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 第 164 章

第 164 章


【“都说古代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历史上武将频出,人们对于兵法的研究是非常详细的。

  兵家有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yin]阳和兵技巧。”

  “所谓兵形势,“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主要指战术方面的运用。

  《孙子兵怯》中有《形》篇与《势》,《形》篇之“形”讲的是军事力量,《势》篇之势讲的是军事力量的发挥。”

  “兵权谋就是战略家,即“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yin]阳,用技巧者也”。

  兵权谋家注重军事战略研究,兼通形势、[yin]阳、技巧各派之长,是比较全能的那种,我们经常说的谋士,十之八九都是兵权谋者。”

  “兵[yin]阳呢,就是“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以为助者也。”

  兵[yin]阳家既包含了以往各种军事术数,诸如卜筮、占星、占云气、占梦、祭祀、禳祷、诅咒、厌胜和形形[se][se]的杂占、巫术等,又与以往军术不同,兵[yin]阳家是[yin]阳五行化的军事术数,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军事术数史进入了新阶段。”

  “兵技巧的话,就是所谓“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兵技巧注重的是对作为战争主体[xing]因素的人的关注,也就是说,每个士兵都应“习手足”,具有作战杀敌的本领与技能。

  还有就是对战争中器物因素的关注,即“便器械,积机关”在确立“攻守之胜”之中的巨大意义。”

  “其中韩信堪称兵权谋一道的巅峰,岳飞是兵技巧的代表人物,张良诸葛亮用的都是兵[yin]阳,而项羽则是兵形势的代表人物了。”】

  很多兵家大佬都琢磨着这兵家四势,觉得这总结的倒是不错,简单明了又清晰。

  “兵形势。”大营里,项羽拎着酒壶,一向不爱学习的人听见是讲兵法相关的倒是听得津津有味,“天幕说韩信那厮大败我,难不成兵权谋比兵形势厉害?”

  “不对,肯定是那厮用了什么[yin]谋诡计……”项羽嘟囔着。

  【“都说“王不过霸,将不过李”,这里的“霸王”一词,就是专指项羽。”

  按说项羽是西楚霸王,诸侯王之一,并不是皇帝,本来不应该记录在《史记》“本纪”中的,可是太史公却偏偏把他记载在了本纪上,这是对项羽的尊重,也是对项羽的惋惜。

  项羽的历史形象也作为一个悲剧[xing]的人物,历来是人们惋惜的对象。

  而他的爱情一直为人感叹,霸王别姬甚至是登上各种戏剧舞台,成为经典之一。”

  “史记中对项羽评价就是“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八个字并非我们这些后人胡扯的,而是汉时就已经这么评价的。

  项羽的神勇,千年来没有第二个。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高的评价和赞誉。”】

  千古无二,千古无二……

  “好!”项羽高兴的拎着酒壶先逛上好几[kou]才用手背抹了一下嘴,“这后人还是有点眼光的。”()

  汉高祖刘邦挑了挑眉,汉时起就夸,倒是他的好臣民……不过,倒也属实。

  ?本作者饼好吃提醒您最全的《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尽在[],域名[(()

  秦始皇看了看刘季,这未来的汉高祖都抓到,这西楚霸王倒是能跑的很。

  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跑哪去呢!

  【“秦末时期,各方势力起义,其中项氏一族是积极分子,也发动了会稽起义。

  当时项羽已经长成,他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武力超群,要知道上一个想要扛鼎的我们赢[dang]大王已经被砸死了,而项羽却活得好好的,就完全可以体现他的神勇。”

  “项羽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起义首领的,而是在其叔父项梁战死后,他才成为这一支起义军的老大。”

  “当时,项梁连破秦军,非常骄傲。

  而此时秦派了大量的援军支援章邯,章邯作为秦国最后的大将,几乎差点就成功收复失地,其实力可想而知。

  在得到援军后他突袭项梁,打败项梁,项梁因为兵败被杀。

  此时章邯势大,项羽和刘邦放弃外黄,攻打陈留,但是没有攻下。”

  “考虑到项梁兵败之后,士卒害怕,士气低落,于是他们决议退军,项羽引军驻扎彭城西,刘邦驻军于砀。

  而这时候章邯杀败项梁后,认为楚兵不足为虑,于是引军北渡黄河,大破赵国。

  赵王以陈余为将,张耳为相,败走巨鹿,章邯率领王离、涉间共四十万围攻巨鹿。

  对,在巨鹿这里,将会爆发一场赫赫有名的战斗,就是这一战使项羽真正名扬天下,成为起义军中的老大,那就是巨鹿之战。”

  “当时重新复国的赵国被章邯包围,非常危险,于是楚怀王熊心派兵去援救。

  战争前期,楚军并没有取得什么好的成果,而各诸侯军畏缩不进,这时候项羽站了出来了,他杀伐果断,取得兵权。

  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ri]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紧接着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

  经过九次激烈战斗后,楚军终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如果没有项羽,就没有巨鹿之战,也许秦国的收复之路也就不会在这里戛然而止了,也许大秦就真的能延续下来,当然,前提是换个王。”

  “总之,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率楚军斩杀苏角,并大败王离率领的秦军主力,使章邯不敌败走。

  经此一战后,秦朝统治迅速瓦解。

  ()  这无疑是巨大的成果,至此以后,秦二世和赵高所统治的秦国几乎无反抗之力,秦朝灭亡的钟声也响了起来。”】

  项羽满意的点了点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他做到了。

  【“如果看秦朝相关的电视剧和作品,就会发现,随着亡秦者胡这句箴言之外,还有一句话也很有名,那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

  “有些话能千百年的流传,还真不是没有道理的,灭秦两大起义军首领,项羽和刘邦,恰好就是楚国出身。

  当然比起刘邦在秦朝混个亭长,恰当的融入秦朝不同,项氏一族一直是叛逆份子。

  而最后,秦朝的灭亡居然也真是应了这句话。”

  “古代有时候是有点神秘成分的。”

  “说回项羽,项羽一生战绩辉煌,生平八十多次战斗,所有碰到项羽的武将都是一合之将,基本上都是一回合被挑于马下,再一次验证他神勇之名。”

  “随着刘邦抢先进入咸阳,项羽也率着大军轰轰烈烈的来了,项羽也没有想到居然会被刘邦捷足先登。

  为此还出现了“鸿门宴”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两个典故呢,主要讲的是当时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其谋士范增觉得刘邦是个威胁,应该趁现在杀了;但是在张良的帮助下,刘邦顺利度过这个危机。

  从此以后,鸿门宴就是宴无好宴的代表,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是另有图谋的意思。”

  “现代人学习的每一个成语典故后面都是一段历史故事,而那样长的故事却又能用几个字就概括起来,要不然说咱们华夏文化就是博大[jing]深呢。”

  “回到正题,秦朝覆灭后,天下也进入僵持局面,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又分封诸王,其中自然也包括刘邦。

  而后大家各回封地,但是秦亡了,起义军们分猪[rou]不满意,于是新一轮战局开始了。

  先是楚怀王被杀,而后齐、赵诸侯叛乱,此外刘邦出兵平定关中等,项羽非常愤怒,封郑昌为韩王,派其前往阻挡刘邦,令萧公角阻击彭越,而自己亲自去平乱。

  于是天下在此陷入战乱,楚汉争霸也拉开帷幕。”

  “经过四年的战争,因项羽没有有固定的后方补给,在粮[cao]殆尽后,被刘邦所败。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死时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于是项羽拒绝过河,自刎而亡,一代霸王落幕。”】

  项羽捏紧拳头,刘邦这个无耻之徒却赢了他,他看不上的韩信却大败他。

  这算什么!难道真的是他有眼无珠不成吗?

  【“从亡国之人,到重新崛起,几乎成为天下之主,项羽的一生充满戏剧[xing],传奇[xing]。

  所以历代以来,总有人人称赞他,为他可惜遗憾,例如易安居士就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写过: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些都是夸赞项羽的。”

  “但是项羽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因为他的[xing]格和处事方式,让他不可能得民心,不能得民心者何以得天下呢?”

  “都说刘邦一无是处,可偏偏是刘邦得了民心,所以成为最后的赢家。

  所以说,百姓拥戴谁,谁才能胜利。”】

  刘邦若有所思,可不是,这天下,也是他项羽半送给他的。!


  (https://www.shubada.com/2525/11111195.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