至可以说,要不是蔡邕有一个好女儿,只怕也不会有多少人记得有这么个人。

  但是郑玄却不一样,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对这种人物却是一点兴趣也没有。他更喜好的还是善于军谋的奇才,而不是这种经学大儒——————儒学再厉害有什么用,乱世之中,还不如一把刀来的有用…

  再加上这家伙又是出名的不仕,严绍也就没有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就当是自己的辖地上没有这么一个人。这么做固然引得郑玄那些弟子们有些非议,觉得严绍不尊重自家老师,但是却很得郑玄之心,当然,老头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就是了。

  “不然,不然…”董昭大笑着摇了摇头。“主公却是想差了,昭并不是劝主公去寻郑公,而是郑公的弟子们啊。郑公弟子数千,比之至圣先师都要多上许多,这其中难道就没有能让主公看得上的了吗?主公守着这么一个聚宝盆,又何必徒费力气去外面寻找呢?”


  (https://www.shubada.com/16064/350871788.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