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耕耘贞观 > 第二百二十章 观风使至

第二百二十章 观风使至


  但至少现在,农学社帮助自己推广农学知识,以及拓展耕牛的市场却完全没问题。

  所以因草种计划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幽州牧场,经过两年适应开始逐渐形成起来。

  对比起传统的游牧畜牧业,纯粹依靠草原,山地草场作为放牧地点,游牧牧民只能赶着牲畜进行放牧,相对来说投入成本低,产出低,抗风险能力更低。

  常常一场风暴,就很可能会让模样的大群牲畜病死。

  哪怕整个秋天时让大量牲畜吃得膘肥体壮,但每年过冬,依旧有牲畜冻死。

  这对草原畜牧业几乎是不可能避免的情况,否则也不会只要中原王朝一衰弱,那草原游牧民族一旦遭受雪灾,基本上都会来中原抢劫一波,可谓是草原文明不可避免的侵略性。

  但随着《草种计划》的执行,牧草成功在北方地区种植收割,大量给牛羊使用的粮食能够做到如同农耕文明的粮食般春种秋收,冬天更能把这些牧草制作成青储,让牛羊哪怕在冬天也能稳定吃到营养丰富的草料,这就非常关键了。

  因为有了这,就不用靠着蒙古包进行追逐水草而居。

  而是能给牛羊就地建设起在冬天防风御寒的厂房,甚至来一套火炕保证牛羊体温。

  反正煤炭行业被李泰所掌控,比较起煤炭的消耗,总比牛羊直接冻死好。

  的确,游牧畜牧业在畜种前期,尤其逐水草而居的过程中,成本肯定低于《草种计划》而逐渐形成的有点现代影子的牧场养殖业。

  但每年到了冬天就会降临一次真正的考验。

  每年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畜牧业的牧民每年到了冬天就只能听天由命。

  但走牧场养殖业路子的牧民,只要积蓄足够青储,那就能安安稳稳的度过冬天。

  不说要走什么良种繁殖或畜牧专业化,甚至研究乳制品道路,单单是这就对草原的畜牧业形成了降维打击。

  而现在,王玄策根据《草种计划》不断驯养的牲畜,便源源不断证明李泰所提出的《草种计划》的可行性,并以畜牧业的牧牛不断补充朝廷所需要的耕牛。

  说实话,这就是最直接的生产力的提升,尤其对大唐这么个缺少劳动力的时代来说。

  不说什么针不针对异族,大唐本身因为人口实在太少了,太需要劳动力的补充了。

  “等到今年过后,河南那边购入大量耕牛后,自己也可以顺势跟朝廷说一声,《草种计划》算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要不要在阴山以北进行全面实验,就看朝廷的了!”

  李泰心中慢慢的计算着,感觉单因为这件事情,自己说不定就会被调回朝廷了!

  说实话,李泰真心觉得自己回到朝廷去不是什么难事。

  不论是《草种计划》,食盐价格,甚至未来的远洋捕鱼带来的丰厚利益,只要自己的政策影响到中央的整体计划,那自己就必然会被召回长安去。

  因为这东西太赚钱了,赚钱到只有拿在国家手中才能放心。

  这点莫说在封建国家,就算现代也是一样的,除了民生产业以外,其他任何利益超过了万亿的产业,那都会被政府拿在手中,而不是开放出来,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烟草。

  这无关什么自由不自由,只是任何统治国家的阶级都是会吃这最肥美的一口肉。

  所以,在自己的《草种计划》成功后,那对朝廷来说,所看到的是什么,那就是一片庞大得恐怖的蓝海。

  阴山以北的土地,不再是在中原儒生口中不能耕种的废土,而是真正能够让铁勒薛延陀等等的异族部落全部成为华夏百姓,真正完成教化的大功业。

  毕竟耕种牧草与耕种小麦有什么区别吗?

  只要让游牧民族不再游牧,而是让他们停下来修建城池,那自然而然从草原文明变成农耕文明,成为华夏的一份子。

  而这计划真执行,那执行者最佳选择肯定是王玄策,同时朝廷也会像是修建运河一样派遣一位重臣负责领导,以及协调异族的各方事态。

  同时李泰这个最初提出《草种计划》的人,要么被调度到中枢,成为中枢与这整个计划的联系媒介,给与这整个计划发展过程进行解析,以及提供各种的配套支持,要么李泰直接就被丢出去执行这计划。

  总而言之,李泰肯定在幽州待不下来了。

  因为修运河跟《草种计划》不同的点就是,兴修水利几乎是朝廷大臣的必备技能,但这种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教化百姓,那就只能让李泰顶上。

  当然,除非朝廷对《草种计划》完全没有任何兴趣,那李泰继续在幽州待着,等待着自己下次回长安的机会。

  但说实话,这么个计划只要有抱负的君王,就不可能拒绝!

  更不要说大唐打灭了东突厥,威慑北方,这是最好执行的时候了。

  说实话,李泰非常清楚,自己应该砸下来的计划,已经在天津城砸了下来。

  一个个的计划也都有序发展,至少在天津城发展到瓶颈前,自己不需要再多做什么了。

  至于天津城的发展就算是出现了瓶颈,自己手上还有一个发展蓟州钢铁的项目,也在手上按着,毕竟自己向着朝廷要了盐铁之权,现在顶多动了食盐权利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自己发展钢铁项目,那也就发展钢铁项目了。

  只不过,钢铁项目较为敏感,这种事一启动说不定自己就被谋反了,所以先放着。

  但要自己前面几个计划砸下去都回不到中央,那自己也应该要准备走燕王隐藏路线了。

  至于现在,李泰则继续每天练武的练武,读书的读书,偶尔去幽州的农业学府与里面的学生们见见面。

  毕竟对比起前面几批农业学府的学生,这几批却是在自己来幽州后,才来得幽州农业学府的学子,对李泰来说,自然是亲近几分的。

  就在李泰在天津城安安稳稳踏实发育时,张亮与岑文本却已经来到沧州了。

  两人都乘坐着轻舟一路北上,永济渠整条的繁忙商路,他们感受得清楚。

  张亮倒没直接进入到幽州地界,而是进入到沧州地界,就派出一部分人先前往幽州的地界进行打探,尤其是天津城,更是要打量得清楚。

  至于自己则先行落脚到沧州南皮,来沧州地界观风!

  “岑侍郎,你觉得我们先从什么地方入手比较的好!”张亮把玩着龟壳对岑文本问道。

  “圣人有令,一路巡省事宜由张都督而定,文本只录不述。”岑文本倒谨慎道。

  “那就先让手下人过来汇报也就是了!”张亮看着岑文本的姿态,倒沉声说道。

  张亮做事喜欢常常暗遣手下侦知治下善恶细隐,而此次作为观风使,张亮这样的习性却也没有丝毫的变化。

  因为自己眼睛看到的,往往是地方官员让自己看到的。

  所以,走着水路来到沧州后,没直接去沧州城,而是在南皮就待着。

  一是发出一批手下去幽州探探路,另外就是先来看看南皮的情况了。

  两人倒也没直接去官方驿站,而是在当地酒楼客店先居住下来,打算一路慢慢向沧州城而去,毕竟水路上的繁华景象自己都见过了,到底要在路上看看风土人情。

  不过,在南皮城住了下来,他们便发现南皮城虽是一座小城,甚至算不上是沧州治所,但这里却超越了县城应该有的热闹,街上人来人往,不逊色一般州县治所。

  “店家,这南皮城倒是好热闹,一路走来,倒第一次见这般兴盛的小县!”张亮感叹。

  “去年薛刺史带着我们修路,大冬天的我都去扛了十几斤的土,一直在修那条向北通向沧州,向南通向无棣的道路,慢慢修通了不少城市,来往的人流多了,我们城才兴建起来。”

  “大冬天修路可是大大的恶政,这沧州官员这般草菅人命不成!”

  张亮把手中龟壳放下来,神色有几分狰狞道。

  “没有没有!”店家看着张亮的火气,连忙道,“我们虽然没有棉衣,但若愿意去帮忙的,多数都给了手套,更能够享受到热水,甚至能够吃上两顿热食。

  这些都不需要我们自己出钱,朝廷服徭役能做到这么好,我们还有什么渴求的!”

  听到店家语气中的满足,倒也不像是假话,只是听着这些东西张亮喃喃道,

  “我怎么感觉,这些待遇好像有几分的熟悉?”

  “当初燕王还是越王时,在高陵的徭役做事就是这待遇!”岑文本从容道。

  说实话,岑文本知道自己这次来,最主要的就是为了观察李泰。

  所以岑文本倒收集了一部分李泰的资料,遇到了李泰的信息,倒马上进行解惑。

  “主导修建这一条道路的是高陵徭役?”张亮倒有几分惊讶的对店家问道。

  “高陵徭役?高陵在哪?”店家摇头道,“是天津来的李先生过来修建的道路。

  三座城市,三条道路,六个方向一起修缮,天津那边的徭役为主,我们沿途的百姓共十万人跟着打打下手。

  道路从去年开始修缮到三月时,就修缮得七七八八,我们南皮也就热闹起来了。”

  “三条道路,六个方向一起修缮道路,这没出什么事情吗?”张亮有些不理解道。

  “这能出什么问题?”店家听到张亮的话,倒是有几分的茫然,完全不理解。

  自己这些人不就是在李淳风的命令下,按照命令每天搬搬砖嘛,每天都有馒头吃,有热汤喝,干活的时候还让自己戴上手套避免冻伤,更重要得是还算徭役,自己为什么不去!

  岑文本看着张亮脸上的惊疑之色,疑惑的对张亮道,“张都督,这里可有什么问题?”

  “就只是觉得这负责修筑的调度之人,指挥能力有些出乎意料了!”

  张亮看着岑文本说道,“你是文人出身,不懂得军中指挥万人以下人手的难度。

  就更不要说,这些普通徭役,六个方向出发,一起发动工程,更在短短的一季时间便是把这三条大路给修缮出来。

  如果这人换了战时,那完全能在冬季战时修缮出足够的防御工事来!”

  对比起行政能力,张亮更多的只是一名武将,对比起文臣这种修缮了道路带来了多少的人流量,活跃了多少的经济,给百姓带来了多少的好处,张亮是真不懂。

  但当他知道李淳风调度近十万人,把这道路给修缮起来时,张亮对李淳风却相当佩服。

  毕竟在张亮看来,李淳风能在非战时就能组织十万人来修缮这道路,那在战时就能指挥这些人形成防御工事,甚至更进一步,他能在战场既时指挥,甚至掌握战场变阵之类的。

  这就让张亮觉得,这李淳风却是一个个大大的人才了。

  “这李先生叫什么?”张亮不由追问了一句。

  “李……李淳风!”

  “李淳风……好像是燕王建立农业学府时的数科科长。

  后来随代国公讨伐东突厥时,以雪橇之法保证了后勤稳定。

  代国公回来时曾经上奏过李淳风的功劳,想要让李淳风进入兵部的,但被其想要创立幽州农业学府的理由拒绝。

  没有想到还有如此之能,难怪会被代国公赞赏!”岑文本略带着几分感叹道。

  “原来此人当初还曾帮助过代国公,那就更要向圣人推荐了!”张亮倒挥挥手道。

  店家看着这两个人动不动就是什么代国公,什么圣人的,倒是神色有点慌张了起来。

  因为他好像知道自己接待得是什么人了,毕竟十三路观风使巡省天下的事,整个大唐都知道了,更不要说酒楼这地方本来就是消息聚散流通的地点。

  这店家倒是正不知道应该怎么样自处,倒是张亮拍了拍这店家道,

  “看来店家你也已经知道我们的身份了,若心中对你们的刺史县长有什么冤屈,最好现在就跟俺说,也就算感谢店家你对俺的照顾了!”

  “没有没有!”店家连忙摇摇头道,

  “这日子比一天比一天好,小店的生意更是一天比一天兴旺,那都是托了刺史县长们的福气,小的虽不是什么豪杰,也不能恩将仇报不是!”

  “好吧!随你。”张亮到底是穷苦出身,并没有为难店家,而是道,

  “只若朝廷官员真有为非作歹,横行霸道之事,我在住期间,尽管告知我便是了!”

  “谢观风使!”店家连忙跪下磕头感谢道。


  (https://www.shubada.com/12973/731192307.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