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 第 187 章

第 187 章


【“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因为他支持王安石变法,在变法失败后,旧派得势,将新法全部废除,对于重用王安石的宋神宗自然也不满。

  但是宋神宗毕竟是皇帝,何况人已经死了,继位又是人家儿子,也不能怎么滴,最后只能在给宋神宗上庙号上恶心恶心宋神宗,出[kou]恶气。

  他们选择了“神”这个不怎么常见,不符合主流的字以此表达心里的不满。

  要知道历史上每当大臣碰见自己无奈不知道怎么说的皇帝,就会选择像这种模拟两可的字,对上对外都有另外的解释,但是真实的意思嘛,呵呵,懂的都懂。

  要不说华夏文化博大[jing]深,哪怕到一个字上都能做手脚。”李一摇头,“有时候挺佩服这些文官的,玩弄字眼谁也比不上他们,碰到李隆基这种皇帝,那自然是让人觉得出气。

  但是当他们出于私心要搞人心态时,又实在让人觉得恶心。”】

  嬴政眼里露出一丝讥讽之[se],子议父,臣议君皆为以下议上,太过无礼。

  后人评说自有后人评说,但是他的名号,何须他人来取,谁知道碰见的是人还是鬼。

  嬴政又想到赵高胡亥,冷哼一声,若非他自取始皇帝之名号,谁知道最后会被他们上了什么字。

  他们也配议朕,光是想到这个可能[xing]就已经觉得恶心了。

  【“那么,王安石变法有必要吗?为什么反对派和赞同派争斗的如此激烈,这放眼历代变法也是极其少见的,难道变法是错的嘛?

  当然不是。

  王安石变法之前大宋是什么模样呢?”

  “当时的大宋经过几代之后,出现非常严重的三冗问题,也就是冗兵、冗费和冗员。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还要从大宋立国开始说起,北宋立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便收归行政权、财权、军权,并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维护中央集权;

  在政治上,又实行文人治国。军事上,奉行守内虚外。

  这种情况下,文官的权利似乎有点大了。

  于是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又实行一职多官,但那时候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可自宋真宗时起,朝廷关于官员致仕的诏令[ri]见增多,至宋仁宗时,更是三令五申。

  同时,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最后导致了冗员。”

  “而众所周知,北宋其实没有实现领土统一,并且边患问题严重。

  为了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本来实行的是“养兵”之策,这就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

  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jing],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导致的结果就是出现冗兵现象。”

  “而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

  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形成了冗费。”

  “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恶[xing]循环,最后到了糜烂的地步。

  宋真宗时是“而所出无余”,到宋英宗时财政出现赤字。

  国家财政年年亏空,不断“发诸宿藏”,以致“百年之积,惟存空簿”。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是怎么做的呢?当然是增加赋税,把负担转移到百姓头上,除了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又增加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这些沉重的赋税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加之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苦难,各地怨声不断。

  正所谓官[bi]民反,农民由于没有生路,于是纷纷揭竿而起。

  要我说这就是活该,朝廷的不当政策最后买单的永远是百姓,可是百姓根本承受不了,不反才奇怪。”李一狠狠吐槽。

  “百姓要的一直都很简单,那就是能活就好,甚至不敢要求能活得多好,可是就是这样简单的要求都得不到,那么不反还能怎么办呢?

  反是死,不反是等死,倒不如去试一试那一线生机。”】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范仲淹幽幽一叹。

  【骂完后,李一才继续道:“在这样内患重重的情况下,外敌还虎视眈眈,不时侵扰边境。

  于是宋仁宗时期,以范仲淹为首的官员试图想要改变,于是有了“庆历新政”。

  遗憾的是庆历新政历经一年即告失败,结果并未改变这一严峻形势。

  等到宋神宗即位后,大宋虽然表面上一派繁荣,其实内部已经蕴涵着深刻的矛盾和问题。

  于是宋神宗和王安石知道,变法势在必行!”】!


  (https://www.shubada.com/2525/11111172.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