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 第 197 章

第 197 章


【“大家知道在唐太宗之前最为人所称赞的明君是谁吗?”】

  李世民表示:这个答案我知道,毕竟是他这时候最公认的皇帝典范。

  【“是汉文帝哦。”李没有故弄玄虚道:“如果放现代,汉文帝的名字确实没有那么响亮,但是在古代,汉文帝是最为历代所推崇的治世明君。

  尽管在唐太宗之后,大家就更为推崇唐太宗,但是不可否认唐以前,汉文帝才是世之典范。”】

  汉文帝倒是没有生气,只是感叹:“后世皇帝倒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是好事。”他温和道。

  若是皇帝能一个做得比一个好,对国家对天下百姓都是好事,只可惜这很难。

  唐太宗本人喜笑颜开,哎呀,这多不好意思,汉文帝本人听着呢,咱还是可以委婉一点夸的嘿嘿。

  【“不过呢,在成为皇帝以前,汉文帝刘恒的存在感其实很低,事实上当时吕后掌权,忌惮刘家宗亲,所以低调做人确实很有必要。

  真的,这是一个好品质,如果没有这份低调,他还真未必会成为皇帝,说不定早就被咔咔了。”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

  刘邦死后,惠帝登基,但真正掌握大权是吕后,吕后掌权,那些冒犯她的后宫妃嫔被惩戒,而像薄姬这些低调恭敬的则被允许和儿子去就蕃。

  至此,刘恒就藩代地长达十五年,在这些年里,他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将代地治理的很好。

  他为人宽容平和,名声极好,但是在政治上始终保持低调,不参与刘吕之争。”

  “是以吕后死后,以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为首,和皇孙刘章兄弟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之后考虑到当时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于是废掉小皇帝,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

  “关于这一点历史存在争议,并不难确定小皇帝就真的不是惠帝后代。”李一纠提了一句后,继续道:“陈平和周勃评估了诸王和外戚势力后,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而外戚不显的代王刘恒。”

  “由此,历史上最著名的明君之一汉文帝真正登上历史舞台。”

  “有人说刘恒只是一个幸运儿罢了,但要我说,刘恒成为皇帝,看似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

  “首先,他是刘邦所剩的诸子中年纪最大的,是实际意义上的长子了,在没有嫡子嫡孙的情况下,刘恒在名分上天然就占据优势。”

  “其次,当时作为铲除诸吕的主要势力之一刘章兄弟,按理说作为皇孙的他们自然也有资格,还有优势呢。

  但是陈平周勃等人觉得刘章兄弟的外戚势力不小,而且他们的外戚做人还嚣张,为了防止诸吕的情况再次发生,于是否定这一人选。”

  “刘襄刘章兄弟名分上不占据优势,又没有得到群臣拥戴,实力不足以武力夺娶帝位,是以被淘汰出局。”

  “而这时候刘恒就凸现出来了。

  在考虑皇帝人选,肯定是先从刘邦的儿子里面挑,而刘恒是最年长的,肯定最先考察他,但是这只是个资格,真正让陈平周勃心动的是刘恒的[xing]格。”

  “就蕃后,刘恒在吕后治下尚且没有引起吕后的警惕,可想而知他这些年来有多么低调做人,而在代地保持的好名声,在这时候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群臣显然是希望未来的皇帝是一个仁爱温和的皇帝,而刘恒看起来似乎完美符合条件,此刻又有长子的身份,于是才终于顺理成章的被迎接回长安登基。”

  “刘恒做皇帝,那可以说是按照长幼有序,是更符合法理的,换作其他皇子皇孙,年纪不上不下的,不就很容易被人诟病吗?”

  李一想了想,举例道:“众所周知,朱元璋有一个很满意的太子,可是太子因病去世,这时候朱元璋是立儿子还是立孙子呢?

  我们都知道后来朱元璋选择孙子,这并不只是因为他爱屋及乌,也不是因为孙子有多么天资过人,更大原因是名分。

  太孙朱允炆是太子之长子,立他有理有据。

  可是儿子呢?还活着最年长的儿子朱元璋显然是不满意的,据说他当时有考虑过朱棣,可是最后放弃了,因为朱棣头顶还有兄长活着。

  立朱棣的话就只能是取贤取能,可是这对皇位传承是不利的,不稳定的,容易造成皇室内部厮杀。

  从古至今大家都讲究立嫡立长,到你这里反而立贤,好啊,有能者居之的话,我觉得我也行,我也上,那也不用治理国家,大家忙着内斗就行了。

  打天下才要冒险,守江山讲究是稳为上,所以哪怕朱允炆没有比儿子们出[se],朱元璋还是毅然弃出[se]的儿子而选择看起来是守成之君资质的朱允炆。

  他帮朱允炆铺平道路,不指望这个孙子多么雄才大略,只要能守成就行。了,这个要求倒也不高,一般平庸君王大抵也勉强就那么过去了。

  可偏偏,朱元璋错估了他好大孙的大志向,上位没几年就成功把自己作死。”李一狠狠吐槽。

  不好意思,她就是朱棣粉,在朱允炆和朱棣之间肯定无脑站朱棣。

  但是这些也确实事实,你朱允炆优势尽在,居然还能输,这……幸亏当时大明没有什么外敌,不然靠你岂不是要完蛋。】

  朱元璋[chou]了[chou]嘴角,傻[bi]孙子究竟做了啥,还能当皇帝几年还输给老四。

  太子无奈,他这个儿子,可能真的不是当皇帝的料。

  【“说回正题,总之,从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真的完全能看出两个人的资质差距,我不信能成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看不出来,可是他宁可舍弃出[se]的儿子,也要为了皇位传承的稳定选择平庸一点的孙子,就可以看出名分的重要[xing]。

  而刘恒在此时,就是比其他人更有资格成为皇帝,因为他是刘邦诸子中最年长。

  前面庶长嫡长子还有刘邦一度想要易储的爱子三皇子全都死了,活到

  最后的刘恒可不就抢占先机了。

  所以说,刘恒继位,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更是理所当然,也是他常年累月留下的好名声加成。”

  “那么,突然天降大饼,喜当皇帝的刘恒表现如何呢?”

  “人在家中坐,帝位天上来的刘恒第一反应就是警惕陷阱。

  前面说了,刘恒[xing]格低调谨慎,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不被卷入那些年风谲云诡的政治争斗中。

  所以使臣来请他去做皇帝,他当然懵[bi]又谨慎行事啦。

  这本来他安安分分地在自己的封地做自己的代王,和诛吕群臣也没有[jiao]情,怎么就请他去做皇帝呢?

  他拿不准,便让手下臣僚讨论可行[xing]。

  属臣们也意见不同:代国郎中令张武等认为有诈,提议以有病不能前往为由推辞,以观察情况的变化;

  而中尉宋昌力排众议,认为刘氏江山稳固,不必有所顾虑。

  犹豫不定的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

  大横的意思就是卜卦人要马上即位做天王,将家族的伟业光大发扬,就像夏启延续夏禹那样。

  于是,刘恒初步决定入京即位。

  其实,要说刘恒不想当皇帝那肯定不是,那可是皇帝耶,那么多人为其生为其死,以前是没机会,现在机会都在眼前,刘恒肯定也想争一争,哪怕心中依然犹疑,而卜卦说不定不过是个名义,给他闯一闯的勇气。

  当然,虽然决定要进京,但是刘恒这时候依然没有被惊喜冲昏头脑,他依然保持谨慎的行事作风。

  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先派舅舅薄昭到长安探听虚实。

  嗯,就是后来那个……”李一面露古怪之[se],懂的都懂。

  “他真的“好爱”他舅舅,我哭死。”】

  噗。李世民没忍住笑出来,天幕怎么那么促狭。

  长孙皇后面露疑惑之[se],他小声和长孙皇后说起这段典故,随后长孙皇后也哭笑不得,“没看出来,汉文帝也有这般无赖之举。”

  汉景帝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跟你祖父多学着点。”

  少年刘彻[chou]了[chou]嘴角,这风格不兼容吧。

  汉文帝面容自若,只是苦恼,他母后好不容易消气,现在只怕又被勾起伤心事,他又得重新哄老母亲了。

  【“要我说,论起四两拨千斤的水平,那还得是汉文帝,那手段那心机都是最顶尖的,这后世的皇帝学史也没有学进三分,不然怎么就没学到汉文帝这政治水平呢。”李一开群嘲了。】

  被群嘲的皇帝们:……你厉害你上啊!气.jpg

  汉文帝轻笑,倒是给他拉了不小仇恨,不过……庸人的嫉恨他从来不放心上。

  【“那么刘恒究竟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为皇帝典范,为什么足以称为一代明君呢?让我们走进汉文帝小剧场吧。”】!


  (https://www.shubada.com/2525/11111162.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