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一百八十章 运输线、生命线(五)

第一百八十章 运输线、生命线(五)


  没完没了的谈判持续了好几天,一直到8月14日,即范博伊宁根即将启程赴哥德堡的前一天,双方才最终达成了大部分协议。而由于听说本土那边也在与荷兰人的代表(海默.德扬总督)谈,因此莫三打算再等等,看看本土那边怎么说,免得这边自己还有什么没考虑到的,又或者擅自答应了对方什么条件,坏了整体布局。

  不过在此之前,他已经写信回本土请求本土调集部分闲置的运输船,向荷兰出口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类物资(具体名目由荷兰人提供),这是一件对双方都又好处的双赢事情,本土应该不会拒绝。

  本土交通部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协调运力,挤出一部分船只(至少1.2万吨的运力)往荷兰装运物资。莫三估计,15艘650吨级的笛型船、4艘300吨级的冷藏船还是能够凑得出来的,若是随行护航的军舰再用富余的船舱装载部分物资的话,那差不多就够了。

  而由于东岸人的运输船普遍吨位较大,载货量比荷兰船多,因此这些船只的运力差不多相当于50艘荷兰远洋船的运力了(荷兰远洋船吨位大部分在200-300吨之间),如果专门往阿姆斯特丹运输物资,对荷兰人来说不无小补,值得他们让渡一些本就没甚油水的利益了——图莱尔商站濒临破产、莫斯科市场本来也才刚刚开拓、瑞典市场上最赚钱的也都拢在自己手里——更何况,东岸人还允诺其本土在战争期间向荷兰东、西印度公司开放,他们的船只可在东岸港口自由停泊、躲避,必要时候,东岸本土还会组织船只往荷兰殖民地运输物资,以确保他们不被英国私掠船封锁。

  8月15日一大早,莫三、范博伊宁根二人在这份被称做《旅馆密约》的草本上签了字——在本土消息传来之后,莫三才会与对方签订正式文本。这份文本一式两份,没有见证人,有效期三年(1652年8月15日-1655年8月14日),三年期满后如双方均无意见可再自动延长三年。

  说实话,这是一份非常优厚的商业、政治合约,东岸人获得商业利益,荷兰获得至关重要的物资——这在战争时期的作用绝对不可低估,而由于英国人此时尚未敢于对悬挂其他国家旗帜的商船也实施拦截行动(或者说不屑于,因为其他国家的商船数量有限,远不能弥补荷兰的损失),所以东岸的运输船应该能够将大量物资以一个比平时高企的价格(荷兰人已经不是太在乎价格了,他们只关心数量)运进联省共和国。与此同时,荷兰海外殖民地的物资运输必要时候也必须由东岸来承担。

  国内造船产业估计又要迎来新一轮爆发期了!莫三摸着下巴满意地想着。

  双方谈完了这些事情,出于礼节方面的需要,莫三和随从们一起,将送范博伊宁根到荷兰省北部赞河流域的一个偏僻小港口。他接下来要出使瑞典王国,为联省共和国的未来而奋斗。至于莫三本人么,也将顺便去拜访一下当地的一些著名商人,打算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多结识一些荷兰大批发商,这对将来华夏东岸共和国拓展欧洲市场有着极大的好处。

  如果不是这场妙到极处的战争,东岸人又怎么能够有机会结识这些难得一见的荷兰大商人呢?更别说还有机会见到德伦特议长这类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荷兰领导人了!呵呵,这场战争来得太妙了,太及时了!

  “赞河周边地区现在是整个荷兰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这个行业大约雇佣了超过一万名工人,一艘弗鲁特船从船东提出设计要求到最终交付,一般只需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不过阿姆斯特丹郊区的萨尔丹造船厂(荷兰最大的造船厂)曾经只花了七天时间就组装出一艘海船,这震惊了整个尼德兰。”马车行走在还算平坦的北荷兰省的公路上,闲极无聊的范博伊宁根用略带自豪的语气向莫三介绍道。

  莫三掀起窗帘,看着玻璃窗外那条静静流淌着的小河,用肯定的语气赞道:“很不错的工业区,更难得的是所有人都忙忙碌碌的,河边的码头船台上到处都是在建的船只。另外,看起来你们造船的机械化程度要比其他国家的人高不少,这也是你们成本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莫三所说的机械化指的是河岸边大量矗立着的风车。这里邻近河流,交通方便,同时附近终年有着免费的风力可资利用——在极少的没有风的天气里荷兰人还可以利用一下水力驱动机械,虽然这些水流流速偏缓,但总比没有好——这给发展机器工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至少眼前这些船厂就大量利用风车锯木材造船。

  “1582年的时候,阿尔克马尔建造了第一架工业风车;到了1630年的时候,赞河地区已经有了191架工业风车了,其中约30架在城里,其他都在赞河两岸。人们一开始利用风车抽水排水、从种子中榨油、将谷物脱粒、将破布烂渔网捶成纸浆造纸等等。”范博伊宁根看了一眼赞河两岸密密麻麻的风车,解释道:“而1592年的时候,科内利斯.科内利松成功地用一个发明的机轴将风车的圆形运动转化为锯子的前后运动,从这以后,工业风车便在造船领域大行其道。现在,因为地理优势的影响,阿姆斯特丹的造船产业有渐渐向赞河及其附近地区流动的趋势,也许过不了多少年,整个荷兰省的造船工业就将大部集中于此了吧,而阿姆斯特丹曾经辉煌一时的造船业将成为过去。”

  “当然了,由于贵国学者在齿轮渐开线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我国的工业风车现在开始大量使用新设计,效率为此提高了很多,风车故障率大幅降低,寿命也得以延长。”范博伊宁根继续说道:“现在大部分工业风车使用的都是从贵国进口的钢制齿轮,很遗憾,我国生产的齿轮无论从精度还是使用寿命上来说都不过关,使用起来并不经济。”

  莫三点了点头,说道:“我国政府会信守承诺,安全、及时地将名录上所载的物资送达这里。另外,我看离河稍远的内陆地区也有很多风车,但却不是锯木的,那是做什么的?”

  “那是榨油的。”范博伊宁根简略地说道,“以前是用来榨橄榄油,但现在恐怕也要拿来榨豆油了。作为你们将那船精制面粉出售的回报,特里普先生决定向贵国再订购两船大豆,其中大豆运到这里来榨油,豆粕则运到弗里斯兰省,那里常年种植烟草,土地贫瘠得很,急需堆肥。”

  在欧洲这么多年,交游广阔的莫三自然也是清楚伊莱亚斯.特里普这个曾经的阿姆斯特丹最有权势的商人之一的趣闻了,他从一个不甚富裕的驳船船主的儿子起家,通过与烈日商人德海尔的妹妹结婚(穷小子傍上富家千金……),然后苦心经营家业,最终将特里普家族推上了阿姆斯特丹最大的一批商人家族序列——后来他的大舅子甚至都要仰仗他照顾。

  1636年伊莱亚斯去世前,还为他的儿子小特里普定下了一门很好的婚事,女方是比克尔家族(荷兰名门,祖上曾担任过荷兰执政)的伊丽莎白,两人今年刚刚完婚。而伊丽莎白的姐姐,历史上后来嫁给了现在的荷兰执政德维特。

  这种金钱与权力的结合,在如今的荷兰已是司空见惯之事,新晋商人家族急需老牌政商家族的照拂,而暮气沉沉、投资日渐保守的老牌家族也需要冲劲十足的新鲜血液的帮助,因此这种联姻对双方来说就是各取所需的必然了。

  此次那船东岸精制面粉的买主就是刚刚结婚的小特里普了,这个家伙为了回报东岸人(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又通过政府渠道向东岸订购了两船一千吨的大豆,并指明要运到赞河河口附近。

  莫三对习惯食用橄榄油的荷兰人为何买大豆榨油有些奇怪,但这并不是他考虑的重点——荷兰人要买就卖给他们好了,反正东岸国内的大豆库存也很多,去库存加赚钱加培育市场,一举三得——莫三所真正关心的,主要还是能不能够见到特里普先生,并借此搭上话,那样可就太爽了,说不定能为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工农业打开一片崭新的市场呢。

  想到这里,莫三又不由得再度感谢了一下这场战争、感谢了一下英国海军,没有他们的不懈努力,荷兰人就不会饱受物资短缺的痛苦,那样如德维特、范博伊宁根、特里普这些荷兰老牌政商家族的嫡系成员,还是莫三能够轻易见到吗?

  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根本不可能的!当年在巴黎被傲慢的法国人当做臭虫一样赶走,莫三可是记忆犹新呢,比法国人还要傲慢的荷兰佬,呵呵,不把你轰出去就不错了!

  “感谢英国海军的努力!”莫三在内心“真诚”地默念了一句。(未完待续。)


  (https://www.shubada.com/16050/81779440.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