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三百九十六章 河间(三)

第三百九十六章 河间(三)


  徐仲武跟着一支探险队进入这片山林已经有好几天时间了。沿着山间小路艰难行走多日,一行人是疲累交加、苦不堪言,不过好在山茶堡也快到了,这令大伙儿略略有些轻松了起来。

  “徐哥,以后那些夷人雇佣兵和克兰迪夫子是不能再请了,一个个惫懒成什么样?一旦有事,就凭他们,我还真不放心。”腰间挎着两把1633式燧发手枪的陈嘉从队伍后面赶了上来,朝领头的徐仲武说道。他们两人打小就认识,感情自是不一般。这次徐仲武带人来到山茶堡一带经营马黛茶生意,陈嘉便跟了过来,兄弟俩算是正式搭伙一起闯天下了。

  对了,徐仲武是东岸富商徐文选的次子,原本在老爹的榨油厂里做做管理,娶的媳妇也是其父生意上的伙伴。原本按照他父亲的设计,徐仲武的一生大概就是在家族企业内厮混度日,只不过,或许是受不了拘束,也可能是忍受不了长兄若无若无的白眼,徐仲武便自己筹了笔钱,然后募了些护卫及帮闲,约了好友陈嘉一起,便跑到偏远的山茶堡一带做起了马黛茶生意。

  话说近些年由于近水楼台的关系,马黛茶这种南美特有饮料在东岸是越来越流行了,销量也是与日俱增,而这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市场。不然,你以为这么多人跑到河间地区的台地森林里讨生活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抢占当地的马黛茶资源么!

  至于说河间地区的马黛茶资源位于何处,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在后世阿根廷米西奥内斯省的森林南部边缘一带。在这块面积辽阔的土地上,由于少数西班牙殖民者的努力,该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瓜拉尼人)渐渐发展起了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方面真正的文明,少数用当地岩石材料建成的建筑物平地而起,向外界展示着殖民者们与众不同的地位与财富——当然了,这些地方离山茶堡还有一定的距离,西班牙殖民者们与东岸外来者也隐隐有些不对付,因为“贪婪的东岸人”抢走了大片的森林,而森林里则满是野生的马黛茶,这怎么能不令西班牙人痛彻心扉呢?

  西班牙人不是没有过反抗:向上级殖民政府汇报、唆使信教的瓜拉尼人袭击东岸外来者、在中立的瓜拉尼部落中散播抹黑东岸的谣言(其实是不是谣言还真的很难说)等等一切手段他们都试过了,可在被利益驱使着的一波波东岸人的前赴后继之下,势单力薄的西班牙殖民者顶不住压力,只能无奈退让,最终被东岸人抢去了大片野生茶场。

  山茶堡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在时任乌江地区警备司令的廖逍遥的默许与推动下,三百多名携带武器的新生代东岸人跋山涉水来到此地定居,然后就地砍伐木材修建堡寨,公然开始了武装殖民——当然对外的名义是进行贸易。

  而在这一批先驱者于河间地区站住脚并将第一批马黛茶发往东岸卖出后,越来越多受利润驱使的商人带着佣兵、雇工们来到此地,抢占野生马黛茶场,一时间周围乌烟瘴气、混乱不堪。好在这样的混乱状况并没有持续太久,有山茶堡这样一个暗地里的殖民机构的协调下,各路商人很快就划分好了各自的茶场范围(一如南边相思乡那里划分各自森林范围一样),然后开始各显神通,不断招募人手前来这里采摘马黛茶。

  由于野生马黛茶多长在森林之中,所以这些外来劳工们需要深入森林、历经艰险,才能采得此茶。徐仲武来过此地不止一次了,他清楚那些劳务工们在山林丛莽中披荆斩棘,开辟出小道,然后将马黛茶树上剪下的枝叶成捆地运往集中地(即山茶堡)。在集中地,劳务工们燃起篝火,进行烘烤、焙制叶子的第一道工序,然后再想办法运至三四十公里外的乌拉圭河畔,通过船运送达东岸内陆市场进行销售。

  徐仲武等人便是收购、运输马黛茶的二道贩子,他们在山茶堡一带收购经过初加工的茶,然后再运回东岸国内,利润其实是相当丰厚的。这次他们从河畔码头来到山茶堡(后世米西奥内斯省奥韦拉市)收购马黛茶,数十公里的山路几乎全程都笼罩在了恶劣天气之中,而这显然才是陈嘉口中众人“惫懒”的原因所在。

  徐仲武闻言只是叹了口气,然后拍了拍小兄弟的肩膀,低声道:“我去年托孙春阳南货铺的船队回温州老家请一些乡人过来东岸帮衬,眼看也快到了。等这波族人来到后,我们就把那些贪生怕死的克兰迪人全换掉,做事还是自己人放心,遇到困难时也更加齐心。你也知道的,那几个登州商人以前就遣人回登莱招募乡邻来帮忙,你看现在他们的生意做得有多大,我们得学着点。”

  两人交谈间便随着队伍进了山茶堡。堡内此时已经云集着大量商人,徐仲武放眼望去,只见到处都是在口沫横飞侃价的粗鲁汉子,他们买的大多是马黛茶,少数还买些烟草之类的商品——烟草也是本地种植的,在破坏性的森林采伐之后,本地一些定居东岸农民们开始尝试种植烟草同时进行改良,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并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开始大规模销售。

  而除烟草外,山茶堡乡政府也在乌江地区行署的授意下,从远东明国引种了一定数量的油桐,盖因他们发现本地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这种原产于明国的植物生长,于是便花费不菲的代价从明国进行了引种,并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毫无疑问,这是一项着眼于未来的投资,因为从桐果中能提取出价值很高的工业用油(可用来制造油漆)。

  如果说在气候适宜的山茶堡一带开办油桐种植园是着眼于未来的投资的话,那么华夏东岸共和国农业部派员在这里试种茶叶就更是一项超前的投资了——农业部的人员在经过大量比对后研究发现,本地的气候与中国一些产茶区非常相似,应该可以进行茶树的移栽。

  事实上后世阿根廷在1930年从中国引进茶树在本地进行试种,然后很快就获得了成果,原因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环境、气候都和中国产茶区相似,当时米西奥内斯省一度开办了3万公顷的茶园,科连特斯省开办了2700公顷,茶叶总的年产量为8.8万吨,出产的米西奥内斯茶沏出后色味浓郁,很受欢迎并大量出口英国,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如今东岸人既然已经在本地开始了茶叶的试种,那么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茶叶种植园在本地一定会大有搞头,并最终发展成除马黛茶、桐油外的第三大拳头产品。

  不过如果你认为东岸农业部仅仅是派人进行了茶叶的试种的话,那么你就太小看他们了。事实上他们也在本地小规模地展开了咖啡、香蕉、菠萝、早马铃薯、甘蔗、薄荷(提取香精)、亚香茅、希麻巴等作物的育种及研究。后世这些作物都是米西奥内斯省的传统作物,东岸人虽然不知道这点,但他们凭直觉觉得经过一定程度的育种改良后,本地应该都能大规模种植这些极具经济价值的作物,从而获取不菲的利润。

  而往这里倾注的资源越多,东岸上下也越发觉得这里确实是块宝地(事实上他们觉得整个河间地区都是块宝地),进而打算通过什么手段把这里全占下来——这一天似乎也不会太遥远了,相信到了1658年下半年,随着西班牙菲利普国王全面批准东岸投资西班牙殖民地,届时肯定会有大量的东岸人光明正大地跨过乌拉圭河,然后打着投资的名义到河间地区圈地殖民,并最终把这里变成东岸的“美索不达米亚”——意为富饶的两河之地。

  徐仲武、陈嘉二人在山茶堡里待了好几天,几乎将手头所有的银元、支票都换作了马黛茶,然后便将这些货物一一打包固定到了骡马背上,准备尽快离开此地前往乌拉圭河畔的码头——没办法,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利润,不能不抓紧。

  而就在他们出发的那天,又一队四五百名流亡至东岸的奥斯曼帝国加尼沙里军团士兵携带家属来到了此地。徐仲武隐隐听人说,这些奥斯曼人在山茶堡稍事休息几天后,就将南下建立一个新定居点新集乡(位于后世波萨达斯南边的阿波斯托莱斯市),因为农业部的专家们在经实地考察后觉得那里可能比山茶堡一带更适合引进的中国绿茶茶树的生长,于是便打算在那里增设一个定居点,以茶树引种和栽培为主。至于说那片土地上的瓜拉尼原住民们怎么办?呵呵,还能怎么办?你觉得那些加尼沙里军团士兵手里的火枪是烧火棍么?又或者你觉得他们都是一帮善男信女?(未完待续。)


  (https://www.shubada.com/16050/96473779.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