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丘区(八)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丘区(八)


  邵元义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来到丘陵深处的罗汉镇了。这个地处卡马匡河中上游、有着大片野生蜜橙林的地方几乎占用了他三分之一以上的工作时间,每次不是来此地巡诊(兼做疾控宣传),就是来此给该县各乡镇的村卫生员(即俗称的驻村医生)们上课,几年时间下来,这腿都跑细了一圈——全是走山路走的。

  当然了,随着地区行署拨款、西湖县援建的卡马匡河中游河道疏浚拓宽工程的完工,该河中游地带的航运条件大为改善,72吨级小火轮可直通到中游地带各处,这无疑大大改善了罗汉县的交通运输水平,使得该县大量的农产品(主要是水果)可以通过河道运输到下游消费能力更强的西湖县、平安县、镇海县、神武县等地,对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意义极为重大。

  而也是托了河道疏通的福,这回邵元义前往罗汉镇巡诊时,便搭乘了一艘往罗汉镇码头运杂货的船。这艘船是一艘私人买下的72吨级小火轮,属于国营内河运输公司淘汰的老旧船只(该公司现已开始逐步增购吨位更大的内河运输船,比如150吨级的),目前在卡马匡河中下游一带五个乡镇之间跑运输,效益还算可以。

  这艘船从大丰港起运的时候装了很多农机配件、饼干、精制面粉,在行至牧草岭乡时又装了一些腌肉,在红星农场装了一些奶酪、黄油,在新城乡码头又装了一些乡间自酿的廉价烈酒,顺路还捎了十余个去县城的乡人,可谓把船舱利用到了极致——一路航行的时候,邵元义屡次看见河水几乎都漫过了船舷,这令他在怀疑船只会不会沉没的同时,心里也在不断痛骂为了赚钱不顾安全的黑心船老大。

  好在他的运气还不错,船只最终安全抵达了终点——罗汉镇码头。此时天已蒙蒙亮,码头上已经有三三两两卖早饭的摊贩或饭馆,所售的无非是炊饼、油条、馄饨、汤圆、豆腐脑之类的食物,味道还算不错,于是邵元义决定花几角钱请全班学生们围坐着吃了顿热气腾腾的早餐。

  吃完早餐又稍事休息了会,天光便已经大亮了。码头上唯一一台蒸汽吊杆已经“突突”地开始了工作,一筐筐水果、一袋袋小麦、一块块木板(烘干、切割完毕的)就这样被吊装到停在简易码头边的某艘船上。而在这艘船的旁边,还有五六艘船只在排队等待卸货或装货,有些等不及的船老大就先行上岸蹲在码头边的树下搓起了麻将,倒也逍遥。

  码头附近其实已经算是罗汉镇乃至罗汉县最核心的区域了,这里的人口全县最密集、富户也最多,商业自然也最繁荣——当然在邵元义这种见过大世面的人看来,罗汉当地人引以为豪的码头商业自然是不能和外边大城市比的,但他却不会和这些乡下土包子们一番见识。

  不远处敲了一阵清脆的铃铛声,原本正在给一匹小马驹洗刷的少年立刻放下了水桶和刷子,慌慌张张地跑到了一堆还冒着几缕青烟的柴火堆边,用铲子三两下拨开了一堆余烬,然后扒拉起了两个埋在土里面的红薯,急匆匆地走远了。

  “娃要上学去了。”慈眉善目的饭馆老板给众人上了一碟花生,花生颗粒饱满,显是上等的进口南非花生。

  “眼下这才敲第一遍铃,过会等敲第二遍铃若还未至学堂者,教习先生怕是要罚站了。”老板继续呵呵笑着说道,但随即他好像又想到了什么似的,便叹了口气,道:“只可惜这娃不是读书的料,零分也不是考一回两回了,俺见着读书读不进去,几次想把娃领回来给我打下手,都让学堂的先生给否了。他们说俺娃至少也得读到小学结束,多认些字总是好的,以后便是去学着修修农机什么的也是条出路。俺寻思着这话也对,就先让他在学堂里混着吧,等明年花些钱给他拜个师傅,跟人学着怎么修那啥马拉收割机,以后也不至于没饭吃。”

  “这倒是条好路子。”邵元义点头赞许。

  事实在在如今的东岸,农业毕竟还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产业,同时也是吸纳了最多就业人口的产业,可以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也不为过。而在农业生产秩序稳步发展了二十多年的现在,畜力收割机(一般是马拉收割机)、脱粒机、蒸汽犁等农业机械开始在农村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这样一来,农机租赁公司、农机配件作坊、农机修理作坊等小微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冒了起来,渐渐与种子公司、农产品加工厂(兼出售豆饼等肥料)等企业一起,成了农业这个庞大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位小饭馆老板想让自己这个读书没指望的孩子去拜师学艺,学习如何修理各类农业机械,确实也是看准了这种趋势,而邵元义同样也对此深以为然,并认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随着国内人口数量的日渐增多、新开垦土地的日渐增多以及和国际粮食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农机修理这个行业怎么都不会没落,怎么都会有一口饭吃的。

  吃完早饭后,饭馆老板大方地给每个人的水囊里都灌满了热气腾腾的面汤。向老板致谢后,众人很快便走着来到了乡政府——就在乡中心小学隔壁。

  以前邵元义认识的那位乡长已经高升副县长了,这时新上任的镇长出身大鱼河青年干部学校,在平安县某村任职多年,因政绩出色而调任罗汉县罗汉镇担任镇长,前途极为光明。而他本人对于邵元义再度来到镇里给大伙培训基层卫生员也极为感激,一个劲地说要请大家吃酒席,只可惜几年时间过去了镇里的财政依旧不宽裕,此事就只能尴尬作罢。

  好在邵元义也不以为意,他现在上午给众人讲课,下午在乡政府大院外坐堂门诊,与乡里的几位医生一起给大伙看病,当然收费也很低廉,且这钱将用在维护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上面。

  邵元义看病的方式令镇里一些由大明药店学徒转职来的医生们大开眼界,比如他竟然会用一些奇怪的管状物体(简易听诊器,橡胶管制作)贴到病人胸口去聆听心跳的声音,以判断病人的心脏有没有问题;比如他还会把一些橡胶制作的皮套套在病人的手臂上,然后往橡胶皮套内充气,使其膨胀阻断支动脉循环后聆听脉搏声音,据说这是为了测血压什么的——在今年年初卫生部颁布的医疗保健标准中,明确指出血压的测量是重要标准之一——当然目前也仅仅是在大城市流行而已,至于罗汉县这种偏僻内部丘区乡镇,自然是不可能与闻的了。也就是邵元义这种土豪闲着蛋疼去平安县自费买了全套新式医疗器械,这才有机会让这帮乡下土包子们开开眼。

  邵元义甚至还隐约听说,自然科学研究院医学所的那帮人,还在与大鱼河医疗高专联合鼓捣出一个有趣的玩意。那个玩意据说非常复杂,目前尚在研究阶段,大体是一台设备、一个电表和几个水桶,据说可以测量病人心脏跳动时的传导电流。因为他们认为,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有一股电流从右心跨过左心,而一旦心肌损坏,那么这股电流也就没了,因此他们急切地想测量这股电流以确定心肌损坏的程度。

  据不可靠的消息,用这种设备测量心肌电流时需要病人把四肢都放在水中,操作极为复杂。无奈目前东岸的电表灵敏度极低,且精度和可靠性都很低,完全无法跟上科学家们这种天才的设想,故研发进程只能暂时停滞了,估计今后几年乃至十几年内是没法解决的了——但毫无疑问这并不影响此种测量病人心肌方法的开创性。

  邵元义当然无法买得起这种设备——更别提这种设备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研发成功了——但作为医疗仪器的发烧友,他还是很喜欢收集、摆弄一些新奇的医学器械的,以满足他探究人体奥秘的旺盛的好奇心。

  在一连看了几天诊治了数十位病人后,12月31日——1656年的最后一天——邵元义终于准备收工回家了。临行前,他则细细嘱咐自己的学生小心地将各类仪器、药品分门别类打包装好,准备塞进行李内先行运回家。至于他本人么,据说还将在这里待一个多星期,见一见县里面的知名人物,联络一下感情,以为了今后在这里开展业务提供帮助。

  什么?你说邵医生要在这里开展什么业务?拜托,麻烦打听下邵医生的身份,他可还身兼“乡村银行家”、牧草岭肉制品厂合伙人、牧草岭乡中心小学课外辅导员等多个头衔呢,他来罗汉县开展业务又有什么稀奇的?(未完待续。)


  (https://www.shubada.com/16050/97450688.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