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自从李泰在朝堂上表示了,如果钱收不回来那就再去世家借一笔的姿态后,世家们瞬息间便对郑白渠区域的翻新进程开始关心起来。
若是郑白渠工程半途而废,他们的钱可就都打水漂了。
如果是其他人,不想死的话,要么卖身为奴,给世家做牛做马,要么亡命天涯,躲藏到深山老林。
但李泰根本就没这两种想法,而是打算再去给世家借一笔钱,继续投入进去翻新郑白渠。
这就让这些世家很难受了,到时候到底是借,还是借呢!
要知道这个可是为了李世民修建的郑白渠,借肯定是要借的。
但若这整工程真变成了无底洞,那世家也感觉头疼啊?
取消工程李世民肯定不开心,开发出来的田地肯定优先收归国有。
如果工程换人,呵呵,郑国渠地界在高陵附近,李泰只要一门心思捣乱,谁来都没用。
所以,还是让自家在这工程的家伙把这整个工程盯得紧一点吧。
出了什么事情最好第一时间给家里回话。
当然越王更是要盯得紧一点,若是他胡来,肯定要找人阻止他的。
想一想,自己身为世家,面对一个这般的工程不但不能上下其手,居然还要防止主管的李泰上下其手,想想总感觉哪里有点没道理啊!
还好,李泰还真只是对郑白渠区域做了一系列的规划之后,就放手给了马周。
在高陵徭役,以及一家家高陵地界突然冒出来的工厂的支持下,整个工程倒是进度惊人。
也许今年完成有点困难,但明年完成肯定不成问题。
很快饭菜便上来了,众人尝了尝,这酒楼的菜肴若说比得了御厨那自然是胡话,但吃起来倒也可口,所以这酒楼里的人却也并不少。
“店家,高陵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李世民吃了几口饭菜,停下了筷子道。
“客官是来高陵游玩的啊!”这小二看在金叶子的份上,即刻热情介绍:
“若客官想购物,可去孔雀大商铺,那里的东西应有尽有,长安东西市有的我们高陵有,长安东西市没有的,我们高陵也有。
若客官喜欢热血点的运动,这条街出去一路向北走到头,出了高陵一重城,便能见到赛马馆,那里的比赛可好看了,一个个的队员展现出来的技艺,绝对是一顶一的。
另外,看客官一身贵气应该世家出身,也可以去农业学府那边,基本上只要是世家子弟,或者朝廷承认拥有进京赶考资格的举子,那都能免费进入到农业学府看书的!”
“看起来高陵可以去的地方倒是挺多的!”李世民略有些欣喜道。
“我看这位客官一出手便是金叶子,想来客官是新来高陵的。
若游玩的话,可以去附近的钱庄,粮庄或者煤庄,去这些地点用金叶子换点粮票炭票!”
小二道,“用粮票炭票在高陵交易会方便很多。”
“粮票,炭票?这里不用开元通宝吗?”房玄龄听到这话,不由皱眉道。
“用的,用的!”这个店小二连连点头道,“不过我见几位出手阔绰,若是大面值的钱,一般都用粮票与炭票来支付,而不是直接用金叶子。”
众人听到这话,不由相互对视一眼,显然在上次后,再次过来,他们发现高陵开始变得让自己等人有些不认识了。
很多东西不是亲眼看到,单看奏报是真没什么感触的。
店小二见到几人没有什么问话便断撤下来,没有继续待下去,毕竟是要干活的,一直在这里待着肯定是会被老板说偷懒的,到时候若扣了自己的工资就不好了。
“看起来这高陵,倒是在青雀的治理之下生机勃勃啊!”李世民很欣慰。
说实话,很多东西李世民是看不懂,但看不看得懂不重要,作为从乱世中走过来的帝王,他能够看得出,高陵这地方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
相对于长安其他的城市,至少高陵百姓脸色甚至更突显出几分的红润,有点不像是百姓们应该有的样子。
想一想去年自己去鹿苑打猎的时候,见到的百姓多是面有菜色。
与这些百姓相比,简直就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麻木,而高陵百姓却给自己一种很有奔头的热情。
所以,虽然李世民并不知道李泰到底是怎么样进行执政的,但看着当地百姓的富裕程度,基本上是能够判断出李泰的用心程度的。
李世民算是中国少有比较赞成藏富于民的帝王,也正如此,李世民很认可李泰的表现。
李世民看看房玄龄道,“玄龄,可要四处再看看!”
房玄龄摇摇头道:“不需要了,在我们吃饭的时,我数过经过我们楼下的车队。
这些车辆一顿饭的功夫,或是向南,或是向北,经过的足足有三十多队车队。
很显然高陵的繁华是装不出来的,越王的确把高陵治理的很好。”
“一顿饭的功夫,就经过了这么多车队吗!?”李世民听到后,倒有几分恍惚。
“南北方向走,一般上要么去南边的码头坐船,或者去北面的赛马场吧!”长孙无忌对着李世民道,“二郎要不要去赛马场看看?”
李世民刚想到答应,房玄龄道,“圣人,您可别忘了,明天还要上朝。
高陵回长安到底是需要半日的路程,若回去晚了让魏征知道了,明天可就不得安稳了!”
听到房玄龄的话,李世民原本想好好在高陵玩一天的心思,不由低落了起来。
对李世民来说,李世民在干掉东突厥后,没有如贞观一二三年那几年来得励精图治,但也在长孙皇后与魏征的督促下,能克制自身内心的欲望。
此刻面对房玄龄的话语,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好好好,那今日回吧!”
“不见越王吗?”李君羡有些不理解的看着李世民。
都已经来到了高陵了,去县衙里面见见越王,就算是越王不在县衙,直接叫人去通知一下真的很难吗?
“乘兴而来,兴尽而归,见不见青雀又有什么关系!”李世民坦然道。
当然,李世民的目光看向了房玄龄,因为这次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房玄龄看看李泰治下的情况,让房玄龄承认李泰的能力,减少通过农官制度的助力。
而房玄龄也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再这样的情况下,房玄龄已经表态了同意,那么去不去见李泰也没有没有什么意义了。
竟自己两人身后可是还有魏征那个烦人家伙。
若回去晚,长安的大门关闭了,明天说不定又会挨魏征或者其他的御史一顿喷。
说实话,哪怕是有房玄龄来分担,李世民也实在不希望被魏征给对着喷了。
所以,李世民来得高陵匆匆,去得也是匆匆,李世民便带着房玄龄在高陵转悠了一圈,确认了李泰干得的确很不错,便直接回长安去了。
而到了第二天,李泰便收到旨意,允许从高陵毕业学生成为外流七品的农官,指派到指定的州县进行农耕指导,主要是教育他们种植小麦的知识。
而李泰听到这话,倒也没多说什么,马上便把农科学子一一安排起来,其中最优先的就是郑白渠区域。
因为自己需要一批能够跟底层沟通的人才,同时顺着渭水,一批批农官人才,也开始慢慢安置起来。
不过,这次命令除了农官制度允许被推行以外,同时在农业学府中学习了一年的褚遂良,刘仁景等人也被安排前往余杭,开始建设余杭的分校。
苦尽甘来的褚遂良听到这指令可谓是甚至有几分失声。
不过,褚遂良与刘仁景并不清楚,江南那边种植水稻为主,跟北方小麦不是一个种类。
若按照种植小麦的思路去种植水道,会发生什么,反正李泰不知道。
不过,有了小麦上的锻炼,水稻上顶多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相信褚遂良能克服的。
李泰唯一希望的就是,江南学府能够以科学的手段积累足够的水稻的经验。
毕竟在李泰看来,比较起去美洲寻找到现在都不知道有没有驯化的土豆与玉米,还不如踏踏实实的研究杂交水稻,来得更加实际一点。
只要自己能顺利登基成为皇帝,那作为自己的基本盘,再加上自己一直以来指导的农业方向都是正确,那后代绝对有人愿意氪命进去研究杂交水稻。
运气好五六十年应该能出成果,运气不好一两百年肯定也行了。
这样的情况下,与其去美洲寻找甚至还没有驯化的土豆,还不如靠着杂交水稻,把华夏人口的上限打破。
哪怕就算发明出杂交水稻时,已到大唐晚期靠杂交水稻弄出来的粮食,说不定还能够让大唐苟延残喘一阵子。
毕竟封建时代,没什么是一碗粮食解决不了的,如果没有,那就再来一碗。
实际上,越早开始杂交水稻的计划,那寻找到合适的野水稻的概率就越高。
毕竟经过一千年繁衍,谁也不知道一株水稻到底繁衍多少子孙,遍布了华夏多大土地。
想想袁老为了寻找这么一株野水稻跑完了整个华夏,最后才在海南找到一株,就知道这东西的稀罕,甚至袁老如果没有发现,那以后是不是还要跑到国外去?!
所以杂交水稻这东西,肯定是需要一个巨大的国家进行背书,才能进行的科研项目啊!
自己想要蹲在家里,把这种东西就研究出来,省省吧,就算是神农氏复活都做不到的。
所以,褚遂良带着一部分农业学府的弟子们离开时,李泰可是相当热情的进行欢送。
毕竟自己的镰刀已经饥渴难耐了,就等着褚遂良这韭菜长好自己进行收割了。
嗯嗯,他培养的学员自己要收割,他的种植底蕴自己更要收割,至于褚遂良自己,如果可以,自己也把他给收割了。
褚遂良骑着马匹,前往余杭,正准备纵马狂歌,吟诗一首,庆喝自己总算是困龙升天,脱离苦海。
对褚家来说,自己就是钱塘的郡望,此刻更有着朝廷的支持,江南学府肯定是能够顺利的办理起来。
此刻的褚遂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大展身手了。
这时候,不知道怎么褚遂良感觉一阵哆嗦,明明是六月份,却不知道哪里来的阴风阵阵。
褚遂良很是疑狐的看看左右,阳光炙热,晴空万里,哪里来的阴风呢?
定是自己多心了。
就在褚遂良踌躇满志的前往江南时,李泰倒也开始繁忙了起来。
因为随着小麦的丰收,整个高陵因为是以种植小麦为主,自然进入到农闲时期。
自己让一批人开始种植菉豆来增加土壤肥力,方便秋天时再次进行种植小麦,剩下来的人,李泰则要对他们进行安排,让他们进入自己一手搭建起来的一个个工厂中做农民工。
因为高陵这边实行的制度是,不愿意做徭役的,那就自己出一笔钱,让高陵徭役替代他们去服徭役,也就是租庸调制,但这样的话,他们也就闲下来了。
而现在,这工厂距离他们大概也就一天,甚至半天距离,包吃包住且工钱还是一周一结。
对绝大多数的已经干完农活的农民来说,还是很乐意去干活的,谁不想小钱钱多点。
这些工厂怎么来的,自然是李泰前期从世家宗室手中拿过来的钱,基本就砸这上面了。
与此同时,为什么高陵的百姓去这些工厂的距离,只用花费这么短时间。
那是因为在修郑白渠前,高陵徭役都在高陵修路,甚至做到通村的程度。
马车牛车都能拉到一些看起来比较边远的高陵村落中。
此刻,随着农民进入到农闲,在李泰有意安排下,许多工厂甚至鼓励拉人头,只要拉人来这里工作,一个人十斤粮票一张。
毕竟李泰需要剥削他们肯定是先要让他们养成消费习惯……不对,是养成劳动的习惯。
所以这第一年肯定是拉人头有奖励的,把他们安排到工厂中,承接着郑白渠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材料,什么标准木桩,什么特质糯米粉,什么方正花岗岩……多得他们需要干的工作。
而李泰也是每五天放他们一天假期,如果赶回去那就肯定赶不及第二天的班。
但高陵这里买东西你应有尽有,吃东西尽善尽美,只要你把老劳动所得的粮票或者炭票拿出来消费,你就能够马上感受到,高陵是属于你的,甚至这个世界也是属于你的。
至于李泰,这时候则跑到鸿胪寺对唐俭咆哮:
“郑白渠的劳力不足啊,东突厥的劳力去哪了,这世道哪里有材料等人的道理。
唐鸿胪,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你不能害我啊!”
唐俭看着气鼓鼓的李泰,第一次发现,自己面对越王,好像真的很没底气啊!
(https://www.shubada.com/12973/719830520.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