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 第 177 章

第 177 章


【“先天政变后,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这是盛事的开始,也是他表明了自己励[jing]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李隆基想要效仿先祖唐太宗,先后提拔各个人才。”

  “当时皇帝接连更替,朝政混乱,各方势力争权夺利,导致吏治腐败。

  李隆基掌权后,表示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他先后任命了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人为宰相。

  姚崇多谋善断,在渭川见面时,李隆基提出让他当宰相,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说”,李隆基一一应允,他这才同意上任。

  十事要说是什么呢?就是要李隆基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在此后的时间里,李隆基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而姚崇也没有辜负李隆基的希望,他上任后,帮助李隆基贬逐功臣、杜绝斜封官、整治外戚等。

  后来更是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

  当时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于是李隆基下令灭蝗,姚崇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

  在君臣的通力合作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虽然有能力,但是人都有私心,他也拉帮结派,于是李隆基又看中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

  宋璟直言上谏、不数私恩、严于律己,并继续实行姚崇时期好的制度,此外他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身为宰相,但是他不但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可以说是一位很正直的宰相。”

  “但是,后来因工作失误以及过于守旧被李隆基罢相了。”

  “后面的张嘉贞善于决断,长于奏对,却因脾气急躁、刚愎自用,遭到舆论的鄙薄,后来同样被罢免。”

  “接任的张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宰相。

  他在军事上,裁减了20万边防军,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政治上,改革宰相机构,把“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了中书省的权力;文治上,任丽正书院领导。

  他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位高望隆,推藉后进,张九龄、贺知章、王湾、孙逖皆蒙奖掖。

  在张说的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

  “是以开元十三年,在张说的主持下,唐玄宗李隆基率百官、贵戚及四夷首领,从东都出发,至泰山封禅。”

  唐玄宗是历史上泰山封禅的第五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名副其实的功绩皇帝,毕竟下一位是谁大家都知道,泰山封禅终结者,懂的都懂。

  好歹唐玄宗还是在盛世时封禅呢,这时候也算名副其实。”李一随[kou]吐槽。】

  一听见泰山封禅就又不好预感的宋真宗:emmm......冤冤相报何时了,何必一@再@呢,放过我不行吗?

  刘娥

  好气又好笑的看着丈夫,这真的就是传到后世了,官家也算另类达成所愿了吧?

  宋真宗:嘤——

  唐玄宗也不是很开心,他很勉强的笑了下,这不就是说他以后就名不符其实嘛。

  【“开元时期最后一位宰相是张九龄,也算最有名的那个。”

  “张九龄并不只是政治家,他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可以说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

  他所开展的文学活动,对促进开元诗坛的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他有胆识有远见,尽忠职守,敢于直谏,从不趋炎附势,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对唐代的繁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对于李隆基的过错也能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

  但是呢,他最后因为君臣意见相驳而被罢免。

  可是,张九龄的德行与才华是毋庸置疑的,哪怕是唐玄宗,在之后的宰相推荐公卿时,都会问:“节[cao]、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

  张九龄:现在就很心情复杂,皇帝虽然也有各种毛病,但是也能克制私[yu],以国家为重,后来怎么就……

  【“这时候的唐玄宗完全展示出了一代明君的风范,在用人上,是真正做到取贤取能。

  此外他又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

  先是[jing]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

  其次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

  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

  然后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

  此外他还重视县令的任免,这一点很难得。

  在古代有破家灭门的县令,县令是直接治理一方的土霸王,甚至可以说是能决定一县百姓的死活。

  百姓能不能过的好,上头好的政策能不能执行到位全都要看县令,所以县令这个职位别看才七品,却是真的很重要。

  而李隆基也是如此认为,他觉得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jiao]道,代表了国家形象。

  所以他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

  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可以说,李隆基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在举国上下二十多年的[jing]心治理下,大唐达到顶峰。”

  “假如一切都停留在这里,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遗憾了。”

  “然而遗憾的是,越是希望如何,就越不能如何。”

  “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

  他没有了先前的励[jing]图治[jing]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

  他觉得自己辛苦二十年,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该休息休息了。

  简而言之就是,他飘了。”

  李一冷笑道:“没有人不让他休息,就如同他说的那样,他劳苦功高,兢兢业业打理国家二十载,确实可以休息放松一下。”】

  李世民:嗯?嗯嗯??

  李隆基:啊——这,不是要骂我?

  【“所以,你为什么不退位安心当个尊贵的太上皇啊!”

  李一:“你倒是退休安享晚年啊!谁阻止你享受了!”

  “占着茅坑不拉屎,你咋不上天去啊!”

  “想要当皇帝就要做好皇帝的责任,想要享受就找个合适的继承人当你的太上皇去,那谁也不会理睬你怎么享受,就算奢靡一点,但只要不妨碍国家大事,谁管得了你吗?”

  “可你偏偏占着皇帝的位,干着人渣的事,大唐没有完蛋那是祖上[yin]德庇佑了好嘛!”】

  李世民:不是很想庇佑这傻[bi]!!


  (https://www.shubada.com/2525/11111182.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