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金饭碗
赵云为什么要优待山田大纲?
自不是因为他尊老爱幼。
曾在江南驻防的赵云,曾见过因倭寇烧杀抢掠失去家人的大夏百姓,曾听过因倭寇来袭,毅然反抗,最后被倭寇折磨致死的英勇故事。
放眼整个大夏军方,没有几个高层比赵云更明白倭寇的秉性,他知道倭寇在失势时有多么卑微,也知道倭寇在得势时有多么猖狂。
这是一个残忍的种族,匈奴跟他一比差点意思,可能也就女真能跟它五五开。
这么了解倭寇的赵云,试问他又如何尊老爱幼得起来?
他此时优待山田大纲,不把对方当成败军之将,只有一个原因。
他想要给自己这支远征队伍找一个向导,甚至一个倭奸,一个对倭国统治阶层仇视无比,自愿出力的倭奸。
又安慰过山田大纲两句后,赵云起身出了营帐。
“看住他,态度好些,不过绝不能让他离开你的视线。”
对两名亲兵吩咐过后,赵云径直走向帅帐。
“如何,那老倭寇好应付吗?”
昨日拔城,今日进军,周瑜早已站在帅帐中等待,见赵云走近,笑着询问。
“看着很好用,不过具体如何,得看看能不能找到他儿子的下落。”
赵云随口回答。
他对山田大纲说,要让两人父子团圆,并不是玩笑话。
儿子已经当过一次倭奸,如果能找到的话,这对父子就是他们此行最重要的基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甚至比他这个副帅更加重要。
“好,有需要就跟我说,我可以帮你唱白脸。”
二人分坐两侧,仔细看着早已烂熟于心的地图。
片刻,周瑜道:“赵兄,眼下新罗已经拿下,我准备调集船只赶来,直接从新罗出航,直抵倭岛,你认为如何?”
“我认为可行,不过需得在新罗城中留下足够人马,还得加固汉江的巡防,新罗此处的倭寇可还不少。”
“赵兄说的不错。”
周瑜赞道。
“既如此,便在新罗城留下两千兵丁,再放两艘舰船入江,可保此地不失。”
决议过后,周瑜将命令下发。
中午时分,便见大军拔营,一路朝着东方行进。
……
四月末,清明方过不久,连绵半月的阴云终于褪去,露出悄然探头的太阳,在这般好天气下,不少大夏京城的百姓也决定出城踏春,放松压抑的心情。ωωw..net
一辆由骑卒护卫着的普通马车,也从官道上行过,看目的地,正是大夏京城。
还未入城,马车便在朝外涌出的百姓浪潮面前被迫停下。
车马停歇,似是惊动了车中的人,布帘随即被拉开,露出一张满面白须的脸庞。
“侯爷,出城的百姓太多了,不得已停下,您莫见怪。”
骑卒中,一名盔甲样式明显不同的年轻将领策马来到马车边,带着歉意道。
“无妨,百姓的事更重要。”
虽这么说着,杨林却没有放下布帘,反而满心疑惑观察着。
在他的印象中,唯有逃难才能有这么多百姓同时进出城池。
可这里是哪?这里是大夏京城,总不能有外敌打来吧?看这些百姓的模样也不像啊。
谁家百姓逃难还笑呵呵的。
“这位小将军,杨某想问一件事。”
还未离去的夏军将领闻言,勒住了缰绳。
“侯爷但问无妨,只要是能说的,我又知道的,在下肯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杨某有些奇怪,这些百姓是去干嘛?”杨林猜测道:“莫不是去采野菜?”
“采野菜?”夏军将领表情奇怪。
“侯爷说的也对,不过他们不尽是去采野菜的,至多有三成人是为了此。”
“那是为何?”杨林越发奇怪,好奇心也随之越发浓郁。
“侯爷何不问问天?”
夏军将领指了指头顶的太阳。
杨林抬头望天,不解其意。
这时,夏军将领的声音传来。
“侯爷,咱们一路行来,靠近京城这两日,天色都阴沉沉的,偶尔还会飘雨,就连我等也不禁烦恶这天,我等只两天便如此,想来京城百姓早不知烦了多少时日。”
“眼下终于得见太阳,百姓们出城散心也是寻常,侯爷看见太阳,未曾觉得心情好些了吗?”
杨林恍然,很快又陷入更大的疑惑。
在他的印象中,大隋也不是没有百姓踏青。
可不论是大兴首善之地,还是其余州府,真正有余闲散心的,莫不是富贵人家。
那些真正的百姓,恨不得将时间都花在土地上,手艺上,便是连温饱都艰难,谈何踏青?
这正是让杨林最奇怪的点。
眼下走过的大夏百姓人流中,也不是没有富贵人家,更多的却是手中提着个篮筐,便拖家带口说说笑笑出了城。
这在他看来,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事。
“小将军,我想问问这京城米价几何啊?”
夏军将领皱眉思索。
他是燕王麾下,也不是没来过京城,可要说现在米价几何,那真的是为难他了。
将领下了马,拦住一对双手没空的老夫妻。
“阿公阿婆,我想问问京城米价现在是多少啊?”
“米价?”
老太太目露疑惑,转头看向老伴儿。
“你看我做甚,你我的米面工钱是掌柜发放的,我也不知道啊。”
求问无果,将领笑着道谢,转头就想问其他百姓。
杨林却已从马车上下来,叫住正要离去的老夫妻。
“这位老哥,你刚说米和工钱,是怎么个事?”
杨林站在老夫妻身前,开口问道。
老头见杨林穿的虽然素朴,却有官兵守护,料想是遇见了从外地返京的大人物。
“这还不是赖咱们陛下?”
老头笑着,丝毫不怯场。
“原本咱就是个打更的,眼见着身体便要熬不住了,半月前城中做烧饼的武家却找上门来,说是陛下颁了圣誉,要他们给困苦的老人和孤儿寡母提供活计。
这不,他就相中了咱,让咱给帮忙做烧饼,卖烧饼,每天就三四个时辰,不光给半两银子,便是米面也不用咱操心。”
“这么说来,老哥哥可是找到了个金饭碗啊。”
杨林听着,附和着笑道。
(https://www.shubada.com/1375/11110479.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